|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末北京顺天中学堂创办始末

2023-2-17 10:3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李闯|来自: 北京市档案馆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清代顺天府衙门旧址的河北省北京高级中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顺天中学堂。一百多年来,顺天中学堂经历了学堂与中学之变,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岁月的沧桑,为推动近代北京乃 ...
20世纪50年代,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清代顺天府衙门旧址的河北省北京高级中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顺天中学堂。一百多年来,顺天中学堂经历了学堂与中学之变,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岁月的沧桑,为推动近代北京乃至全国新式中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近代北京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02年顺天中学堂校门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清朝的行政区分为省、府(州)、县三级,顺天府作为清朝首都所在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产物,顺天中学堂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经历了从最初的筹办、创立再到曲折发展的艰难过程。追其源头,它酝酿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创办于清末新政之初,在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学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清廷吏部尚书的孙家鼐曾多次向清政府奏请,要求创办新式学堂以此推动教育改革。1898年7月,孙家鼐被清政府委任为管学大臣并负责京师大学堂的筹办。同年8月,孙家鼐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开始考虑如何解决学堂未来生源的问题。于是,他向清政府呈奏,要求开办大学堂必须多设中学堂与小学堂,以解决大学堂的生源问题。

1898年9月底,孙家鼐会同顺天府尹胡燏棻再次向清政府上书阐言,应将北京原金台书院改为顺天府学堂,以此开启全国百姓之民智。孙、胡二人认为,顺天府作为全国首善之区,较之全国其他省城其地理位置不言而喻,故应将金台书院改为顺天府学堂。他们的提法很快得到清政府批准。后因戊戌变法失败以及庚子国难等诸多原因,筹办顺天府学堂事宜被耽搁下去,兴学计划被迫中断。

1900年庚子国变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迫于内外双重压力,清政府开始实施晚清新政,试图挽回日益腐朽的统治。新政最主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废除一千多年来的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大、中、小学堂。1901年8月,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要求在全国各地均设中等学堂。同月,时任顺天府尹陈璧上书清政府要求在顺天府学内创设西文东文学堂,以适应新式教育改革,陈璧的主张得到清政府首肯。后来由于入学人数越来越多,而原有的校舍已经无法满足其办学需求。10月,陈璧再次向清政府奏请,将北京地安门外的兵将局改办为顺天中学堂,并亲自对学堂办学校址进行考察,后经清政府批准,在原西文东文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顺天中学堂。1902年秋天,顺天中学堂正式开学,吸引了一大批对知识十分渴望的学子们。据相关资料记载,顺天中学堂开学仪式十分隆重,慈禧太后派人送来“御赐书橱”。而光绪皇帝则特地命人送来一套《古今图书集成》,并将学堂与同时期仅设预备科的其他高等学堂或高等实业学堂办学定位为同一层次。顺天中学堂初创时期有教职工26 人,首批入学学生共122人,是继北京五城学堂之后,按照清政府新学制所创办的又一官立新式教育学堂,为近代北京地区高等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独树一帜  

教育得法

顺天中学堂是根据清政府教育新政而设立的一所具有现代中等教育性质的学堂。其教育经费来源、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办学规模已初步具有现代中等教育的雏形。自1902年创立到1907年转型改制这五年期间,正是清末新式教育起步阶段。在1905年之前,受科举制度的影响,顺天中学堂与全国其他各类学堂一样,办学并不规范,发展也十分缓慢。科举制度废除之后,顺天中学堂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黄金期,其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为近代北京中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办学特色具有以下三点:

一是严格化的入学门槛。顺天中学堂实行严格的招考制度。根据报名条件、资格审查开展录取工作。据当时《大公报》记载,报考顺天中学堂的考生,在报名时需要在京师找一名做官的同乡以证明该考生履历、年龄、籍贯及父母三代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报名过程中不得出现虚假报名信息。考生一旦通过报名审核,不得随意更改。另外,招考试卷的难度具有梯度性,在今天看来具有一定的选拔性。1903 年的入学考试中,报考的学生共有180 人,实际录取人数仅为18人,录取率仅为10%。

二是科学化的课程设置。顺天中学堂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先西文东文学堂的课程设置理念,将课程设置分为两类,一类使用国语教学,一类使用英语教学。与其他同时期中学堂不同的是,顺天中学堂的教员并不是外籍教员,而是从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的中国人,其英文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丝毫不亚于外国人。由于科学化的课程设置与精湛的教学水平,使得顺天中学堂在当时社会赢得“小清华”之美誉。

三是多元化的学生成长。为促进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顺天中学堂十分重视学生校外活动。其校外活动在当时教育界颇有影响。例如,积极举办体育运动会。1905年10 月14 日,顺天中学堂与东文学社联合举办运动会。其后,又与京师大学堂及京师实业学堂在北京其他地方举办运动会;增设半日义塾,开展义务教育活动。学堂学生除了完成学堂所设置的课程学业外,还自发组织起来在学堂附近设置一所半日义塾,每天轮流由学堂两名学生充当教师,负责从附近招收的六十余名学生的教学工作。这种做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可以填补当时小学义务教育的空白。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根据清政府学部制定的规章,中等学堂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升级为高等学堂。当时的顺天府尹陈璧认为,一方面顺天中学堂已经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准,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地方中小学的升学需求。因此,他上奏清政府学部,提出升级学堂要求,并得到清政府学部的批准。1907年顺天中学堂转为顺天高等学堂。转型后的顺天高等学堂为了适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扩大招生名额,调整课程,改进管理,并逐步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体系。

首先,以招考的方式招录新生入学,按照新生的考试成绩重新编班,并增设课程。转型改制后的顺天高等学堂,仿照京师大学堂预备科办法,废除原先的正斋、备斋之名,以学生的入学成绩分为甲乙丙丁戌五个班级,因材施教。为了加强学生学业考试管理,时任学堂总教务长规定学堂实施夏季大考,考试科目分为10门,分别为法语、化学物理、图画几何、三角、英语、作文、翻译、尺牍、代数、解析几何等。在招生方面,顺天高等学堂拟将扩大招生名额并增加相应的教育经费。

其次,更换学堂校长,整顿办学经费,以提高办学质效。在办学过程中,因为教育经费问题,原顺天中学堂校长被顺天府尹革职。1908年3月,顺天府改派刘棣芬任顺天高等学堂校长,刘棣芬到任后对顺天高等学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良教学课程和管理规则,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经过调整,顺天高等学堂办学经费超支问题有所缓解,每年可节省1万余两教育经费,其办学质效也得到清政府学部的肯定。

最后,兴办地方中小学堂,为发展高等教育奠定基础。顺天中学堂转型改制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建立相应的中等教育以满足其必要的生源。直到1907年新的顺天中学堂成立才解决这一问题。新的顺天中学堂为顺天高等学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合格的中学毕业生。

民国成立后,顺天高等学堂相继更名为京兆省公立第一中学校、京兆省公立高级中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北平作为特别市,京兆省公立高级中学又相继改为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河北省立北平中学、北京市高级中学、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河北北京高级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适应全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河北北京高级中学与河北北京师范学校初中部进行合并办学,更名为河北省北京中学。1972年河北省北京中学的管理权与归属权划归为北京市,改名为北京市第144 中学,后北京市144 中学被北京市教委撤销办学,原有的教职工和学生转为北京地安门中学。2008 年,北京地安门中学结束其办学使命,其校址现为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使用。

纵观顺天中学堂到顺天高等学堂的发展轨迹,无论从学堂的课程设置抑或管理模式而言,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北京。从顺天中学堂到顺天高等学堂这一时期的办学活动在近代北京教育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3 20:09 , Processed in 1.10191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