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百年四十中

2023-9-7 10:3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曹志勇|来自: 北京纪事杂志社

摘要: 我在1969年从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米粮库小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第四十中学上初中。那年我13岁。刚入学时,看到学校教学楼很古老很特别,操场很大。在操场的南面,有一个生产“硫酸亚铁”的校办工厂。走到那里,一股刺 ...

我在1969年从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米粮库小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第四十中学上初中。那年我13岁。刚入学时,看到学校教学楼很古老很特别,操场很大。在操场的南面,有一个生产“硫酸亚铁”的校办工厂。走到那里,一股刺鼻呛人的酸味儿迎面而来。后来得知,这是一种用作医疗补血和植物调节剂的产品。

上中学,我也很兴奋。因为可以买月票坐公交车了。那时,学生月票是两元钱,可以在市区随便坐。我们家从米粮库西口经过恭俭胡同北口,到四十中学,歩行不到半个小时,而坐公交车,需要走到米粮库东口,在地安门内大街坐11路无轨电车,加上等车时间,经过“北海北门”到“东官房”下车,再走到四十中学,有时要半个多小时。可我还是愿意坐公交,因为可以过车瘾。

北京四十中成立于1923年,距今整整100年,还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某一天,带着虔诚的心,由南三环外的家,在崇文门内换乘111路电车,经过地安门内大街我原来米粮库胡同的家,在“东官房”下车,来到了我的母校“北京四十中学”。这111路无轨电车,就是50年前,我经常乘坐上学的11路无轨电车。

北京四十中学,就在平安大街“东官房”公交站南面的“教场胡同”里。这条胡同不长,却在胡同南面并排着三个学校。胡同东边的北京四十中学紧挨着皇家园林北海公园西墙;胡同西边的教场小学,紧邻国防部大院;而胡同中间就是北海中学。教场胡同北侧,过去是一片老旧的平房院,我的三嫂家曾经就住在这里。如今,平房院已经全部拆除,住户都已搬迁,建立了加油站。在教场胡同里往北看,可以看到平安大街来来往往的车辆。

走到四十中门口,大门紧锁,没有了“北京四十中学”的牌子。我从一个培训班接待室穿过,仅仅看到教学楼的后墙,还是那样亲切,透过窗户看那半地下室里,放了一些杂物,让我想起了我刚上初中时,在里面体验防空演习的情景。我问培训班的老师,怎样才能进入学校,老师回答:“我们这是租的接待室,我们也是进不去学校的。”他告诉我,“北京四十中学和北海中学早已合并,改为北京四中初中部了,胡同中间那个学校原来是北海中学,现在挂的是北京四中的牌子,还有全国和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和石碑。”我走到“北京四中初中部”大铁栅栏门前,和保安说明我是原来这里的毕业生,想进去拍照了解情况。保安为难地说,“这个学校是封闭式的,我要是让您进去,我就该下岗了。”无奈,我只好在学校外面拍了一些照片。

在学校门口,墙上镶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汉白玉石牌。上面刻着:“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九零年二月二十三日公布,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一九九零年十月立”。

一块铜板上刻着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的历史简介:

“清乾隆年间是西苑教场训练八旗兵之所。1917年法国天主教仁爱遣使会在此建佑贞女中教学楼。1923年,在其东侧又建了盛新男中。1952年两校由政府接管合并。现存教学楼两栋,礼堂一座,砖木结构,为欧洲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立面三段划分,清水墙嵌以水刷石装饰,灰瓦坡屋顶。比例严谨,工艺精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典型的教会学校建筑。1990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地方同样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汉白玉石牌左侧的地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二零一三年七月立。”

我从多份资料上了解到,1952年2月,“盛新男中”与“佑贞女中”合并,改名为“和平中学”。1952年9月,学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北京第四十中学”。1963年,该校又分为“北京市北海中学”即原“佑贞女中”和“北京市第四十中学”即原“盛新男中”。而我的母校“北京第四十中学”,在1995年后,还一度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台球学校,即“北京市台球运动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台球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2005年,北京四十中学与北海中学再度重新合并(即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成立了“北京四中初中部”。

这两个中学所在的教场胡同之所以称“教场胡同”,是因为学校的旧址在清乾隆年间是西苑教场训练八旗兵的场所。清朝之所以要建立这样的练兵场所,就是要告诫满族八旗兵不可以贪图安逸,废弛骑射、弓马,生疏母语。一旦荒废,可能会导致大清亡国,要居安思危!这些都是满族八旗人乃至大清立足中原的根本。为了训诫八旗子弟,乾隆时期,还在我的母校原来清朝的西苑教场内,立了一块“下马必亡”的石碑。上世纪三十年代,这块石碑曾移至北海公园。2005年后,重新回到了校园内,安置在“北京四十中学”教学楼南面,用玻璃罩加以保护。我曾在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主楼东侧的草坪里,见过与我母校完全相同的石碑,并近前拍照。因为没有玻璃罩保护,经过几百年风化,碑文已经无法辨认了。

我的母校,合合分分,分分合合,就这样,从1923年建立,至今整整延续了一百年。

我因曾在这百年学校读过书而骄傲,我为我的母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自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8 22:24 , Processed in 1.10902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