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由古人计时方法聊到老北京“午炮台”

2023-12-4 20:42|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燕舍谭

摘要: 日晷只能计时不能“报时” 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将钟表带进中国。那么,在没有钟表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什么计时呢?古人是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呢? 古人把一天分为12 ...

日晷只能计时不能“报时”

     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时,将钟表带进中国。那么,在没有钟表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什么计时呢?古人是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呢?

     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采用十二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到了北宋时候,古人又把一个时辰分为“初”和“正”两部分,因为这是一个时辰的一半,比一个时辰短,所以就叫做“小时”,这也是现代汉语中“小时”的来历。

     时辰的起点是子夜,也就是子时。子时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子初”和“子正”,也就是我们今天的23:00 – 01:00。

      丑时是我们现在的01:00 – 03:00,因为古时候的这个时间段里,鸡已经开始打鸣了,所以丑时又叫做“鸡鸣”。

      寅时是我们现在的03:00 – 05:00,这个时候天已经渐渐要亮起来了,所以寅时又叫做“平旦”和“黎明”。

      卯时是我们现在的05:00 – 07:00,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所以卯时有叫做“日出”。在这个时间段里,古人已经开始上班了。衙门里的官吏在这个时候开始查点上班的人数,又叫做“点卯”,可见古人上班还真是够早的。

      辰时是我们现在的07:00 – 09:00,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开始吃早饭,所以辰时有叫做“食时”。

      巳时是我们现在的09:00 – 11:00,这个时间段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又叫做“隅中”。在隋唐以前,古人一天只有两餐,没有中午饭。隋唐之后,古人才开始“一日三餐”,也就是在巳时开始吃午饭。

      午时是我们现在的11:00 – 13:00,这个时间段太阳升到天空的正中,所以午时又叫做“日中”。古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午睡,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小睡一下对健康有好处。

      未时是我们现在的13:00 – 15:00,这个时间段太阳开始向西沉下,所以未时又叫做“日昳”。

      申时是我们现在的15:00 – 17:00,古人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吃晚饭,所以申时又叫做“哺时”。

      酉时是我们现在的17:00 – 19:00,这个时间段,太阳已经向西落下,所以酉时又叫做“日入”。

      戌时是我们现在的19:00 – 21:00,这个时间段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所以酉时又叫做“黄昏”。

      亥时是我们现在的21:00 – 23:00,这个时间段夜色已深,古人都已经停止活动,安然入睡了,所以亥时又叫做“人定”。

      我们已经知道了古人使用漏刻计时。古人把一昼夜,也就是十二个时辰分为100刻,刻在漏刻的刻箭上。如果换算成现代计时单位,那么1刻就等于14分24秒。明朝始终传入中国后,古人发现百刻制中的1刻不是整数,于是到了清朝,古人又把一昼夜分为96刻,这样1刻就是现在的15分钟了。

     那么,我们来算一算,“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呢?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又是什么呢?汉朝的皇宫中,值班的人员被分成五个班次,轮流更换值班,所以古人把这五个时间段称为“五更”。

     一更就是戌时,二更是亥时,三更是子时,四更是丑时,五更是寅时,对应现代的时间段可以在上文寻找。

      古人报时的方法是击鼓和敲钟,还在城市中建立钟鼓楼,用来向全城的百姓报时。唐代实施晨钟暮鼓,傍晚时分,鼓声响起,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黎明时分,钟声响起,城门开启,百姓们就可以自由行动了。这也是“晨钟暮鼓”这个成语的由来。

       在我国古老的年代里,早就有一种计时设备,如在故宫钟表馆人们看到的“铜壶滴漏”、“日晷”等就是一种当时的计时设备。

  后来在民间也有人家有一种木制“日晷”,它是一带盖的小木盒,揭开盖子,上面有一圆形带刻度的十二个时辰,下面盒子上镶着一个指南针,正午时从盒盖上拉一根细线斜对下面指南针顶端;面向着太阳,当这条斜线与上面的午时至下面指南针如日影重合在一条直线时那就是正午时,也就是中午12时。

  那时常常有住户以此来校正自家时钟。

  大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出现了正午时间点放火炮报时法,使全城住户都能听见,那就是北京午炮台。

  这座午炮台就设置在北京市安定门与德胜门之间的城墙上,在这段城墙上砌一个小院,院中间砌一砖台,上放置一门老式炮车,在上面还搭了一个罩棚以防雨淋日晒,在小院西北角有两间平房,里面装有电话,有两个人值班,每到接近中午时,一个人手把电话,另一个人则点燃一支长香守在炮车台,把保护炮口的布解开,然后往炮身火药处装药,一切准备就绪,就听平房内持电话人发令,先说“准备”,后说“放”!这时那持长香的人就点向火药,轰然一声响彻全城。这时住户们都听见了,往往说午炮响了快对表,这种报时方法比日晷又进了一步,因为那时不见得家家都有日晷,再后来收音机普遍了,午炮的声音也就逐渐消失了。

  据说听电话的人是与北京观象台通话,由观象台用电话指示受话人准备和点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9:25 , Processed in 1.08410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