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枕在铁轨上的城市,从清末铁路在中国诞生到新时代的今天,北京有太多与铁路有关的中国“之最”和“第一”。京城铁路百年,其车站也历经沧桑,变化巨大。这些车站中,既有见证百年风雨的老站,又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设计的车站,还有新时代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立体化交通枢纽。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北京铁路交通枢纽规划也在持续调整优化。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将布局8个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分别为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和清河站。火车站是铁路上的起点也是终点,我们将随着历史的脉搏触摸京城铁路交通百年来跳动的节奏。本期推出《北京的八大铁路客运枢纽》(上)。 北京站 我们现在熟知的北京站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距今已有60多年了,而实际上北京站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到清末。老北京站始建于1903年,建成于1906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车站站房由英国人设计,建筑为欧式风格,平面呈矩形,地下两层,地上三层。整栋建筑面积约三千五百平方米,由中央候车大厅、辅助用房、钟楼等组成。车站的建成,进一步加速了前门地区的繁华。 民国时期的老北京站,可谓见证了诸多历史上的腥风血雨。清末,反清志士吴樾在此处刺杀准备出洋考察的五大臣,当场殉节。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在正阳门车站受到民众热烈欢迎。三个月后,孙中山逝世。1929年5月26日,孙中山先生灵榇由正阳门车站移灵至南京,走完了他的最后一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500多名北平学生组成“南下救国示威团”,从这里出发去往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老北京站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度被称为“国门”或“迎宾门”。毛泽东、周恩来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从这里启程,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英雄代表们也是从这里凯旋,许多外国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如胡志明、金日成等访华时,也都是从这里上下车的。由于车站站舍及设施很难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周边环境也限制了站场的改扩建,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铁路新客站已成为燃眉之急。我国铁道部门从苏联引进了“铁路枢纽”的概念和设计方法,配合1954年开始的北京总体城市规划工作,着手进行北京铁路枢纽的总体布置设计工作。但由于铁道部与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在选址问题上的争议,迟迟无法推进。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作出将老北京站迁往崇文门以东的决定,后选定在东便门附近。1959年1月20日,北京站新站正式开工兴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并最终荣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建成之始,毛主席视察新建北京站后亲笔题写“北京站”站名。北京站新站建筑雄伟壮丽,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北京站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从北京站始发的列车开往全国各地。 2004年4月,北京站大规模的翻修和扩建工程完成。2019年10月,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北京站车站大楼成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新北京站建成后,老北京站被改作它用,先是作为北京内燃机务段段址,后又变成北京铁路分局隶属的北京铁路工人俱乐部,今则成为北京铁道博物馆所在地。新老北京站见证了王朝更替和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铁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北京北站 北京北站的前身是“京张铁路西直门车站”,后京张铁路向西延伸到绥远,西直门车站改称“平绥铁路西直门车站”。该站由著名的铁路设计师詹天佑亲自设计监造,始建于1905年12月12日,次年8月竣工,随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京张铁路最重要的中间站之一,其建站初期即为头等站,承担客运和货运功能。 1914年,内务总长朱启钤为缓解东直门交通拥堵问题呈请修建京都环城铁路,并选择西直门火车站作为该铁路环线的起始站。自此,西直门火车站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1916年,环城铁路通车后,火车的行车密度显著增长,原车站规模已满足不了运输量需求,西直门火车站急需扩建。1918年,西直门火车站站区扩建,原站房废弃拆除,重新建成新的站房建筑,主站房为西式二层木结构,墙为青砖,灰膏抹缝,跨度面积很大,屋顶平整并保存至今。 平绥铁路管理局关于所有正阳门加挂邮车改由西直门站起运给北平邮政管理局的函(1926年5月15日,北京市档案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试图对西直门站进行扩建,但由于意见分歧较多最终搁置,因此西直门站一直保持着1918年扩建后的布局形态。1988年,西直门火车站改称北京北站。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北站是当时确定的北京“四主铁路枢纽”(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之一,承担京包、京通和京张城际铁路的旅客运输任务,将成为北京的北大门。2005年4月北京北站启动改造,2009年完工,新站正式启用后,原站房被废弃闲置。现存的京张铁路西直门火车站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站房、站台、天桥等历史建筑设施得到完整保存。改建后的北京北站,和它南边的西直门交通枢纽一道,将铁路、地铁、公交连接在一起,新旧三轨穿越百年时空交汇于此,展现北京交通的飞速发展。 从京张铁路西直门站到新北京北站,百年京张血脉得以传承和延续,国家和城市的巨大发展与变革在这微小的一今一昔中不经意地显露出来。 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作为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的起点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高铁的历史起点。同时,北京南站也是百年老站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的马家堡火车站,也是真正意义上北京最早的火车站。 1896年,清政府开始兴建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897年这条铁路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之所以选址马家堡,一是因为当时大部分民居分布在南城,商业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符合城市布局的客观情况;二是没有在中轴线上,对风水没有破坏,亦离崇文门税关较近;三是水文地质均佳,地势开阔,少有寺庙坟墓。马家堡火车站为英国人监造,所以有着典型的英式风格。车站有三层楼高,气势恢弘,为周边地标式建筑。1900年6月12日,马家堡火车站在义和团运动中被付之一炬。由于车站是西洋建筑风格,遂称为“火烧洋楼台”事件。1902年,因铁路改线,津卢铁路不再经过马家堡,马家堡火车站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1906年,马家堡火车站向北移了一公里,更名为永定门站。此后的50多年时间里,永定门站一直作为去往上海和去往广州列车的始发站。1957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铁路部门决定在崇文门东侧修建新的北京火车站。为了缓解施工期间北京地区火车运输压力,铁路部门决定修建临时的永定门客运站。1958年1月,永定门客运站投入使用,并于次年拆除了原马家堡火车站。新建的永定门客运站本来是打算作为临时客运站使用的,设计寿命只有10年。没想到这一“临时”就又是半个世纪,它超期服务了38年。 1988年,永定门火车站正式更名为北京南站。2006年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开工,服役了48年的老北京南站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8月1日,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奥运配套工程的新北京南站开通运营,这是中国高铁迅猛发展的开端,打开了中国铁路迈向高速发展的大门,之后的十几年里,高铁以飞一般的速度遍布京华大地,成为又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丰台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站。早在1888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就提出修建天津至通县(津通铁路)的铁路作为“滨海征兵运械之路”,因受到朝廷内保守势力阻挠而未获批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诺开放口岸修建铁路。由此朝廷复议了李鸿章修建津通铁路的奏折,并决定将这条铁路的终点从通县移至卢沟桥,即为津卢铁路(后成为京奉铁路的一段),年底铁路修至丰台站。此后,京汉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相继接入丰台站,丰台站成为三条铁路干线的汇合点、联轨站。 丰台站建站初期,由于管理不善,大批货物因等待装车而滞留车站,故货栈业在丰台大量兴起。由于客商、劳力云集丰台,带动了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丰台地区的繁荣。日本侵华时期,出于军事运输和资源掠夺的需要,对占领地区的铁路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改建。丰台站由于所处战略地位的重要,日本侵占以后立即进行了改建和扩建,使之更适合于其长期占领的目的。车站的运输能力提高,丰台站成为华北地区的大型编组站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丰台站的有关行车设备进行过几次技术改造,如修建驼峰,延长牵出线,装设行车自动闭塞,大站电气集中设备,改善信号和通信设施等,使得车站成为了华北地区重要的枢纽,迎来了丰台站的黄金时代。之后,丰台西站和北京西站的建立逐渐分流了丰台站的客运、货运和编组任务,使得丰台站的地位功能大大下降。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北京枢纽客运站布局及分工优化调整需要,将丰台站改建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重新调整北京西南地区运力布局的构想,正式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6月,建站115年之后,丰台站停办客运、行包托运等业务。2018年9月,丰台站改扩建工程开始实施,在距原丰台站约一公里之外,一座现代化高铁站拔地而起。2022年6月20日,新丰台站正式开通运营,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也是我国首个普速、高速双层车场站型布置的大型现代化铁路车站。 北京西站 相比于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丰台站等百年老站,北京西站是不折不扣的新秀,而实际上,北京西站的建设构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基本形成,只不过因历史原因直到90年代才建成通车。 1959年秋天,北京站刚刚建成之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北京市铁路规划的过程中,就肯定了要在北京建设一座西客站的建议。北京市政府也相应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当时仍为市郊的莲花池附近为之预留了土地。因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莲花池一带一直是以简易平房为主的仓库区,没有建设过永久性建筑。1975年至1976年、1981年至1985年、1989年至1993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北京西站的选址规划和研究工作。1993年1月19日,在曾作为金中都太液池的莲花池畔,北京西站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月21日,北京西站正式开通运营。北京西站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车站主建筑群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大站”。北京西站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北京站的客运压力,从北京到中南、华南、西南与西北等地区的客运列车都从北京西站出发。 京西站地处原金中都遗址地段,与其遗址公园——莲花池公园相伴。同时,以城市中轴线为轴心,北京西站与北京站遥相对应,作为西大门成为北京城风格的一个序曲,体现出北京既是拥有世界闻名古迹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清河站 清河站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作为京张铁路的一座三等小站,因建于海淀清河镇而得名。清河站始建于1905年,为中西合璧风格的6柱5间站房,中间3间为站房,外部为券门。詹天佑曾在此勘测、施工、验收。1913年9月8日,孙中山曾于清河站下车视察京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清河站站房开始改造,三处拱券添加了门窗等物,南侧向西接出了一间房屋。老清河站古朴内敛,伴随着京张高铁的修建重新焕发生机。 《京张路工撮影》中的清河车站 2015年,作为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交通基础设施的京张高铁获批复新建,清河站是规划始发站之一。2017年5月,老清河车站被认定为“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17年6月,新清河站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12月30日,伴随着京张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清河站投入使用,它是京张高铁全线面积最大的车站,有效分流了北京北站的客流压力。 老清河站站房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首批站房,在新清河站建设过程中,为了施工方便,也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将老清河站进行移动。平移后,新老清河站站房携手并肩,成为京张高铁线路上唯一的新老车站同框的风景。 北京朝阳站 北京朝阳站的站名出现得最晚,其前身是建于1966年的星火站。“星火”是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源于车站当时所在的星火人民公社,后来星火公社改回六里屯乡,车站的名字却保留下来。建站之初,星火站是一个工业站,连接着周围的东北郊粮库、棉花储备库、粮油库、热电厂等,土特产、木材、粮油、煤炭、钢材源源不断地从星火站运进运出。 20世纪90年代开始,星火站周边重要的仓库、厂房开始陆续搬迁,使得北京东北部地区对星火站的铁路货运需求大大降低。而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间的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进一步降低了星火站在北京铁路车站中的地位。2013年,规划中的京沈高铁始发站由北京站变为星火站,这让这座逐渐沉寂的京城东北部小站再度成为焦点。2020年京沈高铁通车前夕,考虑到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经济大区,交通标识助力区域发展意义重大,星火站更名为北京朝阳站。北京朝阳站是京沈高铁的始发终到站,在建的地铁3号线在此设有换乘站,未来这里将成为北京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是八大铁路客运枢纽中唯一在建的车站,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较大的地下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将成为京津冀交通网络的中心枢纽,未来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将从城市副中心站始发终到,对于发展环渤海及京津冀城市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火车站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来到北京,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实现了从被动输入到主动创造的本土化变革,见证了首都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记录着国人自强不息、跨越腾飞的脚步。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2 08:30 , Processed in 1.11269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