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海淀很多地名儿都跟“高亮赶水”有关

2023-9-10 15:2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凌洲|来自: 凌洲业话

摘要: 西直门外高梁桥,北京著名古石桥之一,这附近还有宋辽交战的古战场遗址。高梁桥是与流传已久的“高亮赶水”的传说关系最直接的地名儿,因为相传它原名高亮桥。这个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它给北京留下的地名儿可 ...
西直门外高梁桥,北京著名古石桥之一,这附近还有宋辽交战的古战场遗址。高梁桥是与流传已久的“高亮赶水”的传说关系最直接的地名儿,因为相传它原名高亮桥。这个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它给北京留下的地名儿可不止这一个,海淀有好几处地名都跟这个故事有关。

故事的源头要从明初说起:有一回朱元璋带着皇子皇孙去打猎,看着儿孙们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十分高兴,忽然诗兴大发、看着远处的战马说了一句“风吹马尾千条线”。然后又觉得可以作为上联,就让皇子皇孙们对下联。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对道:“雨打羊毛一片膻”。四皇子朱棣在旁边听了,觉得对仗还算工整的,只是没什么深意,意境平庸、一点儿气势都没有。

心中豪气一升,随口说道:“日照龙鳞万点金”。其实朱棣说完立刻就后悔了,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父亲疑心很重,哪怕是亲儿子也总担心觊觎他的皇位。但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朱棣便被封为燕王,派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寒冷干旱、风沙又大,离国都遥远、加上北元势力的威胁,可以算是自然条件不好的边疆了。所以朱棣名为封王,实际跟发配差不多。

没想到正是因为地处偏远、没人搭理,朱棣在北京招贤纳士、厉兵秣马,终于还是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改元永乐。可朱棣在南京过得并不开心,因为朱允炆下落不明,而且他终归是篡权夺位、有些心虚。于是在永乐四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迁都北京。就这样,他命令以南京皇城为蓝本,在北京新建一座皇城,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北京城,任命大军师刘伯温为工程总指挥。

结果此举惹恼了幽州的苦海龙王:“你在我的地盘儿上大兴土木,连个招呼都不打?”可他又惹不起半仙之体的刘伯温,于是就把北京所有的水都装进两个水篓带出城。没有水,别说施工了,人们生活都成了问题。刘伯温就招募勇士前去“赶水”,有个叫高亮的自告奋勇(一说是刘伯温手下大将,另一说只是个工匠)。刘军师嘱咐他:“龙王往海淀去了,你追上去用枪扎破他的水篓就行了,别的不要管,赶紧往回跑。记住,不管身后有什么声音都不要回头。只要进了城就安全了。”

高亮答应一声,跨马提枪追出西直门。不久之后追上龙王,一枪挑破水篓转头就跑。龙王气坏了,掐诀念咒,海啸一般的水浪扑向高亮。还好马的脚力不错,水浪一直没追上。已经看见西直门城楼了,高亮心想:“这会儿应该安全了吧?我回头看看身后这么大动静儿到底是什么。”年轻人重要没能压抑住好奇心,结果就被滔天的巨浪瞬间吞噬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西直门外盖起了一座桥,叫“高亮桥”,不知何年何月叫成了“高粱桥”。

当然这只是故事的结局(至于后来龙王报复,被刘伯温镇到海眼里,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儿。高亮追出西直门时根本没有龙王的影子,就按照刘军师的说法,朝着海淀方向往西北追。没走多远看见路边有一棵大柳树,树下有几个小孩儿在玩耍,高亮跟他们打听看没看到水车经过,小孩儿们顺手一指,高亮顺着方向继续追,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大柳树”,在今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域内。

追了一会儿发现地下有两条车轮碾压出的沟,高亮想:“这一带人烟稀少,八辈子没人走,这道沟一定是龙王的水车压出来的,接着往前追吧!”因此,这里留下的地名儿就叫“车道沟”,今紫竹院街道下辖有车道沟社区。往西北又追出挺远,发现一片泥塘,泥土很湿但是没水,高亮明白:“这里原是个水塘,龙王从这儿经过把水带走了,好狠的龙王,连这点儿水都不放过。”

这个地方就是“南坞”,接着往前又发现两个差不多的泥塘,自然就是“中坞”与“北坞”。这三个地方都属于四季青镇,离玉泉山不远,中坞与北坞都建了公园,风景相当不错。这些当然都是传说,当不得真。高梁桥是西城与海淀的分界线,始建于至元二十九年,根本不是明朝修的,北京城的建设也跟刘伯温半点儿关系都没有(永乐迁都的时候刘伯温已经去世了)。

大柳树与车道沟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地名,清代才出现。南坞、中坞、北坞倒是的确得名于永乐年间,当时这里发大水,朝廷派船来救援,三个停船的地点、根据方位得名南坞、中坞与北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00:55 , Processed in 1.10293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