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千里屏障卫京师

2023-6-27 18:5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鹏|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明永乐至嘉靖年间,为拱卫京师安全,防止蒙古部落南下袭扰,16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修建长城达几千公里,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为一体,构筑起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为御敌塞外发挥了重要作用。整 ...

明永乐至嘉靖年间,为拱卫京师安全,防止蒙古部落南下袭扰,16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修建长城达几千公里,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为一体,构筑起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为御敌塞外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修关隘  大修边墙

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高举“靖难”大旗,率军南下,历经4年激战,攻克都城南京。朱棣即位后,改年号为永乐,并改北平为北京。为答谢蒙古兀良哈部在“靖难之役”中的支持,永乐帝将长城外大宁都司辖区赠予兀良哈部。然而,这看似善意的答谢之举,却使洪武年间建立起来的长城外防线南移,留下了蒙古军队进攻京师的重大隐患。

永乐帝深知兀良哈部反复无常,遂决定整修京师东北部长城防御设施。永乐二年(1404)到永乐八年(1410),先后新建慕田峪关、撞道口和黄花镇城,收窄古北口,使关口仅能通过一人一马,并堵塞其他小关口。正式迁都北京后,洪水多次冲毁长城关隘、边墙,朝廷都立即下旨进行修缮。

明成化帝朱见深即位后,长城沿线边患频发,明廷开始采取“守为长策”战略,由此开启了大规模修筑边墙的历史。经过近30年努力,从山海关经古北口到慕田峪,各大城堡之间的边墙连在一起,某些重要地段边墙之外还挖了壕沟。“庚戌之变”后,又花巨资,用6年时间完成蓟镇边墙的修筑,其中古北口、冷口等重要关隘均得到整修加固。

京师西北方向防御设施的构筑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宣德三年(1428),建成居庸关城;宣德五年(1430),由于开平卫南迁至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退守燕山一线,构筑新的防线成为当务之急,朝廷立即在怀安(今河北省怀安县)至永宁(今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四海冶(今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一线39处重要关隘附近,增筑城堡、增加兵力,形成外长城雏形。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北征兵败被俘,京师西北部大多数城堡、关口被瓦剌军摧毁。从景泰元年(1450)开始,明朝对这一方向的关隘进行全面修缮,在居庸关城南侧另建关城,形成今天居庸关城。新居庸关城面积更大,防御设施更齐全。同时,再次修缮了从紫荆关、白羊口、倒马关直到居庸关的沿线隘口,增配铁铳等火器,形成内长城雏形。

嘉靖十九年(1540)始,蒙古俺答汗部连年进犯宣镇,深入长城以内劫掠,明军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翁万达任宣大总督后,指挥官兵且战且守,连连报捷,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同时,他主持整修加固了位于今北京境内的宣府东路以及北路边墙,并增设墩台,防御设施进一步完善。

蓟宣重镇  京师屏障

明永乐朝以后,沿长城一线建立了9个防区,又称九边,最高军事长官名为“总兵官”。其中,有两个重要防区,自东向西,掎角呼应,这就是被称为京师“左辅”“右辅”的蓟镇、宣镇。今北京的平谷、密云、怀柔防区,属当时蓟镇管辖;延庆和昌平部分防区,属当时宣镇管辖。

蓟镇,又称蓟州镇,位于京师东北方向,为九边第一重镇。设总兵官1人,守军8.5万人左右,最多时达10万余人。管辖的长城防区,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蓟镇地区由塞外而入的河流众多,形成大小隘口190余处,历来为兵家必争的险关要塞。

宣德朝以后,蒙古兀良哈部果然与明朝反目,时常南下侵扰。宣德十年(1435),时任蓟镇总兵官的王彧,深感责任重大。因此,他在长城沿线每3里设置一个墩台,便于及时通报敌情。另外,当蒙古犯边时,王彧能审时度势,做出有利的应对之策:如果小股敌人骚扰,就寻找机会出击,合围剿杀;如果大队敌人进犯,则坚壁清野、固守待援。在他任职的10年里,蓟镇边防十分稳固,兀良哈部慑于明朝军威,不敢大举犯边,始终未能对京师造成实质性威胁。

明代蓟州镇、宣府镇长城管辖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长城文化纵览》)

至元二十四年(1287),历时16年,举百万民工、数十万士卒之力,28606米长的元大都城墙大功初成。至正十九年(1359),出于京城防御的需要,元顺帝下令增筑各城门的瓮城,除丽正门、崇仁门、和义门瓮城呈长方形外,另外8座城门瓮城呈月牙形,每座瓮城大约100米宽,瓮城外的护城河上均架设吊桥。

大都城墙的伟岸雄姿终于现世。城墙上镶嵌着11处城门楼(含瓮城)、15处箭楼、4处角楼、约240处墩台,一起构筑起大都城坚固的城防体系。

宣镇东接蓟镇,又称宣府镇,位于北京西北。设总兵官1人,初期驻军近6万人,中期稳定在15万人。宣镇管辖的长城防区,东起慕田峪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

永乐元年(1403),武安侯郑亨担任宣镇首任总兵官。他上任之后,巡视各个防区,选择位置居中、可以容纳较多兵马和粮草辎重的若干大城堡,加高城墙,深挖壕沟,疏通水井,作为防御的关键据点。当蒙古部落南下袭扰时,各城堡白天鸣炮、夜晚燃火,互相策应,共同坚守。

“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这是诗人尹耕赞誉宣镇总兵官马芳的诗句。马芳智勇双全、屡建奇功。嘉靖四十五年(1566)七月,蒙古俺答汗部发动了对宣镇的大规模进攻。马芳领兵1万迎敌,在马连堡与10万蒙古精骑突然遭遇,此时,其他几路援军还有两日路程。敌众我寡,他立即下令,收拢军队退守堡内。有的部将提出,建议南撤避敌之锋芒;有的部将见堡垒残破不堪,建议抓紧抢修。马芳却微微一笑,摇头否定,下令全军就地休息。他手握大刀,伫立在堡垒之上,并升起“马”字帅旗,同时令部下竖起全部旌旗。包围马连堡的蒙古大军,望着稳如泰山的明军主帅和帅旗飘摇下的平静阵地,心生疑虑和畏惧,越发不敢主动出击。敌军派出小股部队试探,马芳挥动令旗,敢死队迅速出击,予以全歼。到了晚上,蒙古军佯装进攻,明军却置之不理。一直僵持到第二天上午,不明就里的蒙古军筋疲力尽,心理防线逐渐崩溃,出现撤退迹象。马芳趁机一声令下,全军迅速追杀,打得敌军丢盔弃甲,连连后退几十里。此时,明朝援军又及时赶到,前后夹击,蒙古10万大军慌不择路,四处溃散。马芳守边数十年,身经百战,取得20多次重大胜利。

完善吏治  指挥有方

土木之变前后,完善吏治体系,加强长城防御,逐渐成为朝廷上下的共识。明朝在已有总兵官和镇守太监的基础上,先后设置巡关御史、巡抚、总督等文官,形成了总督节制巡抚,巡抚节制总兵的以文制武格局,构建起严格的指挥体系。

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的一天,西巡关御史张钦在居庸关巡视时,突然接到传旨,正德皇帝朱厚照要北出居庸关游玩。张钦听闻大惊失色,马上联想到78年前,英宗皇帝在土木堡被蒙古军俘虏的场景,并且此时边境不宁,皇帝出关万一遭遇不测,自己难辞其咎。他急令守军关闭城门,并把钥匙藏了起来,连着3次上疏劝阻。然而,正德皇帝向来我行我素、固执己见,依然坚持出关。张钦冒死不从,以巡关御史身份下令:居庸关守军“敢言开关者斩”!正德帝在他那里碰了壁,悻悻然返回皇宫。朝野上下被张钦敢于抗旨的行为所震惊,更钦佩他忠心耿耿、刚正不阿的精神。历史上,也留下了“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佳话。

洪钟是明朝几十任顺天巡抚中颇有建树者。在任期间,他整治蓟镇边防,从山海关到古北口、黄花镇,主持修复城堡200多座,每年可以减少防守兵力6000余人,节省了大量军事物资和运输成本。

嘉靖三十年(1551)八月,何栋刚刚出任蓟辽总督,一份来自兵部的文书就放在他的案头。原来,权臣咸宁侯仇鸾上奏,蒙古兀良哈部有人充当向导,导致俺答汗部大军攻入古北口,建议朝廷派军出塞征讨。

兵部认为,是否出兵,可征求蓟辽总督何栋的意见。何栋看后提笔向朝廷上书:兀良哈部臣服多年,向来为京师的藩篱,如果与其作战,等于又多树立了一个敌人;明军出塞,劳师远征,深入山林,很难取胜;即使征讨成功,也要付出很大代价,将直接面对蒙古各部,那是更严重的边患。况且,未经部落首领同意,仅有两人为俺答汗充当向导,只要督促部落交出帮凶,以示惩戒即可。嘉靖帝准奏。兀良哈部交出两人后,朝廷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从而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永乐朝以后,明朝减轻了对蒙古各部的军事压力,采取节制用兵、毋令扰边、防御为主的策略,全面加强长城沿线防御体系建设。在此后的160余年里,以京师为核心的长城沿线地区总体保持稳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02:49 , Processed in 1.09282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