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书法顶流!他是乾隆的儿子,错失皇位,却因书法名留青史 方块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在东亚儒家文化圈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书法也是传统中国士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有清一代,涌现了不少书法大家,而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作为皇室帝胄,无疑是身份最为尊贵的书法大家之一。永瑆在书法艺术方面造诣很深,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国内留下了他的大量书法作品和法帖刻石。 爱新觉罗·永瑆画像 永瑆是乾隆帝第十一子,嘉庆帝的皇兄,道光帝的皇伯,三十七岁受封和硕成亲王,因其为人低调谦卑,擅长书法,独步当时,深受三代帝王的推崇。乾嘉易代之际,他较多地参与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受命在一些重要时刻和重大工程上留下了很多墨宝,他的这些作品既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也是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 书法家儿子为皇帝父亲书写陵墓碑刻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作为皇家最重要的礼制建筑之一,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营造技艺,通常规模巨大,营造等级极高。裕陵是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位帝王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它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完整,材料优良,工艺精湛。 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修建主体工程用了九年时间。 乾隆执政时期,经过康、雍两朝的长期积累,社会长期稳定,人口快速增长,国库充盈,帝国有财力、人力和意愿大建陵墓,因此建于乾隆极盛时期的裕陵是清代帝王陵墓中的集大成者。裕陵由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神道碑亭、隆恩门、配殿、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以及地宫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工艺、营造艺术在清代诸陵中堪称翘楚,精雕细琢中透出雍容大气。 裕陵丨图源网络 嘉庆四年(1799年)十一月,仁宗即嘉庆帝颁发兴建裕陵大碑楼的谕旨,两年后兴工动土。裕陵圣德神功碑楼仿景陵圣德神功碑楼式样,亭内是高6.64米的两通石碑,分别用满汉镌刻碑文,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 碑文由仁宗嘉庆帝撰写,对其父乾隆帝大加颂扬,称他“兼尧舜禹汤文武孔子之勋德,帝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又称他“四德无违,十全有奭,文谟武烈,丕显丕承”,把乾隆帝说成了十全十美的历史完人。值得一提的是,碑文汉字由成亲王永瑆书写,书体典型,笔致流丽,洋洋洒洒4300余字,至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历史上很多帝王都不惜大兴土木修建陵寝,极尽奢华,他们都希望载有自己“英名”和事迹的神功圣德碑传之后世、万古长存。每座陵的圣德碑都由他的后世继承者建造,石碑上篆刻的内容就是概述先帝的生平功绩。在讲究以孝治天下的封建时代,帝国对陵寝碑刻都非常重视,一定延请当世公认的书法大家动笔撰写。永瑆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为清中期四大书家,是清中期皇室书法的集大成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谓:“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乾隆帝的裕陵神功圣德碑由儿子嘉庆帝撰写,成亲王永瑆书写汉字,既符合孝道,也所用得人。 洪亮吉大案后 诒晋斋中刻写法帖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为了稳固帝位,嘉庆帝紧急作了一系列重大人事任命,“命成亲王永瑆、前任大学士署刑部尚书董诰、兵部尚书庆桂在军机处行走”。嘉庆帝起用董诰、王杰以及宗室王公淳颖、永瑆等人,快刀斩乱麻,出其不意在国丧期间抓捕并诛杀了和珅。籍没和珅家产时,嘉庆帝还将其园第赐给永瑆以示恩宠。 在目睹了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的高压统治,嘉庆帝对乾隆末年的时弊痛心疾首,执政伊始,决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受新皇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姿态的鼓舞,时任上书房行走并与大学士朱圭一起编修《高宗实录》的洪亮吉热血澎湃,上书直陈时弊,言辞激烈恳切,对刚刚亲政的嘉庆皇帝进行劝诫。 洪亮吉及其书法 洪亮吉指出乾隆晚年以来“虽效法祖宗的勤奋而未尽法”“用人行政应改变”“赏罚仍不严明”等腐败官场习气,矛头直指皇帝本人。被触了逆鳞的嘉庆皇帝勃然变色,盛怒之下将洪亮吉降职并发配到伊犁谪戍,次年传谕伊犁将军将其放回原籍。这次洪亮吉上书事件,不仅洪亮吉本人被治罪遭贬斥,当时担任军机大臣的成亲王永瑆也受到牵连被惩处。嘉庆四年十月上谕:“自设军机处无诸王行走,因军务较繁暂令永瑆入直,究与国家定制未符,罢军机处行走。”据《清史稿》记载:“(嘉庆四年)八月,编修洪亮吉上书永瑆讥切朝政,永瑆上闻,上治亮吉罪。”这就是著名的“洪亮吉大案”。 洪亮吉当时的上书奏稿有两份,一份是写给时任军机大臣成亲王本人的,另一份是请他代为进呈给嘉庆帝的。我们推测,嘉庆皇帝治罪洪亮吉的根本缘由可能并非言辞不当,而是他在向皇帝上书的同时,又向成亲王私自呈送书札,犯了不辨主次的僭越之罪。满清入关前,多采用八旗贝勒共治,皇太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又出现多尔衮专权的局面。顺治、康熙作了一系列努力,至雍正、乾隆时期,皇权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十分稳固。雍正帝为了应对西北用兵的需要设置军机处,后来取代了内阁和六部成为真正的权力中枢。清代宗室不入军机处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乾嘉迭代的特殊时期永瑆被赋予实权并任军机大臣,这是雍正之后亲王中没有的政治待遇。当政局逐渐稳定,嘉庆帝有惩于前朝藩王权重的历史教训,开始寻找借口削夺亲王权力。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而永瑆皇兄兼军机大臣的显贵身份,为防患于未然,即使庙号仁宗、为人厚道的嘉庆帝也对此颇为忌惮。而此时恰巧发生了洪亮吉上书事,嘉庆帝借题发挥,顺势褫夺了永瑆执政大臣的权力。至此,永瑆短暂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以后基本上不再参与朝政,仅根据圣意从事科举监考等事宜。 赋闲在家的永瑆把主要时间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从此醉心书斋,书法技艺日渐精进。嘉庆九年(1804年),奉旨将五卷《诒晋斋书》摹勒上石。《嘉庆九年上谕》记载:“朕兄成亲王,自幼精专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学之工书者,罕出其右。”《诒晋斋书》共五卷,首卷为御制文四种,后四卷以临古为主,共十九种。此刻长沙陈伯玉、元和袁治刻,因摹勒出自名手,永理重亦摹古功深,颇为可观,嘉庆帝特赐名《诒晋斋帖》,颁赏给臣工。之后永瑆又相继刻写多卷法帖:《寿石斋藏贴》四卷、《诒晋斋巾箱帖》十六卷、《诒晋斋巾箱续帖》四卷、《话雨楼法帖》八卷、《快霁楼法帖》四卷、《诒晋斋法帖》四卷,其中《抢冲斋石刻》的后二卷为永瑆所书。目前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的140方《诒晋斋帖》刻石,成亲王永瑆是该馆备受瞩目的重要镇馆之宝。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诒晋斋法帖刻石》 阮元是嘉庆、道光年间名臣,在清代书坛上地位显赫,被尊为一代文宗。他与永瑆惺惺相惜,两位书法大家不仅一起参与编纂了《四库全书》,还一同纂修了《石渠宝笈续编》,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和美谈。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永瑆薨逝,噩耗传来,当时正在广州当职的阮元,闻讯十分悲痛。为纪念友人,他在广州购端州巨砚材,摹刻《诒晋斋华山北》。 跨越千年的东晋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作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七月,是西晋著名文字家、书法家陆机写给虞预的回信,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该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誉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唐末以来,递藏有序,北宋时曾入徽宗宣和内府。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宪皇后辞世,临终之际,将原陈设在寿康宫的《平复帖》作为“遗赐”赏给皇孙永瑆。这一年,永瑆年仅二十五岁。永瑆在《纪书》二十五首中也写道:“《平复》真书北宋传,元常以后右军前。慈宁宫殿春秋閟,拜手擎归丁酉年。丁酉夏,上颁,孝圣宪皇后遗赐臣永瑆得晋《平复帖》墨迹。”英和记载:“成哲亲王为孝圣宪皇后所钟爱,升遐之际,颁遗念得陆机《平复帖》,王宝之。此诒晋斋所由名也。”《平复帖》到了成亲王府后,永瑆因此名其书斋“诒晋斋”。给他自己取了一个室名——“诒晋斋”,并曾作七律、七绝各一首,均载《诒晋斋记》中。永瑆另纸题写“晋陆机平复帖”,钤“永瑆之印”及“诒晋斋”两枚白文印。从此,永瑆一生的书法、诗文创作都和《平复帖》、诒晋斋联系在一起。 永瑆将《平复帖》传给了曾孙载治,后归恭亲王奕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室,溥伟逃往青岛,《平复帖》留给了在北京的两个弟弟。1934年溥儒等因为母治丧,亟需款项,经傅增湘斡旋,将《平复帖》以四万元的代价,售给张伯驹先生。1956年1月,张伯驹、潘素伉俪将《平复帖》这件稀世珍宝和其他文物一起捐献给了国家,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此事在古今收藏史上都堪称一段传奇和美谈。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但凡事也有例外。或许大家心目中风流倜傥的成亲王永瑆,生活中也一定是锦衣玉食、极尽奢华。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永瑆虽为天潢贵胄,但生活相当节俭,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吝啬”。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瑆与大学士公傅恒之女富察氏于重华宫行成婚礼。富察氏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孝贤皇后的侄女,出身于名门世家,父亲傅恒和兄弟福康安、福长安都是乾隆朝重臣,自然奁资颇丰,而永瑆在大婚当天便将妻子的嫁妆给收了起来,封存府库,富察氏只能日啖薄粥。 作者简介 闫霞,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首都最美志愿者。喜欢挎着相机行走于北京四九城,用镜头发现和展示古都的美,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著有《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绝》《美石美刻》,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华志愿者》等报刊杂志分享北京的“雕刻时光”。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11 22:20 , Processed in 1.1265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