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周之翰通州问粮修志

2023-6-17 13:1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玲 |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老爷!老爷!钞关的人要搜咱们行李呢!”崇文门东大通桥码头停泊的一艘船上,传来一阵急促的惊叫声。在船舱里读书的中年男子,听到仆人的喊声,探身出舱,看到甲板上站了一群气势汹汹的官差,领头的正吆喝着让船家 ...
“老爷!老爷!钞关的人要搜咱们行李呢!”崇文门东大通桥码头停泊的一艘船上,传来一阵急促的惊叫声。在船舱里读书的中年男子,听到仆人的喊声,探身出舱,看到甲板上站了一群气势汹汹的官差,领头的正吆喝着让船家打开行李舱。这位中年人便是因上疏明万历皇帝冒犯龙颜而被免官归隐的户部通州坐粮厅郎中周之翰。

坐粮厅里铸铁斛

“城如北斗连三象,地接南天尺五同。”沿着京杭运河运来的漕粮,除部分运抵京城外,大部分在通州仓储,以待转运分发。通州仓的主管机构,就是隶属于户部的通州坐粮厅。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通州坐粮厅迎来了新一任长官周之翰。周之翰字景玉,号维藩,湖广荆门(今湖北省荆门市)人。他性格淳厚,好学深思,喜读先秦古籍。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荆门城十字街南边,为此竖起褒扬的石牌坊。他步入仕途,先任户部主事。十余年后升任郎中,到通州坐粮厅督理粮运。

周之翰新官上任,深知责任重大。上任前,触目所及,百姓被剥削的情况十分严重,“赤子祇今悲竭泽,黄流何日是安澜”。他心里忐忑不安,“惭予经济无长策,国计民生属两难”。

周之翰在诗中说自己“经济无长策”是谦虚之语,实际上他见微知著,颇有行政才干。之前,通州诸仓使用的斛量标准不一,石坝、土坝的经纪和车户,称量漕粮时,虽然领到的都是木料坚实的官制木斛,但由于频繁使用,时间一长,一定会有大小不同的变形。这样称量漕粮,难免有所出入,下属小吏很容易从中做手脚,牟取利益。

周之翰请示户部,按照本朝成化年间定制的铁祖斛,仿制一张铁斛,一面铸有“成化十五年奏准铸成永为法则”13个字,另一面铸有“监铸官直隶大河卫指挥仲纲直隶淮安府同知夏祈铸匠袁宗范斌等”28个字。这张铁斛安置在通粮厅公署内,仓储收粮放粮所用的木斛,也严格按照这个规格制造。只要木斛出现松动,就要每年修整一次。因此,那些想从中牟利的属吏们看到长官的铁腕,再也不敢搞什么小动作了。

潞河岸畔修厅志

通粮厅要管理仓储、漕运、河务三大板块,头绪纷繁。周之翰希望能借鉴以往的经验,来指导现在的业务。明代地方官署都有专门存放档案的地方,叫架阁库,坐粮厅虽然是户部派出机构,也有自己的档案库房,就在通粮厅公署西厢房的书办房。房内有一排一排分层分格的木架子(架阁),坐粮厅的往来公文、历年档案,都堆在这里,混乱不堪。更令他头疼的是,下属们只会处理琐碎的日常公务,没有能力整理以前的文牍档案。

工作之余,周之翰经常到书办房里整理档案。但是,按照规定,档案库房里不能动明火,即使晚上也不许点灯,是无法利用夜间工作的。周之翰只能趁着傍晚前那短暂的一点天光,带着笔墨进去整理抄写,直到书办(管理文书的属吏)敲门提示他,要到点锁门了,他才甩一甩酸疼的手离开。

忙了一年,周之翰才清理好旧档。他辑录国家法律、户部颁发的办事条文,以及各大臣的奏议等文献档案,凡是和通州坐粮厅有关的内容,都收集起来,编成十二卷的《万历通粮厅志》。这部书详细记载了通州地理、沿革、漕务、防卫以及漕运制度的演变情况。图片

《万历通粮厅志》点校本(金玲 摄)

周之翰希望他纂修的《万历通粮厅志》能够保存往事、引领后人,这正体现了方志“存史、资治、育人”三大作用。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秋天,他将完成的书稿送给同在户部任官的同事高邦佐,请他写序。《万历通粮厅志》从此问世。

方志大致分为综合志和专门志两大类。专门志中又有官署志、山水名胜志等。至今可考的明代两京官署志共66种,其中北京就有31种,周之翰纂修的《万历通粮厅志》正是北京官署志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虽名为志,但是重点记录管理制度,相比府州县志,有更浓厚的政书色彩,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蒙冤洁身归故里

明万历皇帝在位之初,国家收入大增,经济空前繁荣,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号称“万历中兴”。但是繁华之下危机涌动。

万历中期,紫禁城宫殿连续两年遭遇大火,亟待修复。同时“万历三大征”等大规模边疆战争,消耗了大量军费。为了应对国家财力不足,有的大臣建议,征收矿税。万历皇帝深以为然,派遣官员和宦官分赴全国各地矿山,监督开采金银等贵重金属,征收矿税。这些派出去的矿监,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经常互相弹劾或骚扰地方,甚至挪用赈灾银和兵饷,冒充开采出来的矿银。统治阶层借矿税之名,行盘剥之实,大规模攫取社会财富,导致天下骚动。这就是万历年间持续了20余年的“矿监税使”事件,加深了社会危机,影响了晚明政局。

在这一政治事件中,周之翰没有置身事外。他以民本为重,借永乐皇帝长陵遭遇雷电引起火灾之事,上疏劝谏万历皇帝:这是上天的警示,请免除矿税。这就得罪了皇帝和宦官,以及背后的各色人员组成的利益大网。为此,他差点丧命,幸亏同僚奔走相救,才免遭杀身之祸。令周之翰欣慰的是,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二月,征收矿税被下诏中止。

然而,矿税的中止并未给周之翰的命运带来转机。万历三十四年(1606),一些宦官与御史纠集起来,弹劾他“贪纵不职”。皇帝以此为借口,让他回家听候审查。趁着周之翰回乡,宦官们在路上拦下他,检查他的行李。宦官们大概以为,周之翰掌管通粮厅,当年连属下都有贪赃枉法的机会,他又是被“贪纵不职”的罪名弹劾的,少不得有中饱私囊之举。于是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周之翰按住了不安的老仆,心里明白,这是因为自己此前触及了龙鳞,宦官们还是不想轻易放过自己,便以在运河钞关查违禁夹带为名,找一个抓人的由头。

“不用怕,让他们查!”周之翰非常坦然,“钞关的人向来手脚不干不净的,倒也罢了,以为我们通粮厅也跟他们一样吗!”

行李一打开,宦官们顿时失望了。周之翰的行囊中只有图书衣物而已。这些习惯了沆瀣(xiè)一气、食利而肥的人,难以理解,这世上还真的有人两袖清风?!

周之翰回到荆门老家隐居后,专心著述,拒绝了上司让他重新回朝为官的推荐。他还告诫自家子侄,参加科举时不许打着他的牌子去走门路,免得阻隔了那些贫寒子弟的晋身之阶。他非常清楚,虽然自己仅仅是前任五品郎中,但也毕竟是进士出身的正途官员,子侄们要用他的名义去找门路,获取功名,可要比平民考生容易多了。

周之翰退休乡居11年,从来没替自家子侄找过人求过情。他的儿子和孙子凭借真才实学,要么考上了秀才,要么成了地方儒学的主管官员,可谓不坠家学了。

周之翰作为通粮厅郎中,一身正气,尽职尽责,尤其他编纂的《万历通粮厅志》,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资料。通粮厅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其官署所在地已被如今的官园路和官园小学所取代,佐证着通州漕运不同凡响的地位和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3 , Processed in 1.0889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