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民国初期北京的新城区

2023-7-5 14:2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石|来自: 金石笔记

摘要: 北京的城市建设随着历史脚步不断与时俱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为缓解北京多年来“单心圆”、“同心圆”格局给中心城区带来的环境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核心区的综合承载力,确保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央指导下北京开始 ...
北京的城市建设随着历史脚步不断与时俱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为缓解北京多年来“单心圆”、“同心圆”格局给中心城区带来的环境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核心区的综合承载力,确保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央指导下北京开始了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迁至通州,标志着副中心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今“副中心”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成为当代北京城建筑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伴随历史进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总会留下些相应的城建痕迹。一百年前,刚刚进入民国不久的首都北京,就有过去封建化,建设“新市区”的尝试。这就是民国初期在香厂一带(今正阳门以南东起留学路、西到虎坊路、北抵珠市口西大街、南至永安路的一大片区域内)规划打造的“民国模范市区”。

老宣武区东部的香厂路、万明路一带,现在是北京最为普通的街区,以民居为主,兼有一些商业。但若仔细观察,它又与大多数北京的胡同老街巷不同。路两旁不是各式门楼的四合院,而多是两层楼房,且整齐划一,颇有些欧式建筑的味道。

原来这一地区在民初曾是北京当局规划的有别于明清老城的民国新市区,是北京城建史上第一次依据近代城市规划原则进行的重要实践,对此后整个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经臭不可闻的香厂地区

北起虎坊桥大街,南抵先农坛,东起留学路,西至虎坊路这一片儿清末泛称香厂。据说这里曾有香料厂且是香料集散地,相传当时有不少劳动者在此以手工晒香为生,故而成为地域名。

但到清末民初时,香料厂已不存在。由于这一带地势低洼、沟塘遍布,原香厂中心成为一个大水塘,周边多为皮毛、漂染的作坊。作坊流出的废水全部进入水塘,空气中又弥漫着晾晒皮毛的腥臭,特别是夏季,周边蚊蝇丛生更是臭气熏天。张江裁(1908-1968年,史学家、方志学家、民俗家)在《次溪野录》中写道:“香厂在天桥之西,民国以后的人就不懂得什么叫香厂。街巷屡有变更,前门大街以西,早已没有这个香厂名称了。四十年前,所谓香厂,其地界亦甚混合,……当初是否有制造香料的厂子设于附近,无从查考。”

香厂北面的琉璃厂每年春节期间有厂甸庙会,是北京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娱乐商业活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开始兴建南北新华街,将明沟改为暗渠,当局决定将一年一度的厂甸庙会,暂时移至香厂路一带的空地举行。

经过清除垃圾、填埋水沟、平整土地,庙会在香厂一带连续举办三年,使香厂环境有所改变,人气大增。庙会结束后仍留有不少摊贩与艺人搭建的商摊、戏棚继续经商唱戏,给后来民国市政当局开发香厂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香厂--民国首都的新市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颁布了《城镇自治章程》,由内务部责成京师警察厅管理市政工程事宜。不久,京师警察厅倡议在香厂“开辟新街,建筑商场”,但时局动荡没有落地。

进入民国后,1914年6月,京都市政公所成立后即提出了“香厂新市区”规划设想,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建设思想,以先进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由市政府出资,运用市场手段运作,以香厂为中心,在规划区内先后修建了14条道路,铺设了电线、电话线、自来水管线、下水道等基础设施,横贯香厂地区的东西主干道叫香厂路;穿越万明寺旧址的南北主干道叫万明路。四周还有华严路、仁民路、永安路、虎坊路、板章路、留学路等。香厂路、万明路两干道均为沥青路面,人行道均为方砖铺设。路两旁栽种德国引进的槐树,两路交叉口建有欧式圆形中心广场,还设置了北京市第一处路灯和第一个交通岗亭。随后市政公所将道路两侧地块分段标号,规定房屋样式、租期,标明底价,对租地建房者公开招标。因地价优惠,来自各地各界的投资人踊跃竞标,短期内就建起了成片的西式小洋楼。  市政公所主持的香厂新市区规划历经四年,当时,“香厂新市区”总面积约22公顷,“十之八九,得以实现”,主要街道两旁都是欧式的两层商住楼房。

  经过数年建设,这一带成为当年北京最西化、最繁华时尚的地区,不仅设有路灯、交通岗亭、汽车出租行等新鲜事物,还汇聚了多家剧场、电影院、曲艺场和中西餐馆,引入了节假日促销、电话订餐等服务;商品服务则定位于“新、奇、特”,引进了哈哈镜、魔术等娱乐活动。

这里的东方饭店在全国率先做到了每间客房都有电话,并有7部汽车免费接送住店客人,这使香厂地区成为北京最时尚的商业娱乐中心。当时的上海报纸曾描述:“北京香厂一带,夜晚电灯照的如同白昼一般,车如流水马如龙,宛然上海风景”。

北京的上海:新市区泰安里

走到香厂的仁寿路南段,一片青砖老楼极有气场,一下子就吸走了人的视线。楼上有说明牌:新市区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这是当年规划中香厂新市区的组成部分。

泰安里是仿上海石库门里弄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由平面格局和立面相同、各有独立天井小院的楼房组成。六幢建筑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巷口通向仁寿路,巷口有过街楼相连,六幢建筑的六个楼门,两两相对通向小巷。整座建筑用青砖砌成,窗外有抹灰窗套、楼门加以雕饰,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显得精巧别致。进入楼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天井。天井西北角有楼梯通向二层,二层有回廊通向各屋。天井的顶部是罩棚,周围有数个与窗户大小的通风窗。整幢楼的布局小巧紧凑,严谨细腻。

泰安里这些楼完全由青砖建成,民国风格窗户,墙上有简约花纹装饰。现在许多青砖已经发黑,一些窗子玻璃破碎,楼顶上长满荒草,但确实是一组经典上海里弄式建筑,北京少见,虽然破旧,气质犹存,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委屈它了。

大门敞着,可以进到巷里,巷里又有门能进到楼里。楼里是一个天井,四周是房子。天井里堆满了杂物。天井上边是有窗子可以取光。只是年久失修,现在还在腾退过程中,大部分人已经搬走。这种楼拿到现在,一点都不土气,只是苍老一些而已。

泰安里原叫大安里,设计之初并不是居民楼。当时拥有大安里多所住房的一位居民,向当时的市政当局申请将大安里的地名变更为“保安里”,改名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但市政当局认为“保安”容易与警察混淆,于是将大安里改名为“泰安里”并沿用至今。泰安里可谓北京里的上海。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能写出城市的最后结局。


泰安里内部,活脱脱一个上海里弄

雄冠一时的新世界游乐场

在新市区最显赫的位置,即万明路与香厂路交汇处圆形小广场的东北部,于1917年建设了新市区规划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筑---新世界游乐场。它是这一地区当时体量最大、造型最新、设施最先进的建筑。据说投资人为江西督军陈光远(1873-1939年),由他最宠爱的五姨太出面筹划建设事宜。

新世界游乐场由洋行英国工程师麦凯设计。建筑通高四层,正中开间四层上又建一座三层小塔。二、三、四层皆以出挑的通长阳台对体量做横向划分,建筑主立面朝西南呈流线状,从而合成为心圆形广场,当时有人形容整座建筑如一艘巨轮。

新世界游乐场效仿1915年上海建成的大世界游乐场,是一座集娱乐、饮食及购物于一身的综合性商场。商场内设戏院、电影院、舞厅、杂技场、商场、餐馆等,顶层还设有屋顶花园。这比西方现代建筑之父勒.柯布西耶(1887--1965)于1923年提出的“建筑五要素”之“屋顶花园”还要早好几年。建筑内部的电梯、暖气、风扇、哈哈镜等也让民国初年的北京人大开眼界。

开风气之先的新世界游乐场当时在北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每日游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当时有《竹枝词》唱道:“香厂建成新世界,如云仕女杂流民,五层楼阁冲霄起,戏场茶寮百味陈。”新世界的地位大约相当于现在王府井的东方广场,20世纪80年代,此楼被拆除,改建为居民大楼。

照片左边建筑是东方饭店,右边是新世界游乐场,中间的道路是万明路。

2021年央视历史大剧《觉醒年代》中有一幕陈独秀亲自到北京闹市高楼抛撒传单的场景。此事的史实是:“五.四”运动时期的1919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高一涵、邓初3人,带着陈独秀亲自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到新世界游乐场屋顶花园向下抛撒,引起了暗探注意。他们刚撒完传单走出新世界游乐场,就在马路对面的东方饭店门前被捕,为此全国许多报刊均发表文章声援。毛泽东在他主持的《湘江评论》上设专栏评论此事,并全文转载了《北京市民宣言》。在各方营救和社会舆论压力下,北洋政府当局被迫于9月16日释放了陈独秀。

1928年政府南迁首都后,大量官员和权贵迁往南京,新世界游乐场生意一落千丈,不久歇业。日寇侵占北平时期,日本宪兵队曾在此楼底层设水牢。

 中国人开办的东方饭店

在香厂路与万明路交汇处的西北角,与新世界游乐场隔街相望的是民国初年北京最高档的饭店之一---东方饭店。

廿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饭店由法国人开办、管理,六国饭店是英国人奠基、主事,唯有东方饭店是中国人创办、经营。当时凡有骨气的中国上流社会人士,包括政界要员、商业大亨、文化名人都愿下榻东方饭店。所以,在此曾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并且留下了各界名人的足迹。陈独秀、蔡元培、张学良、白崇禧、胡适、梅兰芳等均曾在此下榻。

东方饭店1918年2月在古刹万明寺遗址上落成开业,京城各大报纸都在当天显著位置刊登了消息。一些在洋饭店被当做二等公民的达官贵人和民族情结浓重的人士唯东方饭店是选。每逢国会开会,南方各省议员进京多下榻于此。因大量接待政府要员、国会议员、军界高官和富商巨贾,东方饭店成为京城各报社记者关注和报道的对象,在东方饭店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与故事。

1918年秋冬之际,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刘半农等著名学者入住东方饭店,他们是为汉字的注音问题聚会研讨,或许当时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次研讨,将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起多么重要的作用。经过多日废寝忘食的努力,以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的方案诞生了。当年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这套“注音字母”,从此开始了汉字注音的字母化。

40年后,1958年周恩来在《当前文字的任务》报告中说:“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定的国语罗马字,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定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在谈到现在的拼音方案的时候,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功劳。”

1923年3月,当时的国民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入住东方饭店。在晚上打完麻将后,他让饭店垫付50大洋给陪同打牌的小姐,遭到婉拒。吴议长大发淫威,指示手下大打出手,砸毁房间陈设,还扬言要查封饭店。吴景濂从民国元年起一直是国会议长,在政界炙手可热,无人敢惹。但饭店经理邱润初不信邪,在股东会的支持下不向权贵低头。他们通过媒体报道真相,大造舆论,要求赔偿损失。一时间“议长大闹东方饭店”的新闻轰动全国。在舆论的压力下,60名议员联名提出要严惩吴景濂,狂傲一时的吴景濂最后不得不道歉赔偿。

1928年5月,北伐军逼近京津。张作霖于6月2日仓皇逃离北京,6月4日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北洋政府彻底垮台。北伐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6月10日到北京,将行辕设在东方饭店。6月11日上午在东方饭店开英美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宣布了北伐革命胜利的消息。当日下午又召开国内记者会,详谈了对时局的认识,介绍了对将来的设想。

日寇侵占北平时期,东方饭店无法正常经营,曾被迫盘给日本人。新中国成立后,东方饭店接待过许多重要会议及各界人士。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前夕,画家傅抱石、关山月被周总理请到东方饭店,请他们在这里为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以毛泽东的词“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画一幅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巨幅国画。期间陈毅、郭沫若、吴晗等也几次来到东方饭店,与画家共同商讨绘画方案。

在东方饭店的大厅里,立起了一个9米多宽、2米多高的特制画架,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绘制和反复修改,一幅气势磅礴的中国绘画史上空前巨制完成了。毛泽东亲自为此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几十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人民大会堂内,成为人民大会堂的一个象征。

1967年3月,江青带当时文化部负责人于会泳及《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现代戏剧组的主要演职员进驻东方饭店。依照当时提出的“三突出”原则对原剧情、人物、台词、唱腔甚至服装、道具等反复修改,不断撤换、调整剧组演职人员,经过三个多月终于定型,6月10日,在虎坊桥北京工人俱乐部对外公开演出。《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这八个戏剧冠以“革命样板戏”的称谓,使之一夜之间风行全国,并盛行整个文革期间。

具有百年历史的东方饭店是目前香厂地区仅存的保持原有名称和业态的民国公建,现在仍在营业,它由建于1918年、1953年和1985年三座不同时期的建筑构成。2006年东方饭店老楼按照历史原貌修旧如旧,其北侧客房保留完整,楼梯和阳台扶手均为1918年原状原物。饭店目前正在依托其独有的历史资源,全力打造国内第一家“民国文化主题酒店”。客房全部改为名人间,每层、每间名人住过的客房外都挂着精致标志牌,上面镶嵌着人物肖像和文字说明。他们是:黎锦熙106房,陈独秀205房,钱玄同304房,李大钊308房,邵飘萍310房……。

东方饭店主楼大堂墙壁上,则分别悬挂着五幅油画,形象再现了发生于东方饭店的历史场景。

宴请苏联代表团:1922年,罗文干、蔡元培、李大钊、蒋梦麟、胡适、马叙伦等北大教授,在东方饭店宴请苏联政府代表团;

国语注音:1918年,钱玄同、赵元任、刘半农、黎锦熙、林语堂等学者,聚集在东方饭店研究汉语注音;

鲁迅避难:1926年,直奉战争爆发期间,鲁迅先生避难住进东方饭店,并在这里写下《记念刘和珍君》;

北伐告捷:1928年6月10日,白崇禧在东方饭店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宣布北伐胜利;

少帅斡旋:1935年,少帅张学良在东方饭店设宴调和张大千与时任中国画院副院长徐燕孙二人矛盾,徐、张遂握手言和,此后张大千蜚声北方画坛,一发不可收。

以胡适、鲁迅、刘半农、赵元任、张大千、林语堂、梅兰芳等名字命名的26套名人间各有特色,“蔡元培房间”里有仿旧英文打字机;班禅下榻的房间里装饰着唐卡……。东方饭店老楼将北京南城特有的怀旧韵味和饭店的悠久历史、人文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百年前,香厂新市区成为北京从封建城市过渡到现代化城市的先行地区,成为当时的“新北京”,堪称北京当年的CBD(中央商务区)。可惜1928年后,民国首都迁往南京,北京降格为北平。同时又因政治动荡、经济萧条、人口迁移以及自身商业定位失准等诸多因素,新市区商业逐步衰退为小商铺和平民街区,既往的辉煌被人淡忘。据初步梳理,香厂地区现存民国的时期建筑还有十处。

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最突出的珠市口教堂。珠市口教堂是北京南城唯一一座具有简易哥特式风格外貌的基督教堂。正位于珠市口西大街和前门大街两条繁华路段接合处。教堂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美国卫理公会开设的八座教堂的第一座。1921年该堂进行了扩建,基本形成了今日教堂的三层建筑格局。为了保留这处教堂,当年扩建马路时,特意从此绕了一个弯儿。现在,教堂周围周筑都没有了,只有它在路边,显得突兀。

珠市口位于北京前门外,正好处于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人来车往,十分繁华,是旧时外城最热闹地方之一。最初,此地出现的是生猪的交易市场,故称“猪市口”。到了清代,为了文雅,把猪市口改为“珠市口”。

当时,这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珠宝商业的买卖,压根儿与珠宝无关。珠宝在前门那边的珠宝市呢。这里连着繁华的前门大街,前门大街土地有限,那些有钱却在前门找不到地盘的商家,那些缺钱想找便宜一些地方的商家,把目光往外延伸,投射于此。就像今日在北京买不起房的人,跑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去买一样。日久天长,珠市口成为南城一道贫富之分的分水岭,雅俗之分的一道梁。口北富,口南穷。口北雅,口南俗。陈宗蕃《燕都丛考》引《顺天时报丛谈》中说:“盖以珠市口大街为经,用以区别雅俗耳。”旧时,此地有“道儿北”和“道儿南”之分。指的就是珠市口南北。好的店铺,都在珠市口以北,好的戏园子,也都在珠市口以北。“道儿南”只能低一个版本。

金石  2021年11月26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59 , Processed in 1.09804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