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榆古道——由房山大石窝绘至遵化清东陵拉运石料练车道路桥梁画样图介(之三) 特别更正:各位读者朋友,本微信平台此前发布的两期“自房山大石窝绘至遵化清东陵拉运石料练车道路桥梁画样图介”中,所介绍的路线图不是绘于康熙八年(1669),而是绘于咸丰九年(1859)至同治五年(1866)之间。一切地理要素的解读要来到160年前。 特别感谢网友提醒,并再经仔细研读,发现图中的明显且以前忽略的线索。同时说明这个错误仅仅需要修改标题,不影响内容解读,亦不影响康熙八年南怀仁运石过卢沟桥的历史年代。 谨致歉意!王锐英 下面介绍第二张(第二段)路线图:故宫(3760)《自东直门外行宫庙至工次拉运石料练车道路画样》。 先看全图: 第二段全图如上,为方便研究,特分为九小段,并与今日百度地图之影像图稍作对比。 前述第一段图尾标注:共乔(桥)十九座,帮乔(桥)四座,涵洞六座。本第二段图首即注明:共桥二十九座、土桥二座、帮桥三座、涵洞十二座。(图尾亦重复注明)。可以看出东部第二段的桥涵数量要多于西部第一段。 两段合计,总共桥梁48座、帮桥7座、土桥2座、涵洞18座,总计75座。 注意路线中的“添修浮桥”,不见得都是浮在水上的真浮桥,估计有些制度即做法、形制如同浮桥,但已经坐在河底了。因为许多河沟的水量很少,是没有多少浮力的。 东直门外“此桥有碍”,不是东直门护城河桥,约是今亮马河桥位置,但“有碍”且未加说明如何回避和处理,存疑。 原来的亮马河可能很小,需要开挖,估计是为了降低北侧邻接沟渠的水位(运石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东直门外行宫庙即说是北京五顶之一的“东顶”,其位置至今无法确认。本文作者曾经推测在今左家庄新源南路首汽集团旅游车队停车场附近。 箭杆河原为独自河流,1904年后,潮白河在赵庄西夺取箭杆河河道。 自通州起,路线基本沿着京榆古道前进。 晏口河即泃河,但晏口河之名非常少见,此图注明亦为难得的历史记载。 路线旁注似乎为两人所写,顺路方向横写文字洒脱随意,上下方向竖写文字规矩一些。有些白字,如桥写为乔,各写为格。 自贾各庄之后绕行蓟州南,再向东北行进。 蓟州南侧简化为“浮桥”二字,亦可能原即为浮桥。 此段可能开始沿着于桥水库北岸前进。 “几”字大弯为绕行于桥水库北侧大沟(田各庄所在)。东边的马伸桥为著名古桥,其画法奇特,似乎象一排屋顶。西边的“壕门”村的画法很形象,象一堵城墙。古书记载:“壕门戍在县北。《唐志》玉田县有壕门、米亭、三谷、礓石、方公、白羊等六戍,又偏林,在县境。”看来,壕门村古代为城堡无疑。 马伸桥镇历史文化悠久,是蓟县历史上的八大集镇之一。为什么叫“马伸桥”呢?一说镇周围桥多,《蓟州志》记载再清道光年间(1821—1850),这里还有十几座石桥。二说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系。 此段为运石路线最后一段,发现地图年代线索就在此段。注意图中定陵为咸丰帝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后计有7年半的时间。还有早于定陵的裕陵,即乾隆帝陵,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 注意结尾处:共桥二十九座、土桥二座、帮桥三座、涵洞十二座。 路线穿过龙门口,从今龙门水库中通过,直达定陵之前。 此图为王其亨先生“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一文中的孝陵图样,该图成于康熙九年(1670)初。图中可见陵前并排三座金水桥的详细设计。 上面介绍的两段运石路线总长约公里212公里(424华里),第一段长约公里85.5公里,第二段长约126.5公里。虽然时间上看是建造咸丰定陵所用,也不排除乾隆裕陵、康熙景陵、顺治孝陵使用,且建造孝陵过卢沟桥是确实的,就在这条路线上。 为什么绕行北京城北部?推测一是无论走南或走北,要走到京通方向京榆大道上的距离都差不多30多公里,而且走北部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些。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8 , Processed in 1.08397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