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五塔寺圆雕对狮系列五:灵动石狮之各具特色(上)

2023-3-5 20:4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舒童|来自: 書香茶韻

摘要: 在官宦众多、等级森严的帝都,常见呲牙怒目、凶悍威猛的守门石狮,像南方那种灵动、顽皮的古狮是比较少见的。但在五塔寺即石刻馆,却能欣赏到三四对体态恣意、表情丰富的清代石狮,约占石刻馆展出的十六对石狮的四分 ...

    在官宦众多、等级森严的帝都,常见呲牙怒目、凶悍威猛的守门石狮,像南方那种灵动、顽皮的古狮是比较少见的。但在五塔寺即石刻馆,却能欣赏到三四对体态恣意、表情丰富的清代石狮,约占石刻馆展出的十六对石狮的四分之一。它们都是有关部门、单位移交或征集而来的“馆藏品”,出处和用途多不可考了。馆方在布展设计中选择这类石狮,不仅丰富了展陈品种,而且营造了轻松氛围,增添了艺术情趣。

先看歪头石狮。在金刚宝座塔的西边,有一长条形仿古建筑叫“金石走廊”,室内面积200平米,为儿童厅,以《童蒙求我——娃娃看石刻》为主题,展陈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砖头大小的历代小型石刻文物,如唐代蹲狮、宋代趴虎、元代摩睺罗、明代瞑目石猴等等,并曾安排投石攻城、铅笔拓印、造像拼图等多种动手体验项目,是孩童与家长共同学习娱乐的场所。

该展厅座西朝东,大门为双开玻璃门,门前有抱厦,左右是游廊。抱厦前摆放着一对清代雕锦铺上马石,抱厦正中安放着一只明代瓜棱石洗。展厅大门两侧墙上各有一件明代“原寺塔嵌墙刻石”,为结跏趺坐的浮雕菩萨,雕饰精湛,给人以柔美华丽之感。左侧即北边菩萨,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与愿印;右侧即南边菩萨,双手施禅定印,掌上托宝瓶圣果。菩萨庄严、肃穆,所施手印似暗示家长在接受愿望、得到收获的同时,要管好孩子、保持安静。

玻璃门两旁,浮雕菩萨莲花座下,摆放着一对清代歪头石狮,灵动、顽皮,正在欢喜地注视着蹦跳到来的小朋友。浮雕菩萨与歪头石狮的组合使用,一庄一谐、对立统一,富有哲理,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

这对石狮,高不过一米,似蹲似坐,头大等身不成比例,且夸张地歪向内侧,极富动感、横生妙趣。

石狮额头饱满,两只牛角状尖耳向后背去,卷云纹样的眉毛似头箍般圈于额前,厚重蓬松的大发卷披在脑后,卷云眉与大发卷把额头围成了“地中海”,半圈刻沟使额骨更显秃圆。石狮眼球凸鼓,鼻孔撑开,云状鼻梁之上有两层堆肉,张口翘舌,上下牙齿颗颗排列、薄厚不一。

石狮肩宽胸健,由于张口歪头显得脖子较长,脖颈上系着雕有回字纹的绶带或称锦带,寓意富贵不断头。绶带上挂着雕有云朵纹的銮铃,两侧各坠一缨穗。銮铃、缨穗较常狮的偏大,銮铃竟大如雄狮脚下绣球,加之垂挂于肌肉饱满的胸前、肩侧,显得格外巨硕。石狮前肢上粗下细,爪指尖利,雄狮脚踩雕竖条纹的绣球,雌狮抚踏仰卧小狮。整体看,石狮面露憨笑、跃跃欲动,像极了高台舞狮,似欲与来访的小客人嬉戏玩耍。

狮子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语林》《集异记》等书籍记载,唐代诗人王维曾任“太乐丞”,负责教习宫廷音乐、舞蹈,因属下伶人善作黄狮子舞而被贬。当时,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伶人私自作舞是为不敬。这说明,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代,宫廷“燕乐”中就有狮子舞了。随着宗教狮子被普遍接受,民间以狮子为避邪镇妖之物,并在敬神祭祖时,以舞狮寄托丰收、保佑平安的良好愿望。狮子舞便成为习俗,在民间广为流行。

石刻馆这对儿歪头石狮,或许借鉴了民间舞狮的造型,或许就是摆放在举办社火、常演狮子舞的祠堂门口等地的装饰石狮。总之,这对儿石狮活泼顽皮、喜庆生动,是儿童展厅门前的不二之选。

欣赏完歪头石狮,您往北走,过了纳兰性德家庙碑即《重修榆河乡东岳行宫碑》,可到后罩楼西边的综合展厅。展厅L形,若按时间顺序看展,应是进北门出东门。这里有《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专题展览,讲述了大自然的石头,发展演变为人类生活、宗教、建筑、园艺等石雕艺术品的过程;还有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石刻精品。例如,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例如,北京最完整、最古老的一尊石佛即北魏太和造像(复制品,原件被借展在首博);再比如,袁世凯旧藏,北齐潘景晖等造像碑等等。

在这个展厅里,还可以欣赏到生动有趣的历代石雕石刻。包括汉代持盾石人和伏羲女娲画像石,东魏、北齐造像碑,唐代刻有武则天造字的武周造像,唐代石翼兽即史思明墓神道石像生,五代弥勒、韦陀造像,金代妇人启门石雕和“官”款石虎,元代着彩真武像、塌腰狮子,明代桥头兽、息水兽,清代佟国维夫妇墓坊石额、浮雕婴戏图鱼洗等等。这些历代石雕石刻,都是馆方精选的珍贵文物,精美、精彩,让人目不暇接,加上石刻馆志愿者们的生动讲解,看后不由得不赞叹惊讶!

走出该展厅东门,可以看到一对清代张嘴石狮。选择这对石狮给该展厅守门,猜想可能是借助石狮目瞪口呆、大嘴张开的惊讶表情,来暗示展厅文物的珍贵!据说,石刻馆共有国家一级文物五件(套),而这个展厅就展示了三件(套)。

石狮张嘴、闭嘴、呲牙历代都有,也符合狮子的日常生活习性。能见到的最早的石狮,即山东嘉祥武氏祠石狮,就是张嘴石狮。石狮的张嘴、闭嘴,曾经作为古人区分雄雌、确定左右摆放位置的一种探索。例如,健硕的唐陵守门石狮,大多是雄狮卷发闭嘴、雌狮披发张嘴;而元代石狮正相反,多是雄狮张嘴、雌狮闭嘴。明、清石狮以脚下绣球、幼狮来区分雄、雌,确定位置,张嘴、闭嘴、呲牙就无所谓了,就都常见了。石刻馆这对清代石狮,雄、雌都是张着嘴,且张得异常的大,是该对石狮的显著特征和主要看点,也似在替游客们表达观展后的惊讶!

这对石狮背西面东,直身蹲坐在须弥座上,微向内侧身。左手即北边是雄狮,右手即南边是雌狮。两狮纹饰大致相同,唯爪下绣球、幼狮可辨雄、雌。两狮身高110厘米,在石刻馆成对石狮中算矮小的。石狮头高43厘米,头部约占身高的三分之一强,额骨圆凸饱满,牛角形狮耳前耷,紧贴头皮;眉心两侧的弓骨上各有三个眉毛卷;眼睛圆瞪,眼球上似有圈状阴刻线;大嘴张开有20厘米,约占头高的一半,舌头顶在上颌骨,上下牙齿颗颗排列能数;由于大嘴用力张开,云状的鼻头被挤压得向上翘起,显得鼻梁较短。石狮张开的大嘴与圆瞪的眼珠,组成了惊讶的表情。腮下左右各有胡须,半绺半卷,向后微飘;脑后发卷分五行八列整齐地排列着,数量上雄、雌相差一个,即雄狮35个、雌狮34个,阴阳兼备、刚柔并济。

石狮胸前围皮革形绶带,素白无纹饰,由背后绸布状系带系成花结来固定住,是宋代及以后石狮的惯用做法,表示凶猛的狮子已被驯化。

绶带中间兽首衔环十分生动,兽首的四个上门牙扣咬住一个圆形环,表情尽职用力,环上挂一銮铃,可惜銮铃残损。

绶带两侧海棠钮头上各吊双环挂一缨穗,如意云状缨穗托下穗条根根顺畅可数,造型精致、雕刻细腻。石狮缨穗由双环垂吊的比较少见而有趣,若奔跑扭动起来,可能环环相碰、叮当做响,不仅显得灵动,似乎增强了听觉感受,是该对石狮的看点之一。

石狮肋部刻数条肋骨纹,尾巴较粗,尾端结花内甩,前腿后侧有鬃毛卷,爪指尖利,爪背八个骨节粗大短小。

雄狮爪下绣球雕三交六椀菱花纹,外罩球箍三条。三交六椀菱花纹常见于皇家宫殿、园林、庙堂的格扇门窗上,寓意天地相交而生万物,用在雄狮爪下绣球上,白云观、法源寺、孚王府等处也有,但石刻馆展出的十六对对狮中仅此一处!

雌狮爪下仰卧小狮,口含母狮爪尖似在吸吮、嬉戏玩耍,寓意子孙繁衍。小狮圆身细腿,胖墩墩甚是可爱。幼狮的圆胖与大狮的肋骨,形成鲜明对比,影射人生、饱含哲理。

石狮身下是常见的须弥座,高46厘米,铺锦铺,四角缀铜钱纹。锦铺上应有纹饰,但已漫漶不清了,像是反复蹬踩的结果,隐约可见一段绣球锦带,恰巧绣球内侧有洞,应是失落的锦带钮头。据说,绣球缠绕锦带是权力的象征,多见于皇家和王府石狮。幸运的是,石狮须弥座铺锦的四个包袱角,纹饰清晰、新鲜奇特。似由“山”字底横两侧出边的纹饰四方连续组成的图案,有的老师直观感觉是“比较少见的折线和直角组成的花纹”,但经请教应是阴刻细线“卍”字纹,与常见的阳刻宽条“卍”字纹明显不同。若细心观察,这种阴刻“卍”字纹也不少见,如颐和园后山须弥灵境遗址前的石经幢基座上就有,表达万福万寿、绵长不断之意。

总之,这对特征明显、细节生动的石狮很有看头,可惜的是馆藏品,不知原本的用途和出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7 , Processed in 1.09132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