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路过西四三条,印象里一直记忆着这座残缺了三分之一山门的建筑,知道是座古庙,但不知什么来历,有何讲究,念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强烈的好奇心终于使自己不乏冒险一般地探寻这座古刹的过往。 古刹名为“敕建护国圣祚隆长寺”,“敕建”即为御制,“圣祚”即皇恩,整体来说,寺名寓意皇恩浩荡!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本有建寺碑一块,憾不知所踪。本来是作为“汉经厂外厂”这一机构存在,所谓"汉经厂”就是当朝刊印佛经的场所,“外厂”即为宫外实施场所,这个功能大概到清初就已经名不副实了,然而随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重修,隆长寺在历史长河中又焕发了生机。所谓重修庙堂,再塑金身! 本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额残损比较可惜,天王殿三间曾供天王及护法韦驮,钟鼓二楼地被拆毁好似五官没了耳朵,颇为遗憾。大千佛殿三间供奉三大士,十八罗汉及五方佛,后殿五间供奉观音,达摩和千手千眼,曾经重修后的佛界盛况,佛物法器到了近现代却是欲览不得,除了铜铸毗卢五方佛据传移送到法源寺供奉,再无所遗,令人扼腕。 不知什么时候,曾经盛极一时的佛家殿堂变得如此破败不堪,无僧无供无烟火,红墙黯落,辉煌不再,山门被削去一隅,单开门出入,这里成为了杂居,变成了西四日杂商店和库房,人为的破坏令屋脊的吻兽也无语了吧?但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近年,城区文物保护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终于西城区政府也启动了西四周边包括隆长寺内部腾退,维修整治过后还其本来面目的宏伟计划,善莫大焉!对于这座寺庙由来已久的关注,使笔者一直期待在重修前好好瞻仰它命运多舛的过去,并真地机缘巧合,两次走访了腾退后“ ”的寺院,着实是偷瞄了不止一眼,满足了好奇心,却也让心情更加沉重! 前图我们能看到山门吻兽,天王殿内拱门,千佛殿和两殿间重见天日的方砖路,东西配殿的阔脊,廊柱和椽沿,以及尚留存朱红的山墙,后殿耳房的卍字符饰等均来自老年间,从整体规模和形制标准来看,应该是清重修后的遗产,对于像我这样热爱祖宗文化的京娃子来说,可看可回味的已经不少了。在对于隆长寺反复研究的过程中,曾发现乾隆曾立重修碑一方,并在碑阳题诗一首,那么问题来了,这块碑踪迹若何? 原来它被封存在千佛殿前搭建的小屋里。乾隆题诗历历在目,诗云:“ 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自不无颓废, 岂能尽弃捐?间因为葺筑,亦 以近街鄘, 重见金轮奂,成诗纪岁年。” 随着圣祚隆长寺的腾退保护,相信离寺内原有风景面世之时不会太远,届时必定大开眼界,斗胆借拙文抛砖引玉,或有机会与民俗同仁探讨其建筑特点, 也未可知,期待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1 , Processed in 1.09098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