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红白事中的“厨、油、茶”三行

2024-3-23 12:0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常人春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还流行结婚搭大棚(图片摄影:贾勇)老北京年间,北京居民如遇红白喜事,几乎都在自己家里办,尤其是婚嫁等喜事,谓之“坐着出街门”、“坐着进街门”(指坐轿子出娘家的门,入婆家的门),以为这样才是 ...

上世纪80年代还流行结婚搭大棚(图片摄影:贾勇)

老北京年间,北京居民如遇红白喜事,几乎都在自己家里办,尤其是婚嫁等喜事,谓之“坐着出街门”、“坐着进街门”(指坐轿子出娘家的门,入婆家的门),以为这样才是体面的。同时,有的居民在某街某巷有着自己的房产,一住就是几辈子,有了红白喜事,一定得办在多年同居一里的老街旧坊之中,藉以显示自家门第。只有特殊情况才到饭庄子里去办事。

在家里办事的,除府第世家,很少用庄馆厨房,普通人家全是用所谓“口子厨行”,通称“跑大棚的厨子”。这种厨子不是受雇于饭庄、饭馆,而是自己单独耍手艺,等待用户召唤。

“口子厨行”在北京四九城各居一处,每个“口子”都有其固定地点,为了创牌子,树字号,轻易不肯迁移。每个“口子厨行”都有承头人,即相当于饭庄子、饭馆子的经理。因为属于非正式营业,一般不称掌柜的,只称王厨子、李厨子、或尊称姓张的为“张二爷”,姓赵的为“赵二爷”。承头人的住家,就是“口子”的聚集点,其所用的厨师都是半固定,半临时的。一个厨子一旦吃上了某个“口子,就要经常干下去,绝不轻易“跳槽”。还有一些所谓“冷庄子”(不卖临时散座便饭的庄馆)的厨师,也附于某一个“口子”上待雇应活。最早,“口子”门前也挂着“堂号”木牌,有的已在某处创出了牌子,于是就连地名也加在堂号上边,如“宫门口东岔××堂刘”、“大四眼井××堂崔”。后来,为避免缴纳苛捐杂税,才大都改为“厨行某寓”。

“口子厨行”一般都出赁宴会上所需要的桌椅板凳和成桌成套的餐具。至于厨行操作时所用的锅、碗、瓢、盆、案板、菜刀、笼屉等炊事用具,照例不向用主收钱。但后来出于对成本核算的考虑,企图变相提高工价,就打破了这一成例,事主用什么花什么钱。所以,每于跟本家讲妥席面后,承头人必要用红纸拉出家伙座清单;官座方桌、油桌、元桌面、长凳、兀凳,代为转赁的白桌布若干,炊事用具若干,计价多少,表示这些东西的出赁费在席面的人工费之外。

“口子厨行”为用户做菜,通常分为“散作”和“包席”两种,散作只是大体上有个菜码,办事时视来宾上座的情况,决定桌数,厨房做一桌菜,本家付一桌的钱。包席是事先说好,大致上有多少号人情,预备多少桌,每桌都是什么菜码,连同工钱一共多少钱。如果剩下归本家所有(一般剩不了多少);如果临时加席另议。

不论散作、包席,酒、饭历来由用主自办,厨房概不经手。散作本来应该用主自行购办材料,但用主往往为了省事,差不多都是由承头人代买。他们向来是先拉出个货单来,娶媳妇的用红纸;聘姑娘的用粉纸;给庙里办“斋”用黄纸;办丧事则用白纸。“里柜”的货(如油、盐、酱、醋及各种调料)和“外柜”的货(如各种蔬菜)照例分开写。写好后,往与之交买卖的油盐店柜上一扔,店方照例直接就把货物送到了办事人的家里。

办事人根据厨子的要求,于事先预备好整砖、碎砖、黄土、净水,由厨灶伙计相度地形,平地起灶。根据这棚事的规模大小,决定炉灶的类别。常见的炉灶有如下几种:

一、“陀罗”:是以砖砌成的圆形灶,是用来坐蒸锅的,下边蒸米饭,上边馏肘子、丸子等“合碗菜”。也可以当做面锅,煮面条用。

二、炒菜灶:是以砖砌成的长方形灶,其类别、规格不一,各有名目。视办事的天数、人情号数和预备席面的多寡来决定。例如:

1.仅办事一天,只有几十号人情,预备不满十桌的,搭“五鬼闹判儿”式长灶,每天耗煤一百五十斤。中间为正火口,用来做菜。四角各有一辅助小火口,各支一锅,用来煮肉、炸货、打卤,以便为正火口“备料”。

2.办三天事,每天有百号以上的人情,预备几十桌的,即搭“五虎闹将军”式的大长灶,比“五鬼闹判儿”式的灶高大,每天需要用二百五十斤至三百斤煤。其功用同上。

3.办“前三后二五”的大事,每天有数百号人情,预备百桌左右,就须搭“对面子孙炕”式的大长灶。日耗煤量约五百斤以上。该灶为两排火眼,每边各为四、五个,可以轮换添煤、使用,不误操作。

凡是办事规模较大的,厨子(包括油行)历来头天就要进棚做些准备工作,谓之“落作儿”(“作”字读平声)。主要是做好“合碗菜”如米粉肉、扣肉、肘子、南煎丸子之类,一碗一蒸,预备多少桌席,必有多少碗菜,许多不许少。根据惯例,这天早、午、晚,都得给本家做几个糙菜,谓之“落作儿饭”。每顿饭无非是四个或六个炒菜和一个大碗汤菜而已。只要中午那顿做得丰盛些就行了。通常在办喜事的头天,本家请的张罗人,如账房先生,包括在厨灶上帮忙打下手的,甚至有些近亲也都来了,晚上不走,有的拉开桌子打麻将牌,玩骰子;还有的找来逛街卖唱的瞎子来弹唱,或者自行清唱,进行娱乐。所以,厨子也要留下两、三个人,谓之“拉晚儿”。以便给本家和近亲们做些夜宵饭。虽然以“柳叶汤”(面片)为主食,但又必须预备些冷荤热炒来下酒。如果办事的规模小,厨子则须等到办事的当天早晨才能进棚操作,行话谓之“暴抓”,也叫“暴攒儿”。这种情况自不会有什么“落作儿饭”了。同时,菜肴也比有“落作儿”的要粗糙些。大抵都是用火锅做成,临时分碗,再配上一些熘炒菜就行了。

旧时,厨行进棚操作,例有几条行规:

一、不准偷窃本家的东西,包括厨灶上的米面鱼肉,干鲜蔬菜。

二、不准瞟视棚内妇女。

三、不准与本家在棚内正面争吵;如有争议,可事后磋商解决。

四、不准随便糟踏东西。

五、自行看好工具。凡刃器、刀具不得借与他人。

徒弟进棚,照例先预备一条长板凳。厨子们来上工,按到达的先后顺序,把工具包依次放在板凳上,听候头目人来派活,领到活计后,须马上把工具包挪到自己作活的位置上。这是多年的规矩。

旧时,红、白棚里厨行、油行、茶行是相辅相成的三行。他们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把活干好。

厨行,“了桌掌灶”之谓也。凡担任切肉、切菜者,谓之“抱刀”;凡在灶上掌勺,掌握火候的,谓之“抱勺”;配菜者,谓之“爬梯子”的。以上称为厨行。

油行,凡是在厨房里看锅灶,谓之“看水道子”的;看五、六截大笼屉(内蒸鱼、肉)者,谓之“看大塔”的;肘子、丸子等肉菜下了蒸锅后,进行合碗扣菜的,谓之“钉碗”的。这种给厨师打下手的“小工”都是“油行”。宴会上,历来由油行师傅将菜馔用盘子端到接手桌上之后,才由茶房往席面上摆,谓之“摆台”。

厨行、油行对于各种不同的盘碗餐具,有其传统固定的用法,什么菜装在什么家什里,力求美食美器,二者相称。旧用:

一、高脚盘:用于各种熘炒菜。

二、“三海”:即俗称“草帽碗”。直径九寸许。凡以糙碗蒸好的肉菜,均须扣合在“三海”里。

三、“二海”:直径一尺碗,盛烩虾仁、烩两鸡丝之类。

四、“大海”:直径一尺二碗,盛鸡、鸭、鱼之类。

五、“水囤”:冬季用的保温器,状如放大的暖酒杯,上层放菜肴,下层置沸水,终席不致菜凉。

新用:

一、七寸盘:(圆形)盛冷荤。

二、八寸盘:(圆形)盛炒菜。

三、一尺盘:(椭圆形)盛鱼类。

这些家伙的使用,一般都由油行统一掌握。肉菜上锅蒸馏时,都用的是大糙碗,等油行师傅揭了笼屉之后,进行“合碗”,才合到应使用的家伙里,以合乎传统规矩。

茶房单是一行,与厨行一样,分为饭庄子上的茶房和跑大棚的茶房两种,通称为“茶行”。大多是地道的北京人。有师有徒,师徒相传,自成一行。茶行口子无固定形式,北城有名,但无聚处,遇有雇主时,由承头人挨门现找。南城茶行口子有聚集点,而且分为南礼、北礼两种。

一般办红、白事的正日子用茶房两名,大事则用四名、八名、  十数名不等。他们都是身穿短蓝大褂(中褂),长度不过膝盖,袖口挽起来,露出白袖头,掖上手纸三、五张。头上戴一顶小帽头。

经常挟个铜茶盘,跑里跑外,进行张罗。嘴里不停喊号“喝礼”。

让人一看就知道此是“茶师傅”。

茶行在红、白棚中的话计最为庞杂。

茶房一般不参加厨、油行的“落作儿”(办大事的除外)。但茶房在办事的正日子必须早到,通常早晨七点半必须进棚。分别设摆喜棚入口处的“迎门钟”;布置喜房,摆天地桌,把本家请来的香蜡纸马、敬神钱粮、供品、礼仪用品摆好。并调整棚内的官座,上桌围子,椅套。有的则安置火炉、水壶、水囤,洗刷碟碗等餐具。

不等出份子的亲友上座,就要将喜幛、贺联等挂齐。这项活计很复杂,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按送礼人的尊卑地位,与本家的亲疏远近关系来个大排队,不容稍有错差。识字的固然可以多看礼物的下款,不识字的就只有紧紧依靠本家和主要近亲张罗人,做到勤观察,勤请示。这行人善于摸规律,凭借多年应酬的经验,一般说来,不会搞错。但有时也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祸端。有的“姑奶奶(指已出阁的女儿),向本家挑礼,往往先拿茶房撒气。老北京人谓“茶房是红白棚里的嘴巴架子”,挨了打,还得点头哈腰装做赔礼,反过身来,找本家诉苦叫屈,目的是索要所谓“疼钱”。

茶房是个礼仪通。好茶房懂得满、汉(南、北)婚丧礼节,甚至《大清会典》里关于王府爵礼都记得烂熟。如果利用他们掌握棚里全盘礼仪,决不会乱套,也决不会让本家失礼。如果本家或娶、送娶人员不懂礼俗,在某一点上有疏忽之处,茶房必须临时教会或及时提醒。谓之“拉串儿”。例如:有的娶亲太太到了女家,见着送亲太太,拉起家常,坐着不走,门外等着起轿。茶房必到娶亲太太跟前,低声耳语道:“老太太,您该走啦!”然后,朗声喊道“话到礼到哇,娶亲太太告辞了您哪!”有人以为这种“喝礼”,大方郑重,能给本家打圆场,使礼仪“严丝合缝”。但有些在旗的满人,尤其是王府宅门却认为茶房“嘴念穷扬”的太贫气,所以不用这种形式,只让茶房干活,不叫茶房“喝礼”。

此外,好茶房还应该是个美食家。如果说厨子是做饭菜的,那末,茶房则是做点心小吃的。早年,茶房都有制作北京风味甜食的手艺。如山药糕、山药饼、慈菇糕、莲子羹、奶卷等不下百余种,谓之“果子房点心”。可直接上席,成为喜庆宴会上所特有的食品,这在当时市面上的茶食店里是买不到的。但很可惜,此种手艺逐渐失传。三、四十年代时,有些茶房还会做些简易的小食品,如玫瑰枣、糖核桃、炒红果、温朴、蜜饯海棠等。还有的庄馆茶房能泡制黑酱菜,并会做些细豌豆黄、芸豆糕之类的小点心,作为“四到底”席面上的辅助食品。但多数茶房在宴会上只能“摆台”,削削果皮,掰掰桔瓣,如果能把黑、白瓜子用糖水粘成“小塔”摆上去,那就很不错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30 02:11 , Processed in 1.12105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