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儿:“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老北京人家居生活的六种讲究,前三个说的是物,后三个说的是人。可以说前后两句话是相对应的。 “天棚鱼缸石榴树” 天棚,就是在院里搭的凉棚,因为它要高出房子的屋檐,所以北京人又叫它“天棚”。北京的夏天,炎热而漫长,尤其是盛夏的“三伏”天,赤日炎炎,暑气蒸人,炎热的太阳晒得人打蔫,东西烫手。正因为如此,讲究的北京人,琢磨出夏天在院里搭“天棚”这一招儿。“天棚”不但遮阳避雨挡风,而且在棚席上淋上水,可以增加棚下的湿度,调节和降低院子里的温度,以此来驱热纳凉。可以说,这是老北京的一大“发明”。 天棚下的老北京人的生活 绘画:引界 当然,在老北京,并不是所有院子,都可以搭“天棚”的。搭“天棚”的先决条件是四合院或三合房,而且是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和三合房。老北京的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有点儿身份的家庭,自己都有所独居的院子,以四合院为主,也有三合房,或只有南北房的所谓“跨院”。只有自己独居的院子,才能在夏天选择搭“天棚”,道理不言自明。 老北京专门有搭“天棚”的棚铺,棚铺专有搭“天棚”的棚匠。搭天棚是京城棚匠的一绝,甭管多高的房、多高的院墙,棚匠都能给您把“天棚”搭得既体面又大方。京城棚匠的绝活是,多高的棚,都是平地起杆儿、立杆儿,不用刨坑挖槽,搭好的“天棚”,两个人推,纹丝不动,能扛七八级大风。 “鱼缸”,是老北京人住的院里常见的物件,这种鱼缸是泥烧的瓦盆儿,也叫“瓦盆缸”,个儿有敲的大鼓那么大小,口径在1.5米以上,小的有1米左右。一般是直接把鱼缸放在地上,讲究的还要用架子,把鱼缸架起来。 为什么要用瓦盆缸呢?因为老北京人主要养的是龙睛鱼。据养鱼的把式说,用这种缸,透气性好,龙睛鱼娇气,放在瓦盆缸里好养。老北京人养鱼,没有现在的科技设备,全靠经验和技术。龙睛鱼的品种有几十种,习性各不相同,讲究的家庭怕自己养不好,只好雇用“鱼把式”帮着饲养。 那会儿,京城玩鱼的“鱼把式”,跟许多老宅门都有联系,除了提供养鱼的鱼虫儿、水草之外,有的直接把盆里的鱼给“包养”下来,这样让主家更省事了。 “石榴树”,是老北京人的院里常见的树种。老北京人之所以对石榴情有独钟,不仅因为它好吃,而且更看重这种水果的名儿好听,石榴的外形也受看。 石榴,与时气、时运的“时”同音。老北京人认为院子里种石榴树,会“时来运转”,能给家里的人带来好时气、好运势。同时,人们吃石榴,主要是剥开皮,吃里面的籽儿。石榴的籽儿非常多,多到谁也数不清,所以,老北京人认为院里种石榴,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老北京人不但喜欢在院里种石榴树,而且石榴也是北京画家钟情的水果。齐白石、张大千、王雪涛等大画家,经常以石榴入画。当然,他们画的石榴,要比真的石榴可值钱多了。 “天棚鱼缸石榴树”,这三样儿是相配套的,换句话说,这是老北京的老式家庭的“标配”,三者缺一不可。 炎热的夏天,在凉爽的天棚下,与三五好友喝着香茶、品着鲜果、赏着鱼缸里的鱼、看着石榴树上缀着的果实,再有“先生肥狗胖丫头”陪伴着,您说多么赏心悦目!这小日子实在是悠闲惬意。 要不许多老北京人怀念那会儿的生活呢?这种只能在四合院看到的情景,如今离北京人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还有只能在“半空儿”栖息的公寓。 “先生肥狗胖丫头” “先生肥狗胖丫头”,是对应“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先生”,指的是管账的“账房先生”。 在早,北京城的大户人家,几乎都是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一个大四合院住着二三十口子人,每天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挑费开支,是一档子劳神的事儿。所以,一般的大户人家要雇个管账的“先生”来主事。当然,有的“先生”并不是只管算账,而且还要管家,替主人张罗家里的大小事儿。“先生”在这个家庭,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那年头,家里有“先生”,等于有个“管家”,是一个人地位和体面的象征。 “肥狗”好理解,它和“胖丫头”相提并论,可能让有些人不可理喻了。“肥”“胖”可是现代人的大忌呀。其实,肥胖恰恰是老北京人所追求的一种“美”。在老北京,大多数人比较穷,人的饮食结构缺少高能高热的吃喝,蛋白质的含量也少,所以,那会儿的人胖的少。 世上什么事,都是物以稀为贵。胖的人越少,人们越觉得胖好看。这是老北京人的审美观。看到这儿,现在苦于抵御美食诱惑而减肥的“胖人”们,或许能从怀旧的情思中,找到某种安慰。 这里说的“丫头”,是指家里的“使唤丫头”,而不是主人的女儿。丫头,跟古代的丫环意思差不多,也有“贴身”“贴房”之分。它跟现在的“保姆”或“家政服务员”不同,“丫头”通常是伺候主家夫人的,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生活助理”。 一个和美的家庭,要有管事的“先生”,那活得多省心呀!再配上富态体面的“丫头”,院里还有一条肥大的“宠物”,看家护院的“肥狗”,这日子是多么的安泰和滋润呀!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不但是老北京大宅门富裕人家的生活写照,也是老北京人的一种生活追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六样吃的、看的、享受的,一般老百姓也只是说说而已。在老北京,这样的富足家庭毕竟还是少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07 , Processed in 1.16245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