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城老号的菜香墨宝

2023-4-23 14:3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梵雁|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京城人好吃,吃得也讲究。据《北京老字号》《宣南饮食文化》等史料记述,时至今日,京城饭庄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其中既有创建于明代隆庆年的柳泉居,也有始建于清代的都一处、烤肉季、同和居、惠丰堂,还有民国年 ...

京城人好吃,吃得也讲究。

据《北京老字号》《宣南饮食文化》等史料记述,时至今日,京城饭庄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其中既有创建于明代隆庆年的柳泉居,也有始建于清代的都一处、烤肉季、同和居、惠丰堂,还有民国年间誉满京城的功德林、仿膳饭庄等,而在这流传已久的美馔飘香中,其实也蕴含着不少因文人雅士而留下的墨香肆意......

1

乾隆御题砂锅居

砂锅居创建于清乾隆六年,距今近三百年历史,其初名为“和顺居”,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

据传,历史上清宫廷和各王府都有祭祖制度,祭品多用上等全猪制成。定王府祭祖用过的猪肉会赏给更夫,有的更夫便会拿猪肉到外面与人换些银两。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门道。

早年定王府所在的缸瓦市是卖瓦罐、缸、盆的一条街,至清中叶时,街市日渐萧条,还有不少存放缸子的旧房。这些更夫与宫廷御膳房做过的厨师合伙在定王府外租了些空房子,将府里弄来的一口一次能煮一头整猪的大锅,经营起煮白肉的买卖。后来经营得有了起色,建了“和顺居”,专营砂锅煮白肉,成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吃白肉的好地方。

吃白肉的习俗是源自满人,宫廷、王府祭祀撺盘、摆件子,民间时兴的烧燎白煮席等都与“吃白肉”相关。和顺居的大厨们选用明代的特大砂锅煮上好猪肉,采用宫廷王府烧、燎、白煮等技法,使得白肉清香酥烂,口感味道极好。久而久之,食客便改称“和顺居”为“砂锅居”。

有传闻砂锅居开业之初,多宫内达官贵人来此品食。时间长了,民间流传起“白肉一绝”的说法,并传入宫内,被乾隆帝所闻。一日,乾隆便突然想品尝这白肉的味道,便命人传砂锅居大厨进宫制作,食后大为称赞,并为此题写“此乃珍馐,味之一绝”。从此,砂锅居名扬京城。直至清嘉庆年间,砂锅居已然是兴隆京城,可有嘉庆时诗人张子秋的竹枝词为证:“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

提及砂锅居,还有件有趣的事情。通常的老北京名馆立了字号的,皆为一家一匾,可砂锅居却有三个匾额。据《御府菜寻踪》一书载:乾隆六年(1741年),定王府更房处扩建为三间门脸的和顺居,三间门脸三块匾。其中“和顺居”居中,左为“白肉馆”,右为“砂锅居”。如今这三块匾不知所终,砂锅居所挂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柏涛亲笔题写的匾额。

2

私家菜鼻祖寻雅韵

要说京城私家菜做出名堂的,首屈一指的当数坐落于恭王府旁的梅府家宴。

梅府家宴的地址在西城区大翔凤胡同,是一处三进院落。此地原是清朝一贝勒爷侧福晋的住处,传说院内有棵两百余年的枣树,还有一明朝时期的拴马石桩。

梅府家宴(如今已停业)

梅府家宴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吃的私家菜为主。馆子的一大特色是其他名馆不具备的,就是菜单由“总管”亲笔书写。家宴中的规矩是老板叫“东家”,经理称“总管”。家宴中的菜式是梅兰芳家传的六百道菜,其最大特色菜是“鸳鸯戏粥”,传说梅兰芳生前每日都饮此粥。粥是将鸡脯肉两天熬成茸状,再加菜汁调整粥。而其中的菜非固定一种菜,会根据不同的时令选择蔬菜,调入菜汁,给顾客端上时粥面呈现的是一白一绿的太极图形状。

除此之外,家宴中还有“烧汁鳜鱼”是极为有名的。做此菜时先用文火温水将鳜鱼焯好,后挑出遇刺,切成工整的鱼片,再将鱼片码成鱼形,浇上汤汁。据说为避免刺破喉咙,专研制的这种做法。

家宴中还有很多有名的菜,如梅家双辉、雪菜火丝蒸鲈鱼、梅家烤鸭等,皆是令人垂涎三尺的菜品。

梅府家宴考究的不仅是菜品,其装饰装潢也极为有特色,彰显着深厚的文化韵味和老北京情怀。梅府设置有梅、兰、竹、菊四个厅,且之间有瀑布帘、水墙、养鱼池等间隔。梅先生用的物件,如摄像器材、照相、留声机、唱片等,都有所展示。客人若是来此进食,想必也会徜徉在旧时光风貌中,感受浓厚的国粹文化里,这顿饭便有了更加独一无二的味道。

3

一代忠良品烤鸭

便宜坊始创于明朝永乐十四年,至今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讲起便宜坊的名字,还有段动人可泣的历史故事。据传,明嘉靖三十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在朝廷上弹劾奸臣严嵩,但反被严嵩诬陷。下朝后,杨继盛很是苦闷,且有饥饿之感,此时正行在菜市口米市胡同。忽然,街市上有诱人香气,抬眼看到一旁有个小店,便走了进去。杨继盛看到店虽小,但干净整洁,客人很多,便也找个座位歇脚,点些菜。店家上了烤鸭和一些酒菜,杨继盛吃得甚为可口,口有余香,对菜品极为赞赏,很快将方才朝上烦闷之事忘掉了。店里有客人认出了杨继盛,便说与店主。店主本是对杨继盛极为钦佩,看到他亲自来到小店,更是喜不自禁,亲自为他奉上了烤鸭,并为他倒酒,招待得极为周全。杨继盛因此也和店家闲聊起来,得知店名为“便宜坊”,又待客周全,便言:“此店真乃便宜人,物超所值!”随后,请店家拿笔墨纸砚来,伏案写就三个大字:“便宜坊”。因有了这份际缘,此后,杨继盛常和一些大臣抑或友人来此光顾小憩。日后,杨继盛遭严嵩诬陷被害下狱,被判死刑。据传,京城百姓得知杨继盛要被处斩,都很悲戚,纷纷赴西市为他送行。街上可谓人山人海,哭声不绝。杨继盛赴刑场时,昂首挺胸,神态祥和,视死如归,并泰然赋诗一首:“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被处决后,严嵩让便宜坊摘下杨继盛所书匾额,老板执意不从。后严嵩又派人前往摘匾,老板宁死以身护住匾额,被殴打吐血也未听从。严嵩见老板以命相搏,也就未再摘匾。从此,便宜坊更是名声大震。

4

齐白石挥毫同春园

齐白石老人有位关门弟子,名为娄师白。一日,齐老带着娄师白赴同春园会友。下了黄包车后,娄师白因着急搀扶齐老,不慎被车剐破衣衫。娄师白因家境困顿,像今日会客所穿的好衣服并不多,衣服破了,他心疼不已略有沮丧。齐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安慰娄师白,步入同春园后便讨要了纸笔,信手作了一幅《补裂图》,并在画上题诗一首:“步履相趋上酒楼,六街灯火夕阳收。归来未醉闲情在,为画娄家补裂图。”

关于文人与同春园的故事不止于此,留给同春园的墨宝亦有很多,如梅兰芳的书法、齐梁羽的菊花、王雪涛的国画《鸡》、孙菊生的猫和娄师白的牡丹等。这些人都是同春园的常客,更是喜欢这里的菜品,方才会为同春园留下这些文化珍品。

1960年代西单路口的同春园饭庄

同春园之所以让众多名流趋之若鹜,还是因为有过硬的拿手菜。自初创以来,同春园是江苏风味名店。据传,店里的主厨王世忱的祖上在王府当厨,有家传的王世忱丝毫未因此懈怠,一直想精进厨艺。正值清朝衰败动荡,他便赴南京学艺。南京曾是六朝金粉之地,自然饮食繁盛。王世忱在南京镇江拜师苦学,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回京之后,和几位享誉京城的名厨共同扛起了同春园的大旗。

同春园最为出名的菜品当是河鲜类菜肴,多以煎、烧、烹、炸、溜、焖为主,口味偏清淡鲜香,菜盛上盘成形但入口即化。

要说同春园最为有名的菜却和河鲜无关了,这道菜名为“水晶肴肉”。

“水晶肴肉”亦名“水晶肴蹄”,是镇江的传统名菜,距今有三百余年历史了。这道名菜的来历也颇为有趣。

相传数百年前的一天,镇江酒海街一家小酒馆的老板,买回了四只大猪蹄,准备过几日做了吃。由于天热,怕猪蹄变质,就用盐腌了。但是老板粗心,把硝当作盐用了。等他发现自己用错盐时,急忙揭开腌罐看,发现肉质不但未变,而且蹄肉色泽红润、蹄皮色白,闻着也很香。但是,不能就这样入口吃。老板用清水浸泡数遍蹄肉,又用锅烧开水焯后捞出。之后,他又将蹄肉放入锅中,加了桂皮、花椒、茴香、姜、葱调味料焖煮。待半个时辰后出了锅,入口一尝,味道极为鲜美,且无异味。老板如此便创造了“硝肉”这道菜品。因菜品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便被人们冠以“水晶”的美称。

清《丹徒县志》记载:肴蹄色鲜艳透明故以水晶肴蹄而称之。由此,久而久之,水晶肴蹄的说法便传开了,更有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吃水晶肴肉讲究的还要配上姜丝和镇江香醋,这般吃起来的味儿才叫地道。

除了“水晶肴肉”,同春园有名的菜还有很多,如松鼠鳜鱼和响油鳝糊。传说,开店之初,王世忱是以松鼠鳜鱼为头道大菜,很多人亦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尤其文人更钟情于这道菜,如齐白石常为品尝松鼠鳜鱼来同春园,也因此,有了开篇齐白石送弟子娄师白《补裂图》的故事。

其实,在我看来,很多时候去京城老字号用餐,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也为了领略其中的文化韵味,这是老字号名声厚重所在。时至今日,一些京城老字号不复存在,还有一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耕耘当下、辉耀时代。而今天的创造,又将成为明日的故事,以及欣然而来食客的谈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0 , Processed in 1.0848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