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北京文联313办公室就热闹了起来,屋里不时传来讨论的声音,这个声音不用看就能听出来,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 313,是北京曲协的办公室。几十年来,李金斗老师的声音深入人心,他的为人也深入了曲艺人的心。这时候就听屋外有人说:“看看你们主席,这么大的腕儿,还老来协会跟你们一起干活,真是不容易!” 何止是不容易,为了一本《北京相声史话》的出版,李老师操碎了心。他当了两届北京曲协主席,他常说:“这个主席是干吗的?不是权利,只要责任和义务!”为这句话,他奋斗了十几年。从很早,李金斗老师就有一个想法,北京是相声的发源地,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关于相声的论调,很多是跟历史不符的,应该写一本北京相声史,研究梳理相声的发展历史,深入挖掘北京相声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正本清源,还原北京相声历史的本来面目。2013年,《北京相声史话》的编撰计划得到批准,随后,在李金斗老师的主持下,组建了编委会,编撰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同时也开启了李老师到协会“上班”的步伐。 一周有三四天,70岁的人自己驾着车随着早高峰的车流从安定门开往和平门。文联门口的保安都已经熟悉了这辆车的车牌号。每次来,李老师都主动放下车窗和保安打招呼,停好车后,还不忘道谢。从门口坐电梯到313,一路上不知道说过多少句“你好”!细心的人会发现,平时老同志带一个手包,今天手里还多了一个装得鼓鼓的塑料袋。 进了 313,李老师把手里拎着的塑料袋放在茶几上,一边慈祥地看着黄硕和王波,一边解塑料袋。“今天,我给你们带饭了,中午你们也别去食堂吃饭了,我也不走,咱们就办公室,简单吃个午饭,然后多干会儿,你们看看我带这东西都爱吃吗?”俩人应声来到茶几前,嚯,太丰盛了。烧饼、熏好的鹌鹑蛋、被推荐过多次的酱肉、洗好的黄瓜、豆制品,荤素搭配,看着就有食欲。“我也不知道你们的口味,你们就凑合一顿,相声史话后边的活儿还挺多,咱们还真得抓紧。”边说,边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就是这张临时搭起来的简易办公桌,和那把老式的靠背木头椅,见证了这一段“写史中的历史”。多年的习惯,一大早儿就是花茶,知道怹每天到协会的时间,王波早就把茶给闷上了,开水再一砸,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就飘满了小屋,也开始了李金斗老师又一天的写作生活。 “王波,咱们这本书,不怕文字不华丽,但是尽量不要落下人,好些人咱们要是不说不写,往后就没人知道了。书里提到的人,能有张照片的都要有一张。我今天待一整天,明天你们先干着,我去找 XXX 的儿子要几张相片儿。”“他儿子可是出了名儿的抠,能这么痛快地给您吗?要不我去吧,省得您跟他生气。” “没事,你弄你的,我都说好了,明天中午我请他吃饭。” “您又请客啊,没有这本书您这一年就不少花钱,出这本书,您不能自己老往里头搭钱啊。” “你们甭管了,我自己解决,咱们赶紧的,昨天到哪儿了?昨天到家,我又翻了翻书稿儿,咱们还得找一个人,这个人是 1957年进的北京曲艺团,郭启儒先生的女婿,曾经和史文惠一场,他去世得早,好多人都不知道他了,他叫邵春宜。” 王波说:“邵春宜?您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我问问他们家的亲戚。” 就这么说着、聊着、写着、改着,一天过去了,屋子里还弥散着午饭的香味儿,李金斗老师又自己驾车融入到晚高峰的车流当中。 转过天来,请完客的李金斗又走进了曲协的办公室,手里举着找来的几张照片,进门打完招呼就赶紧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邵春宜了,他问我,听说你找我呢?什么事儿啊?……”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件小事足以看出,他随时随刻都在想着这件事,参与过出版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他心里想的何止是一个邵春宜啊。 为了《北京相声史话》,李金斗老师动用了很多私人关系。看过这本书的读者会看到,书中的序一是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先生撰写的,书名是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这都是李老师亲自出马联系,艺术家欣然应允,给这本书增添了很多的光彩。看到书中用到的800 余张照片,里边绝大多数都是市面上从未见过的,弥足珍贵。如果您有幸翻阅到这本书,一定会让您对北京的相声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北京相声人的执着、坚韧所折服,更对李金斗老师的付出所感动。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7 , Processed in 1.0891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