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皇城里的奇葩仪轨

2023-8-9 22:5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张柳|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王国典礼、百官朝贺、册封皇后、亲王冠礼、太子婚礼等,这些都有严格、正规的礼仪。宫廷礼制权威庄严、典雅隆重,体现了皇家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气派。然而,除了正规礼仪,还有一些皇帝随性而定、权臣仗势僭越的做法, ...
王国典礼、百官朝贺、册封皇后、亲王冠礼、太子婚礼等,这些都有严格、正规的礼仪。宫廷礼制权威庄严、典雅隆重,体现了皇家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气派。然而,除了正规礼仪,还有一些皇帝随性而定、权臣仗势僭越的做法,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大赦之礼示皇恩

大明门建成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是皇城第一门,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统治下的王朝兴衰。大明门在古代皇宫三朝五门制度中,对应皋门,从不轻易开启,只有在皇帝祭天、纳后、亲征等极少数典礼中才会打开。每逢冬至皇帝到南郊祭天、夏至到北郊祭地、孟春祈谷亲耕,大明门就会豁然洞开,皇帝坐御辇,威风凛凛地从这里出发。

大明门内是御街千步廊,即外朝所在地。东、西两排有朝房100多间,南北长500多米,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设在这里的办事处所。凡遇庆典或大赦,都须在这里隆重地宣读诏书。举行诏赦宣读仪式时,朝臣们就在千步廊恭候听命。

赦宥(yòu)制度我国历代都有。赦就是赦免,宥就是宽恕。明廷礼仪制度规定,遇到皇帝登基、皇子出生、确立太子、重大祭祀、叛乱平定,或者有所谓祥瑞灾祸出现之时,朝廷都会颁布赦免囚犯或停止刑罚的诏书,以示皇恩浩荡、国泰民安。

大赦当天清晨,皇帝头戴金冠,身穿龙袍,在奉天殿内端坐。百官穿好朝服,在承天门前、千步廊外一带排列就位。礼部官员手捧赦书,请皇帝玉玺盖印,然后由殿东门出。此时,乐声大作,礼部官员从奉天门一路来到承天门上。千步廊一带,鸣赞官唱:“排班!”于是,文武官员各就各位,两边廊房的乐器鸣奏,官员们拜过四次后,乐声停止,宣读赦书。宣读完还要拜,鸣赞官唱:“俯伏兴。”意思是伏地而拜、起身、平身。四拜之后,大赦仪式完毕。

午门杖臣惊朝野


正德十四年(1519)三月二十五日,天色阴沉。午门外,107位大臣呼号之声此起彼伏,响彻紫禁城。只见几十名宦官、锦衣卫分列两侧,上百名军士手持刑棍,一边呼喝壮威,一边轮流施刑。这些大臣为什么会受此酷刑呢?

这得从佞臣江彬怂恿皇帝南巡说起。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昏庸霸道的皇帝,宠信奸臣,荒淫无度,平时喜欢跟老虎搏斗,热衷骑马打猎,常年乐此不疲,导致朝政荒废。这一年正月,他刚刚巡幸了太原、宣府,“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及还京,复欲南幸”。他下令让礼部册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要南巡祀神祈福。消息传开,兵部、吏部、礼部、刑部、翰林院100多位大臣纷纷上疏劝阻,甚至太医徐鏊也劝他要养生收敛,最好是“就密室之安,违风暴之祸”。但任性妄为的朱厚照一怒之下动用廷杖,先后杖打了140多位大臣,有十几人竟被当场打死。

廷杖大臣在明朝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与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刚愎自用有关,但它不似国法,也不合礼制,更像是一种家法。被廷杖的大多是说了实话惹恼皇帝的大臣,监刑的往往是视朝臣如仇寇的宦官。其实,就是德不配位的皇帝感到皇威被冒犯,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拿大臣出气而已。


乱改祖制建九庙


明朝的皇城内,遵从“左祖右社”的规制,太庙设置在皇城南端的东侧。传统祀典遵循天地至尊,次则宗庙,再则社稷。太庙是皇家祭祖之地,明朝太庙有两个,除了承天门以东的太庙,还有紫禁城、东六宫南侧的小太庙奉先殿。因为祭祖属朝廷大典,往往大费周章,礼数繁多。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所以在南京建奉先殿以满足皇家平日里祭祖的需求。明成祖朱棣遵祖制,在北京紫禁城内也建立奉先殿。


今日皇城根遗址公园(刘宁 摄)

古代皇帝死后,都会在太庙立一个牌位,牌位的名号就叫庙号。明朝的太庙,因为供奉当朝皇帝的九世祖先,遂称为“九庙”。按照礼制规定,“亲尽则祧”。祧(远祖的庙),就是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位迁到远祖庙里,只有本宗的始祖不迁,称“不祧之祖”。

正德帝驾崩后,他的堂弟继位,就是嘉靖帝。嘉靖帝一心让自己父亲的牌位入享太庙,这就意味着要迁一位祖先的牌位出去。为此,皇帝和大臣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最后,200多位大臣集体请愿。嘉靖帝震怒之下,逮捕上百人,杖毙十几人,此事才得以平息。

嘉靖二十年(1541)四月初五,承天门东侧的太庙起火,嘉靖帝耗费心血、历时5年建成的九庙被烧毁了8座,只有他的父亲、未当过皇帝的睿宗庙幸免。一时间,朝野惊恐不已,大臣们私下议论,皇帝乱改祖制,把原来列祖列宗神位同堂异室摆放,改为各自建庙供奉,这下触怒了天庭,遭到了惩罚。嘉靖帝听后,十分惶恐,下诏恢复同堂异室的旧制度,重建太庙。

明朝礼制十分重视太庙祭祀,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则,每天供奉食品,每月更换品种,每年四季的第一天和除夕共举行5次重大祭祀。除去祭祀天地之外,太庙祭祀规格最高。


骄横跋扈僭礼法

明熹宗在位时,宦官横行,奸臣当道。魏忠贤与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得到明熹宗宠信,被破格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从此,在明熹宗的庇佑下,魏忠贤位极人臣,为非作歹,甚至僭越礼法,任意妄为。

发迹后的魏忠贤奢侈无度。当时皇城内有个宦官衙门叫内织染局,为了讨好魏忠贤,内织染局的头目齐良臣主动给他做衣服。衣服上的图案“或亵衣袄裤而金线蟒龙,或方补绒衣而苍龙头角”,那龙只比藩王衣服上的少一爪,比皇帝穿的仅差个颜色,简直是把魏忠贤当作了帝王。

魏忠贤喜食狗肉,他的手下常常在野外乡间烹饪好后,拿到乾清宫大殿给他吃。他一个人吃饱了还不算,剩下的让手下一哄而抢,他看着别人抢得起劲,以此取乐。皇帝竟然不管,他眼里也根本没有皇帝。

更可怕的是,无论宦官还是大臣,巴结魏忠贤的远比弹劾他的人多。魏忠贤的生日是正月最后一天,每年元宵节以后,送寿礼的人络绎不绝,乾清宫前门庭若市,“千岁千千岁之声,殷訇若雷”。这哪里还是皇帝的寝宫,分明是魏忠贤的藏金窟。

客氏与魏忠贤狼狈为奸,把本就昏聩糊涂的明熹宗蒙蔽得忠奸不分,黑白不辨。客氏作威作福,不知收敛,每逢出宫回家,都在皇城内大肆招摇,令人侧目。

客氏出宫前,先让皇帝下特旨:“某年某月某日,奉圣夫人往私第。”到五更天,乾清宫的内官们穿戴整齐,数十人在前面引导前行。客氏盛装打扮,乘小轿从紫禁城西北的咸安宫出行,直到乾清宫附近都不下轿。一路上,弓箭房、御茶房、管库近侍等,身着红蟒衣,“在轿前后摆道,围随者数百人”。内府文书房的一些宦官,都要跪在道旁迎送,内府供用库内的大白蜡烛、黄蜡烛,点燃照明“不下两三千根”,“呼殿之声,远在圣驾游幸之上”。此情此景,荒诞至极。

明王朝最终在权阉当道、党争内耗中走向灭亡,而发生在皇城内的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却让人们对封建礼制的丑恶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9 13:14 , Processed in 1.0849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