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阿灵顿记录的使馆区(一)

2024-4-12 12:4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洁|来自: 一盒饭团

摘要: 东交民巷扫描写于1935年的书美国人刘易斯查尔斯阿灵顿在《古都旧景》中用大篇幅记录了位于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他都写了些什么?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回忆百年前的情景吧。概述图片图片图片图片【译文】外国使馆区 ...
东交民巷扫描

写于1935年的书

美国人刘易斯查尔斯阿灵顿在《古都旧景》中用大篇幅记录了位于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他都写了些什么?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回忆百年前的情景吧。

概述

【译文】

外国使馆区是我们寻找“老北京”之旅的起点。使馆区是一个很小的“城”,和北京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它是独立的并且有自己的城墙和管理机构。使馆区存在的时间不长,也就35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前,北京的外国使馆尽管彼此离得较近,却是分散地位于中国民居的小房子之间,那时这一地带的街道很不平整而且也没有照明灯。

1900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划出了一块地方,将这块土地分配给了多个外国政府和几个外国机构,这样在这片地上所有的公共建筑和很少存留的私人房屋被夷为平地,因此就有了位于内城西南的使馆区。将这片区域划定为使馆区并建立使馆并不是当时清朝首席代表的疏忽大意,也不是中国人为解决1900年事件的权宜之计,而是当时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辛丑条约》前,在北京有使馆的国家只限于隶属国越南、缅甸、朝鲜和蒙古。他们每年来京向皇帝进贡,使臣就住在四夷馆,也就是今天法国汇理银行那个地方。在那里,他们受到严格的管理,他们在城里的活动也都有人监视。1727年(雍正五年)《布连斯特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俄国在北京建立长期的传教团,地点就在四夷馆的对面,就是今天俄国使馆的那个地方,清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强调俄国也是朝贡国。
1860年(咸丰十年),清政府极不情愿地赋予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京建立永久外交使馆的权力,但清朝政府想将他们拒之城外,最初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住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然后在西城城外,即今天的英国公墓,可是英法公使坚持在城内建立使馆。

在与清政府交涉中,英法公使得到了俄国传教团的诸多帮助。他们的目光自然就盯上了俄国教团所在的这块区域。更值得一提的是:离此处不远、街的西头就是清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六部”。外国公使还希望在此处建立一个处理外国事务的外交机构,但清政府把总理衙门建在了东城。

因为使馆区的主街是东西走向,也有外国人叫它使馆街。使馆街的街道很长,在靠近紫禁城的地方被分成了两部分,前加上“东”“西”二字,即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元朝这里曾是海关,负责检查从南方来的大米和其他商品。明永乐年,皇帝把城墙向南移后,海关设在哈德门,街名也随之改为东交民巷,现在人们概念中的东交民巷,并不单单指东交民巷这条街,而是整个使馆区。
现在的街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16:12 , Processed in 1.08568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