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运河龙灯会 正月十五闹元宵 龙灯又称龙灯会,是通州民间舞蹈中最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解放前,境内有龙灯会6档,多分布于县城以南运河沿线村庄。历史久远者应属漷县镇长凌营村。漷县镇马头村龙灯会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西集镇金各庄龙灯会建于1920年;觅子店乡龙灯会建于1945年。解放以后,龙灯会作为珍贵花会品种,得以流传。 通州地区龙灯会,以竹篾扎成龙头、龙身、龙尾,分别缚在约五尺长的木柄托上,木柄托间留有木塞座,以利燃烛;表面糊高丽绵纸,以彩色绘成龙的形象,一般为十几节,多为单数。节与节之间,以筒状布制龙衣相连,龙衣系在龙身上端,表演时手持木柄而舞。一人持彩绸“龙珠”引导舞龙动作,表演者大都头包青巾或毛巾,身穿对襟黑上衣便裤、扎腰带;条件好的要穿紧口灯笼裤褂(谓之龙腿服),脚穿薄底快靴。 通州耍龙特点通常是两条龙一起表演,白天舞起来上下左右跳动,时缓时急,蜿蜒飞舞,动作矫健,气势雄浑;夜间舞龙时则要龙身内燃烛同时施放花炮,看上去火花四射,龙在万丈火花中滚进滚出。其表演程式有龙甩尾、龙打滚、盘龙窝、二龙戏珠、龙绕沙滩、二龙戏水、地龙过背、二龙闹江州、金龙盘玉柱等动作或造型。舞龙内容一是节日时以图吉祥,二是在特殊需要情况下直接地祈求,因此始终贯穿着感情导线。其风格和当地群众的性格民情,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如漷县马头村所表演的“龙绕沙滩”套路,就很可能是该村地处河滩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但作为一种艺术,主要还是以塑造龙的动态为其手段,而内容则蕴含于形象之中,根据群众欣赏要求,以优美的舞蹈形象取悦于群众,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通州地区的龙灯会既有各自特色又有共同点。有的会档是两条龙一起表演艺术,而马头和张庄的龙灯与小车会同时表演,称为“龙车”,但多数会档时合时分,有的还配以唢呐,鼓乐喧天造成热烈节日气氛。但是,无论哪种表演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在龙珠的引导下活动,动作变化更新听从舞珠者的指挥;每套动作的连接都要走一次固定队形后再转换另一个表演套路;在广场表演为照顾周围观众都能看清,每套动作均往返两个方向;多用打击乐伴奏,节奏明快跳跃,情绪热烈,如郎府乡金各庄配有鼓面直径为一米的两面大鼓,四副钹,两副镲,一面大锣,伴奏根据舞蹈需要而多次反复,舞者不受打击乐节拍限制,伴奏只起烘托渲染气氛作用。 漷县镇张庄运河龙灯会可追溯到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距今已有170年历史。据现在会头谢文荣(1934生)回忆:张庄村龙灯会他家已经有四辈人参加。谢文荣的曾祖父谢万春(1819—?)、祖父谢永富(1868—1941)、父亲谢廷俊(1896—1952)都是龙灯会的骨干,谢文荣曾祖父之前是否就有了龙灯会待考。 张庄村龙灯会是蓝色双龙(现存老龙头一个,约为1835年所用),主要伴奏乐器有大鼓、钹、铙、镲和筛(吊筛)。每逢年、节、祭祀和灾年都要“起会”(也称走会)。正月初二、正月十五元宵节属节日欢庆起会,营造节日气氛;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娘娘庙会属祭祀起会,祈求上苍赐福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遇到旱、涝、病虫等灾害年头更要起会,起会地点是村中关帝庙(关帝庙始建于明代,1976年毁于大地震)和村外运河边的冰雹庙,冰雹庙始建于明末清初,1943年毁于战火。起会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相传这天是关老爷生日,通过起会、祈求诸神减少灾害、拯救生灵。 老年间耍龙有三十多套路,现在只整理出十三套:龙翻身、单跳龙把、双跳龙把、龙劈叉、串花篱笆、钻黄瓜架、压龙尾、钻龙尾、甩龙尾、龙双绞、龙打挺、龙盘窝和龙过背等。会头谢文荣介绍:准备整理一个新的套路,需要架一座一人多高的道具木桥,在桥上表演龙过桥,桥下表演“龙盘柱”和“龙戏水”,前景必将壮观。 起会(又称响筛)之前,演员乐队在村中关帝庙集中,因龙灯会的服装、乐器在庙中存放,演员化妆、换装后执龙出庙门,乐器中唯有吊筛击打,吊筛低沉的“哐”声,余音不绝,传遍全村。听到筛声,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邻村人听到筛声知道张庄起会了,争先恐后纷至沓来,人流拥着双龙奔村外运河边“冰雹庙”,会头香后,舞龙开始。双龙先在庙前舞,而后进村,边舞边走,遇到茶桌(有的老百姓从家中搬出桌子沏上茶摆在路边,以示对舞龙者的慰问,也是为了祈福平安),停下来舞上一番,继而前行,再遇茶桌再舞;绕街一周后在村中关帝庙前舞毕收场。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舞龙灯最精彩。龙节里蜡烛点亮,两条蓝龙上下翻飞,红红的珠珠像一团火球,引得双龙追逐,围观的百姓手执荷花灯,没做荷花灯的用木棍扎一个玉米核,沾上煤油,火苗飞窜,此时,皓月当空,银光漫洒,地上灯火通明,蓝色蛟龙在银海中游弋,令人心旷神怡。 张庄村龙头十分少见,即方形龙头方口大张。张庄村龙的制作工匠曾维善讲:这是老辈儿这样传下来的,飞舞的巨龙必须张着大嘴,那神态才是呼风唤雨的龙王。龙口大张,有动态感,使龙的造型更加完美。张庄村的龙还有两处别具一格:一是龙脖处系五只大铜铃(解放前的铜铃现仍保存一只)。会头谢文荣说,这也是老辈儿传下来的,动态中的龙,铃声大作,增加龙的威武也渲染节日喜庆气氛。另一处张庄村的龙是蓝色的。张庄村的村民认为:蓝色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斗志。张庄村在舞动两条蓝色的巨龙时,村民百姓会受到积极向上的鼓舞;蓝色龙,北京地区极为少见,据北京市民间舞蹈专家董敏芝讲:她在组织全国龙灯调演时,发现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多有蓝色龙。这更证明了大运河漕运使南北文化在通州地区交汇、碰撞,并在通州扎下了根。张庄运河龙灯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13 12:04 , Processed in 1.1238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