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图释方舆纪要——京师篇(10): 居庸关与军都陉

2023-12-12 20:2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赛百浪子|来自: 古史舆地图说

摘要: 居庸关与军都陉1.概 述 居庸关,居庸关位于京师(北京)西北约50公里处的太行山尾闾西山与燕山交界的军都山峡谷中,是京师(北京)西北方向上最重要的屏障。居庸关所在的峡谷称为关沟,长度约为20余公里,这条关 ...
居庸关与军都陉

1.概 述

        居庸关,居庸关位于京师(北京)西北约50公里处的太行山尾闾西山与燕山交界的军都山峡谷中,是京师(北京)西北方向上最重要的屏障。居庸关所在的峡谷称为关沟,长度约为20余公里,这条关沟就是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军都陉的地势,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有生动的描述:“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峡,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其游记《昌平山水记》中,则称军都陉:“自南口以上,两山壁立,中通一轨,凡四十里,始得平地,而其旁皆重岭迭嶂,蔽亏天日。”军都陉是沟通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自古有“绝险”之称。
   居庸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有始览》称:“何谓九塞?大汾,冥厄,荆阮,方城,淆(崤),井陉,令疵,句注,居庸。”可知居庸为古代九塞之一,先秦时期称为居庸塞。《汉书·地理志》在上谷郡居庸县下记载“有关”,可知至少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有关城存在,而在《后汉书》和东汉墓葬中,则有了居庸关的正式称呼。居庸关在三国时称为西关【1】。北魏时期,关沟一线不仅有居庸关,还置有军都关,前者在北后者在南,因为两关相距不远,所以也常常混淆互称。后来居庸关因战乱而废圮,所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称其为故关。北齐时因居庸关作为互市收税的关卡,又称为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军都关、蓟门关等称谓,从辽朝开始则基本上是以居庸关之名行世,其中在元朝时因为在关城内建有供皇帝驻跸休息的永明寺,所以当时又称居庸关为纳钵关。

图 居庸关与军都陉地势图

【1】此西关的名称出自《三国志·田畴传》,汉末天下大乱,幽州牧刘虞欲派使者向身在长安的汉献帝表示臣节,苦于道路不通,时年22岁的田畴愿意前往,“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后世的学者多认为此西关即居庸关,这从上述的路线也可以看出来,从西关(居庸关)出塞后,沿桑干河支流洋河向上,右傍北山(阴山山脉南麓支脉)一路向西,由大同北直趋朔方郡(今内蒙古磴口县一带),然后或是经上郡(今陕北一带)南下抵达长安,或是绕道凉州北地郡或安定郡,由陇东东下抵达长安。但是清光绪时期的昌平学者麻兆庆却在其著述《昌平外志·地理纰缪考》中提出了不同意见,“关而曰西,谓自幽州而西也。居庸在幽州之北,何得谓之西?”以此否定此西关就是居庸关的说法。不过麻兆庆的这个观点太过于武断,并不可取。因为古人所谓的西并不一定就是指的正西方向,有时也笼统地包括西北、西南方向,所以把位于幽州(北京)西北方向的居庸关称为西关是完全有可能的。譬如明人王士翘所撰的《西关志》一书,就把位于京师(北京)西北和西南方向上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故关(井陉关)四座关隘,统一称之为西关。另外,麻氏论证蠮螉塞、冷陉非居庸关的观点颇有见地,此不详述。

2.蒙金居庸关之战
   历代在北京建都的王朝,都非常重视居庸关的建设,如以北京为中都的金王朝,其有识之士就认为:“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金史·李英传》),把居庸关对京师的屏障作用,比之于函谷关对关中、剑门关对蜀地的屏护作用。居庸关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起战事,金灭辽,蒙古取金,都曾把居庸关作为突破口之一。但是在冷兵器时代,以强攻方式夺取居庸关的战役似乎还不曾有过。在这些战事中,最耐人寻味的应属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智取居庸关一役。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曾数次进攻居庸关,智取居庸关一役在《元史·札八儿传》有较详细的记载,
   “金人恃居庸之塞,治铁锢关门,布铁蒺藜百余里,守以精锐。……太祖遂进师,距关百里不能前,招札八儿问计。对曰:‘从此而北,黑树林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臣向尝过之。若勒兵衔枚以出,终夕可至。’太祖乃令札八儿轻骑前导。日暮入谷,黎明,诸军已在平地,疾趋南口,金鼓之声若自天下,金人犹睡未知也。比惊起,已莫能支吾,锋镝所及,流血被野。关既破,中都大震。已而金人迁汴。”
   根据这段记录并结合《元史·太祖本纪》的记载,推测这场战役有可能发生在元太祖八年的1213年。从蒙古军几次进攻居庸关经过的地点如乌沙堡(今河北张北县西)、野狐岭(今张北县南)、德兴府(奉圣州,今河北涿鹿县)、怀来(今河北怀来县东官厅水库中)、北口(军都陉北口)等来看,可以判定其路线是自内蒙古取道河北张家口南下,沿桑干河支流洋河向东,在古怀来城附近南渡桑干河支流妫水河,进攻居庸关。在这场战役中,金人为抵御蒙古军,不仅在居庸关部署了精锐的守关部队,而且用铁水封死关门,并在关外百余里的范围内布撒了铁蒺藜,以阻止蒙古军队的前进。蒙古军前进受阻的位置,推测在古怀来城南岸的定州营附近,这里与居庸关北口的距离约为百里之遥,金人的铁蒺藜障碍很有可能就是一直布防到了这里。

图 蒙古军南下攻取居庸关路线

   成吉思汗见骑兵难以前进,于是问计于札八儿。札八儿说从这里取道向北的一片黑树林中有一条间道,仅容一人一骑通过,如果以骑兵衔枚进入,一晚上就能够走出去,抄到居庸关的背后。于是成吉思汗让札八儿做向导,派遣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紧随札八儿来到他所说的黑树林中的山口前,全军日暮时进入,黎明时走出山口进入平地。然后全军迅速抄到军都陉南口,在金鼓声中杀进沟内,还在睡梦中的金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蒙古军占领了居庸关,威逼金中都(今北京)。不久,金人就把都城迁到了汴(开封)。
   在这场战役中,蒙古军队所走的黑树林中的间道具体在什么地方,《元史·札八儿传》中没有提及。不过根据文中的叙述,我们不难推断出其大概的位置。根据上面引文中的陈述,这条间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因为这条间道仅能容纳一人一骑通过,而且只需一夜功夫一支骑兵部队就能够全部穿越过去,所以它不能太长,也不能太难通行;其次,这条间道不能距离居庸关太近,以免赶路的蒙古骑兵被驻守居庸关的金军发现;第三,因为骑兵部队穿越过去以后,又在天明以前赶到了居庸关南口,打了睡梦中的金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这条间道的出口距离居庸关南口也不能太远。坦率地说,这三个条件可以说是苛刻到了极点。那么,在居庸关的附近,有没有这样能够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峡谷存在呢?还真有一个,这条峡谷,就是位于居庸关右侧的德胜口沟。
   德胜口沟位于居庸关右侧东北方向,与军都陉近乎平行,二者的距离大约为15公里,其长度与军都陉相仿,也是20余公里(40余里),它的南口(今德胜口)到军都陉南口的距离不到20公里。从地形图上看,该沟谷西北高东南低,谷内通道近乎笔直无曲折,沿途地势也比较平缓,没有太大的曲折起伏,简直就是一条天赐的良道。既然如此,为什么历史上它极少有人知晓,没有像军都陉那样受人重视呢?个中原因不得而知,或许,就因为历史上这里长期为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早期才未能像军都陉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开发?(现在是110国道行经路段)
   下面,我们就用简单的估判和计算,在地图上演绎一下这场战役的过程。
   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数量不明,估计大概有二到三万之众,假定他们过河后驻扎在定州营附近,之后兵分两路,其主力一边清除路上的铁蒺藜障碍,一边向居庸关北口推进;另一路则迅速赶往黑树林中的间道。
   假定抄袭间道的军队数量是五千骑兵,以一人一骑纵列鱼贯进入沟谷,一名骑兵占据的道路长度假定为3米,前后两骑的间距为2米,那么包括间距在内一名骑兵占据的道路长度就是5米。又假定骑兵在沟谷中的前进速度是2米/秒,沟谷的长度是25公里(25000米),则一名骑兵走完沟谷所需的时间就是25000/2/3600≈3.5小时。当第一名骑兵走出沟谷时,按一名骑兵占据的包括间距在内的道路长度为5米计算,他身后25公里长的沟谷内容纳的骑兵数量刚好是25000/5=5000人,也即第一名骑兵走出沟谷时,最后一名骑兵刚刚踏进沟谷。显然,再过3.5小时,最后一名骑兵就能够走出沟谷,这样五千骑兵穿越沟谷所需的时间就是7小时。再考虑到夜间行军、道路狭窄、出沟谷后的整队休整以及某些意外情况耽搁的时间,按一夜10小时计(日暮7时至次日凌晨5时),五千骑兵用10个小时完成这段行军旅程,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蒙古骑兵出沟谷后经过休整,即可以快马加鞭,用大约半个小时赶到军都陉南口,对睡梦中的守关金军发起突然袭击。

图 蒙金居庸关之战示意图

3.元、明时期居庸关和军都陉的防御设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金人在居庸关防御上的前车之祸,自然会引起后人的警觉。元朝建立初期,在居庸关南、北口只是简单地分别设置了千户所,驻屯军队“徼巡盗贼”(《元史·卷九十九兵志二》)。由于居庸关和军都陉是元朝皇帝从大都行幸上都的必经之路,元至大四年,枢密院上奏称:“居庸关古道四十有三,军吏防守之处仅十有三。旧置千户,位轻责重,请置隆镇万户府,俾严守备。”(《元史·卷二十四仁宗本纪》)。于是刚登基的元仁宗批准“改千户所为万户府,分钦察、唐兀、贵赤、西域、左右阿速诸卫军三千人,并南、北口、太和岭旧隘汉军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立十千户所,置隆镇上万户府以统之。皇庆元年,始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佑二年,又以哈儿鲁军千户所隶焉。”(《元史·卷九十九兵志二》),不仅提升和加强了居庸关的防御等级,而且对居庸关附近的其他古道也设置了驻军。
   明灭元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更是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边境上,建立了称为“九边”(九镇)的由九个军事防区组成的边镇防御体系,并修筑了绵延万里的长城,对包括居庸关在内的整个北方边境的防御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强化。具体到居庸关和军都陉上,明朝在四十余里的陉道中以居庸关为统御,陆续修筑了多座关城以及敌楼、城垣、烽堠、水门、驿站等等建筑,这些依托地形的建筑与周围的山峦浑然一体,构成了完备的纵深防御体系。

图  明军都陉纵深防御体系图
   
   最后,我们忍不住好奇地想知道:《元史》中记载的居庸关附近的那四十三条古道,究竟都在哪里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9 06:14 , Processed in 1.08520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