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法大学旧址的民国石碑

2023-3-6 10:4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舒童|来自: 書香茶韻

摘要: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民国初期,由蔡元培等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在西山碧云寺创办了法文预备学校,到了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1925年秋季,又将该学院文科迁至清代理藩部,改称中法大学福尔 ...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民国初期,由蔡元培等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在西山碧云寺创办了法文预备学校,到了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1925年秋季,又将该学院文科迁至清代理藩部,改称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福尔德,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因福氏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和研究,所以取福氏为文学院之名。

据说,1923年,陈毅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还曾担任过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这可能是陈毅在党内担任的第一个职务。但陈毅已于1925年底毕业,是否来过中法大学旧址这里,尚不得而知。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地点之一,中法大学旧址于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列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正式面向公众预约开放。现内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两个专题展。预约参观者有团体也有个人,老年人和青年学生居多,是不错的网红打卡地,有的还身着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拍照留念。

中法大学旧址的朱漆大门为单层中式建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硬山筒瓦顶,调大脊、安吻兽,门前八字门墙和礓礤台阶坡道,显得气势威严,是传统的官署衙门常见的形制。

进入大门,是一座宽敞的庭院,迎面为二层南北向楼房,清水砖墙、硬山屋顶。楼房西山墙为面阔十一间的连房,正中三间开门,加抱厦,是学校的礼堂。礼堂门前,一南一北摆放着一对高浮雕石洗。石洗东北方两三米处有一民国时期的方柱形石碑。

石碑是中法大学1931年毕业生纪念碑,方座方身平顶,与这一时期常用的仿西方的方尖碑不同,是平顶而不是尖顶。石碑方座的南北两面各雕有一条穿行在云气间的五爪行龙,是传统的云龙纹,可能有龙行云中、前程万里的寓意;东西两面雕层层的山峰,应是在传统的海水江崖纹的基础上简化而来。

石碑方座之上,是方柱形碑体,高不足一米,素白无纹饰。碑身三面刻有文字,南面是“中法大学文理哲三院一九三一年毕业纪念”,讲明了立碑的目的;西面有“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一日立”,标明立碑的时间;东面刻“敬赠”该碑的“于振鹏、王寿山、王怀仁”等23人名单,除石姓一人的名字有缺损外,其余22人的名字都可辨认。有意思的是公历“一九三一年”,与农历“中华民国二十年”共存于一碑,有点儿时代感。

回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普遍提倡“教育救国”,国内也兴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此背景下,时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以及李石曾等人建议,利用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造中法大学,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批准。这样,中法大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相继于1920年、1921年开办。那时候,一批有志青年远涉重洋,在法国边做工边读书,希望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归国后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中法大学这23名学生1931年毕业后,有的留校、有的回家乡当了老师,更多的是去了法国留学,他们回国后多从事教科文卫工作。

据查《北京红色遗存》等书籍资料,“北京中法大学从创办起30年间,共有569名学生毕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例如从福尔德学院毕业的陈毅;著名医学家杜芬;生物学家郭文明等。他们中大多数毕业后去了里昂中法大学深造,其中注册在案的473名中国学生,四分之一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传播法国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的代表人物。”文中提到的“杜芬”“郭文明”就是名列碑中的1931年毕业生。

据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学术委员张文大老师介绍,“这块毕业生纪念碑中的崔以錞,字警民,是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第一班毕业生,中法大学毕业后回温泉中学任教。我在47中时,崔老师教高中物理。”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法大学因与法国的关系得以维持办学,但到了1938年7月20日被伪政府勒令停课南迁。为此,受代理校长李麟玉委派,留校任教的中法大学1931年毕业生李秉瑶“绕道越南赴昆明,筹备复课事宜。”“中法大学在昆明期间,许多校友从海外学成归国后纷纷来到昆明,在学术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科技界任职任教,为战时的云南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陈宗岱,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于山西。北京中法大学1931年毕业后,留学法国。1950年至1960年间,先后任西北大学、宁夏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61年去世。主要从事植物学教学与研究,曾先后讲授过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等多门课程。发表有多篇学术论文,并参加过《陕西中药志》的校审工作。

毕业生纪念碑23人名单的最后一位谭藻芬,“在里昂中法大学的登记表上写着到校时间1931年10月31日,离校时间是1936年11月27日”,并与卢干东先生在法国相遇后成为夫妻。抗日战争期间,谭藻芬、卢干东都去了广东的国立中山大学教书,谭藻芬在文学院教授一、三年级法文和民法学,成为著名学者、教授;卢干东在法学院教授劳工法、罗马法和二、三年级法文,后来成为中国重要的比较法学家,著有《罗马法纲要》《劳工法论》《政治学史纲》和《国家与法通史纲要》等,到1992年逝世。

总之,中法大学旧址的这块小小石碑,既是该校历史的直接见证,又是那代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青春记忆……

附中法大学1931年毕业生23人名单:

于振鹏、王寿山、王怀仁、石xx(字缺损)、胡宏猷、杜芬、吴世隆、李秉瑶、金国光、易骏人、俞晋昌、郭文明、陈承志、陈宗岱、崔国庆、崔喜安、崔以錞、赵丕霖、郑绍祖、戴中孚、瞿瑢、魏国璋、谭藻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17 , Processed in 1.10975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