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真武庙,此时它还在望恩桥上。 在东安里门西侧,向东拍摄,拍到了东安里门和东安门,左侧是那座小庙 老北京城“桥上有庙,庙里有桥”的奇景,只在东安门内能见着。桥是东安门内的望恩桥,庙是望恩桥上的真武庙,这桥非小桥,庙却是小庙,不过山门、影壁、大殿、配殿样样都有,玄天大帝、观音菩萨、关老爷一应俱全。更妙的是,这桥还是由两座皇城门夹着的一座桥,可算高配。 望恩桥原叫皇恩桥,真武庙又叫玄天观,两座皇城门则是桥东的东安门和桥西的东安里门。很多人会问,门没了吧?桥去哪了?庙还在吗?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宫廷画家徐扬创作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画作如照相机和放大镜一般,详细展示了“天有祥瑞”的北京城。夹在了东安门和东安里门之间的望恩桥,在此图中清晰可见。 1912年肯恩拍摄的东安里门近景。 东安门被焚毁后的现场,1912年,乱兵火烧东安门,远处是东安里门。 1912年,乱兵火烧东安门。 1912年,乱兵火烧东安门,左侧就是望恩桥上的真武庙 先说东安门。东安门是皇城东门,明代即有。原本东安门外是御河,河上是望恩桥,因为隔河就是喧闹的市井,给紫禁城内的皇帝带来很多烦扰。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东扩,在河东岸加建了一道皇城墙,在望恩桥东新建东安门,为七开间、中启三门,并修建为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型制,同西安门和地安门堪称“三胞胎”。桥西则是“三座门”型制的东安里门,俗称“墙门”。东安里门两侧旧有的皇城墙并没有拆掉,康熙二十一年的皇城图上还能看到。 1911年前后的望恩桥东北端,拍到了北侧障墙和真武庙大殿顶端。 从此,望恩桥夹在了东安门和东安里门之间,根据最新发现的一张1911年前后旧照,可知桥有三拱,在宽大的桥面南北两侧建了类似皇城墙的障墙,形成两门之间的封闭通道,障墙外侧还有桥面,是人行便道,便道外侧有矮墙。真武庙就坐落在桥面的北部靠西,障墙之内,山门则冲东,外有照壁,内有幡杆,南墙嵌“万善同归”四方琉璃字。 这便形成了老北京一道独特的景观:桥上有庙,庙里有桥。整座庙的地面都不用铺地砖,直接就是巨大条石拼成的桥面,后墙也是现成的障墙。小庙的安全度就甭提了,两座皇城门紧把着,一般人想烧香都得验明正身。这庙不光位置特殊,历史上还曾留下令人唏嘘的一笔,明末国破时,崇祯帝后曾在此停灵。 1902年,张伯伦1909年拍摄,远处东安门 1909年,在东安门西侧的望恩桥上拍摄东安里门,看到了东华门。 1912年2月29日夜间东安门被烧毁,后拆东安里门的建材复建了三券门式的新东安门。 无论是这门还是这桥,抑或是这庙,留下的影像都不多,甚至东安门一张正面照都没留下,因为有皇上的时候不方便拍,1912年清帝逊位,当年就发生兵变,东安门被付之一炬,此后再也没能原样恢复,所幸东安里门和真武庙都无恙。 三年之后,北洋政府决定复建东安门,拆了东安里门,用其旧料,做了个新型制的随墙三座门。仔细辨识新建的东安门,门券以上都还是东安里门的模样,须弥座也是,只是门洞由方变圆了。新东安门于1916年建成,一年后,张勋率辫子军进京,又闹起了复辟。张宅在东安门内瓷器库一带,讨逆军架炮猛轰,激战后,新东安门弹痕累累。 在新建的东安门外,讨逆军和辫子军交火,远处是东华门。 熬到1924年,新东安门还是在拆卖皇城墙的热潮中彻底消失了。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当局要拓宽改平望恩桥,要求迁建真武庙于桥西空地,但“工程既大,官费无多”,于是众人集资迁建,才保住了小庙。 迁建之后,真武庙正式更名为“玄天观”,每年元宵节还有颇具特色的九莲灯。据1928年和1936年两次寺庙调查,小庙当时为供佛、住宿及出租用。1928年有瓦房十一间,1936年增至十三间,法物也有增加,1928年有塑像五尊,1936年有二十九尊,可见规模逐渐兴盛。 1930年,东安门真武庙,元宵节挂出颇具特色的九莲灯。 以望恩桥为界,南段御河1931年改成了暗河,北段则是1950年代所改,望恩桥从此消失。至此,只剩小庙得以异地保全,留存至今。 近年来,大殿配殿均已修缮,小小山门上,门额“皇恩桥玄天观”仍清晰可见。大殿墙体用大城砖,也许移建时取自皇城墙甚至是障墙也未可知,彩绘为清代后期,原有菱花门窗已无,戗檐为精美的狮子砖雕。 如今,东安门及望恩桥的部分遗址在地面2.3米以下,已被开辟为明皇城墙东安门遗址。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5 , Processed in 1.07795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