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铺,顾名思义,缝制衣服的店铺,是个古老的行当。铺子里大都备有布料标样、服装样式,客人用什么料子、做什么款式,选好交给裁缝师傅,按量好的尺寸进行制作。客人也可自带布料请裁缝师傅量体裁衣。 早年,裁缝铺在城里比较盛行,像北京城里的红都、花菱、造寸等裁缝铺就很有名。再往前,袁氏先祖经营的隆庆祥裁缝铺,因制作官服技艺精良名噪京华,乾隆皇帝曾御赐“天庆祥瑞”牌匾。 城里的裁缝铺,我只是从书本上读到,究竟什么样子没有亲眼见过,乡下的裁缝铺倒是有所了解。 邻村有个梁裁缝,五十岁了,严重罗锅,一天到晚总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据说七岁那年跟着父亲上山砍柴,从山崖上跌落下来,摔伤了腰部,虽经四处求医,终没治好,落了个罗锅残疾。父亲考虑儿子将来干不了庄稼地里的活计,十三岁那年送他到县城一家有名的裁缝铺当学徒,只管饭,不给工钱,还要负责店铺里外的卫生,照顾师傅的饮食起居。他牢记父亲“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的叮嘱,起早贪黑,精心留意,苦学苦钻,八年时间,从量体、设计、剪裁,到缝纫机的使用、保养,都牢记于心,熟操在手。解放第四年上,他学习期满回到了家里。 父亲见儿学成而归,甚是高兴,指着墙角一架缝纫机说:“前年分财主浮财时,我什么也没要,只把它搬了回来。” 那是一架日本早期生产的脚踏式缝纫机,据说是财主家大儿子给日本人干事有功,人家专门奖给他的。 梁裁缝上下打量着这台缝纫机:机身精美,机头轻巧,轻轻一蹬,锁式线迹,针脚匀称、密实、牢固。梁裁缝从心里往外乐。 梁家全家合计了两天,准备了五天,第八天,梁家门前竖起一块木制牌匾,上书“梁师傅裁缝铺”六个大字。全村第一家裁缝铺正式营业了。 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梁师傅裁缝铺的牌子刚竖起来,就迎来了客人。第一单生意是给本村一位新郎官做一身结婚服。布料是自带的藏青色咔叽布,属于当时最流行的。梁裁缝问小伙子做什么样式,新郎官说不出,只讲在农村穿得出去就行。那个年代,在城里最时尚的是中山装,农村人穿出去既显得有档次,也不觉得扎眼。于是,梁裁缝自作主张做中山装,当即量了尺寸,当天裁剪当天制作。 第三天,新郎官前来试穿。长短大小、宽窄肥瘦那叫一个合适,再对着镜子一照,偷着乐了,心里说:“头一次见面,岳父母大人就直夸闺女有眼力,找了个俊气漂亮的女婿。过几天穿这身衣服去迎亲,还不把他们二老乐晕过去!” 第一炮打响了,村里人议论纷纷:“一个二十出头的残疾人,手艺这么精巧,难得啊!”“还是磕过头拜过师的手艺人,做的活就是正规、地道!”也有的说:“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给新郎官做婚服当然要谨慎小心,不敢马虎。不知做普通服装怎么样,要是时间不拖、质量不减,那我们真服了。” 握有金刚钻,不怕瓷器活儿。 村东刘家儿子来到梁家裁缝铺,请梁师傅给他爹做一身寿服,八十寿宴时穿。梁裁缝放下手里的活儿,拿上软尺来到刘家。刘家爹刚躺下睡午觉。儿子要叫醒他爹,被梁裁缝拦住了:“用不着,就这样量吧。”三下五除二,几组尺寸数字记在心里,问清布料质地、颜色要求,梁裁缝转身告辞。 刘家儿子把梁裁缝送出门外,一个劲地叮嘱:“您费心吧,这是我爹第一件机制寿服,千万做好啊!”梁裁缝一边点头,一边重复着两个字:放心,放心…… 按照约定的时间,刘家儿子取回老爸的生日寿服。寿宴上,刘家老爸穿上寿服,坐在一家人正中,银灰色的府绸料子寿服匀称合体,光亮四射,映着红扑扑的脸脥,显得分外矍铄有神。 一传十,十传百,村里人都知道刘家爹有一身精美的寿服,是梁裁缝的手艺。原来对他做普通服装打问号的人心里折服了。 梁裁缝受客户赞赏,不仅因为他经过八年的锻打,有一身过硬的技艺,还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师傅的经验。比如,师傅总结的量体、画版、剪裁、缝制、熨烫“五步法”,他发展成为“八步法”,多了设计、制版、选料三步;他把师傅关于保养缝纫机的要求编成顺口溜:“用前空踏查杂音,零件损坏快换新;用后盖头抬压脚,针孔板里藏机针”。他严格按照制衣和机器保养程序一步步去做,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不仅做出的活计精致漂亮,还节约了成本,惠及了客户。很快,这个残疾小伙子竟成了当地缝纫行业里的翅楚,声名鹊起。 “做生活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这是梁裁缝给自己定的座右铭。他心地善良,惜民无私,从不以艺技超群狂收巨揽,欺行霸市。有这样一件事,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村里一青年,本来在工厂当工人,祖国边境斗争紧张那年,他毅然决然辞退了工厂的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了。那个年代当个工人很让人羡慕。梁裁缝觉得这个青年不简单,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无私爱国精神,还是对“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落后世俗的猛烈冲击,值得鼓励和学习。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梁裁缝思忖了两个晚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这个青年的父母免费各做一套服装,让老人体面、风光地站在送子参军的队伍中,欢送儿子去保家卫国。 梁裁缝的义举被村委会大加赞赏。村长带着班子成员给他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支援国防,行业榜样。 接过锦旗,梁裁缝心里有些不安。他向村领导们说:“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我要不是这个身子骨,也一定报名参军。凭手艺给军属做件衣服不值一提,比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飞机,我这算什么?”说完,他当着村长的面表态承诺:往后村里每年不管有几个人参军,军属“送子参军服”他全包了。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就在梁裁缝的事业如日中天的当口,发生了一起不该发生的事件。 这天上午,裁缝铺里来了一位老妇人,老人比梁裁缝的母亲还要大几岁。进得门来,老人把一件已经做好的上衣扔在了案板上,恶狠狠地说:“你把我儿媳妇这件上衣的料子弄错了,虽说都是紫花洋布,可我们那块料子比这个好多了,是你给调了包,做买卖可不能这么坑人啊!” 老人把一件已经做好的上衣扔在了案板上,恶狠狠地说:“你把我儿媳妇这件上衣的料子弄错了,虽说都是紫花洋布,可我们那块料子比这个好多了,是你给调了包,做买卖可不能这么坑人啊!” 梁裁缝从案板上拿起衣服一看,很快记起大前天中午一个中年妇女来做上衣,带的布料就是这件衣服的料子,赶忙上前解释:“我家铺子里没有这种布料,也没有和这件上衣相似的料,怎么可能弄错、调包呢?” “有没有这样的布我不管,反正你得赔我损失!” 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争论不休。 从老太太一进门,正在猪圈起粪的梁裁缝的爹就觉得不对劲,赶紧扔下手里的活计去找村里的治保主任。治保主任听了情况介绍,立即来到裁缝铺。 铺子里,两人还在争论。见治保主任来了,那位老太太压低了声音说:“算了算了,不跟你计较了!”说着,从案板上拿起那件衣服就要走。治保主任拦住了她,说:“往后说话做事动动脑子想想后果,别脑瓜子一热就胡来!” 老太太挨了治保主任批评,悻悻地走了。 梁裁缝不解:“您一进门,老太太就怂了下来,她怎么那么怕您?” “还不是因为您爹土改分浮财时搬走了它!”治保主任指着眼前那架日本产脚踏式缝纫机说。 梁裁缝恍然大悟。 一切恢复了往常。梁裁缝继续承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活计,继续守望着“军属送子参军服”的承诺。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街面上大大小小的服装店比比皆是,各种款式的服装应有尽有,人们(包括农人)很少买布请裁缝做衣服了,梁家裁缝铺也逐日马息人稀,门可罗雀,最终摘下牌匾,连同那台老式日本产缝纫机,统统装进了厢房的杂物间。 一日,闲来散步从梁家门前经过,已经苍老许多的梁裁缝正坐在家门口的大石头上乘凉。我和他打招呼,问他为何关店闭铺,是否身体不做主?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扔给我一句话:身体没大毛病,再干十年也不成问题,可是你看看,如今街面上谁还穿手艺人做的衣服! 那没办法,优胜劣汰嘛,信息化、现代化、高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啊。我心里这样想着,可总觉得有些惆怅……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2 , Processed in 1.08541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