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栅栏 老北京的“顶流商圈”

2024-4-12 20:4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鹿 璐|来自: 中国档案报

摘要: 大栅栏位于前门大街东侧,距今有600余年历史。从明清到民国,这里云集了众多商号店铺,集“吃穿用度、娱乐休闲”于一体,是老北京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堪称“顶流商圈”。它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的胡同 ...
大栅栏位于前门大街东侧,距今有600余年历史。从明清到民国,这里云集了众多商号店铺,集“吃穿用度、娱乐休闲”于一体,是老北京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堪称“顶流商圈”。它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的胡同肌理,是一面折射京城历史发展的镜子,亦是一部中国城市建设史的活教材;是京味传统文化集中承载地,亦是中轴线上唯一的广域级商业街区。

店铺林立 招幌纷飞

明初,正阳门外本无街巷集市,只是一片荒地。永乐年间(1403—1424),官府在内城各城门外筹建“廊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逐渐形成了诸条廊房胡同。此后,随着城市的变迁,被称为“廊房”的胡同大多改名,只有正阳门外的廊房胡同保留下来。从北到南共有四条,谓之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这四条胡同商户聚集,且各具特色。头条以经营灯笼为主,被称为“灯笼街”。二条云集了20余家玉器古玩店,人称“翡翠大王”的铁宝亭开设的“德源兴”就在这条街上。三条则聚集着大量玉器作坊。而最负盛名的便是廊房四条,不过知道这一名号的人并不多,因其在明清两代称谓不同,明代称廊房四条,清代便改称“大栅栏”了。

过去,北京有句顺口溜,“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老北京人讲究的是“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只管去大栅栏里寻。有人戏称,“别的街里的老字号是一家一家的,而大栅栏里的老字号是一堆一堆的”。

大栅栏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全长虽然仅有275米,但街巷两侧商号鳞次栉比,终日人流不断,热闹非凡。据清末《庚子记事》载:“京师之精华,尽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这里有以自制丸散膏丹闻名全国的同仁堂药店;有专为王公贵族制作顶戴、朝帽、礼帽以及民族帽见长的马聚源帽店;有居绸布业“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绸布店,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国旗的面料就出自该店。此外,还有独具风格的聚庆斋饽饽铺,和专供市民针头线脑、有近百年历史的长和厚绒线铺等。著名的老字号六必居也在这里。老北京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除茶之外,其余六样生活必需品都能在这里买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逛完大栅栏后感慨:“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有数不清的传说故事。别人的国家才100多年历史,我们一个六必居就400多年历史。”

群英荟萃 戏韵悠长

商业街的繁华红火,也引来娱乐业为其锦上添花。乾隆年间(1736—1796),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众多名角同城竞技,主要演出地就在大栅栏。可以说,大栅栏是京剧诞生的摇篮,这里不仅戏班剧社云集,也是早期京剧名家聚居区,更是培养后继人才的科班、戏园聚集地。从清末到民国,在这片沃土上,梨园世家群英荟萃,流派纷呈,为京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栅栏戏园的兴起要追溯到清初,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当时,清廷下令京师内城永行禁止开设戏园,并禁止夜唱。康熙年间(1662—1722)有个著名大案,名剧《长生殿》在广和楼戏园首演,被人参奏,作者洪升被治罪、赶出北京,观看的几十名官员被革职,所以时人有“可怜一出《长生殿》,便送功名到白头”之叹。内城所有戏园被迫关闭后,戏园老板纷纷在外城选址建园。因大栅栏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再者地近内城,方便达官贵人前来看戏。于是,众多戏园争相在此安家落户,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庆乐戏园、广德楼戏园、三庆戏园、同乐轩戏园及中和戏园等。

在大栅栏西口路北的是广德楼戏园,它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戏园之一,也是当时京城人气最旺、艺术最佳的娱乐场所。像程长庚、梅巧玲(梅兰芳的祖父),以及余三胜、汪桂芬等堪称京剧“祖师爷”级的名角都曾在广德楼施展才艺,京剧名家荀慧生更是在此演出成名;民国时期的著名京剧班子“喜连成”“双庆社”“斌庆社”等曾先后长期在广德楼献艺。庆乐戏园位于大栅栏东口路北,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杨韵谱和弟子李桂云曾在这里演出《茶花女》《血海深仇》等新戏,名噪一时。1939年以后,由京剧李派武生创始人李万春组织的鸣春社京剧团也在庆乐戏园演出了机关布景戏《天河配》《济公传》等,营造出灯光变幻的布景,令人耳目一新。

民国时期的大栅栏

在大栅栏西口路南,就是中国电影诞生地——大观楼电影院。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此上映。该影片由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讲述了在诸葛亮智激之下,黄忠斩杀夏侯渊,最终成功夺取定军山的故事。年逾花甲的谭鑫培在摄像机前表演了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一招一式堪称经典。影片一上映,就产生了巨大反响,颇有“万人空巷”之势。1960年11月,大观楼被改造为北京第一家能够放映立体宽银幕电影的影院。之后,它首映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魔术师的奇遇》,这是中国内地首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连续放映4年,累积万余场,观众高达400万人次,创造了一部影片在一家电影院放映时间最长、场次最多、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

政府搭台 重焕生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栅栏更加繁华,先后开设多家国营商店,如大栅栏百货一场、二场,前门妇女服装店,新时代妇女儿童用品公司等。物美价廉,品种齐全,深得群众信赖。1958年,政府对大栅栏的商业结构进行调整,除保留一批原有经营特色的老字号外,大大丰富了商品种类,使顾客可以“一站式”购物。

如今的大栅栏,仍人气火爆。刘爽 摄

20世纪90年代,随着“燕莎”“赛特”等大商场崛起,西单、王府井商业区也不断更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栅栏这条古老的商业街因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逐步受到冷落。为了让这颗昔日的商业明珠重现光芒,1996年,大栅栏商贸集团致信《北京日报》群工部,倾诉了当前现状和大栅栏人在努力寻求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大栅栏。为此,报纸开辟专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之后,区委、区政府经调研决心振兴老街老店,为大栅栏重新规划——突出民风、民俗和民族商业文化特色,走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步行商业街”的路子。1998年5月,大栅栏开始进行改造。几个月后,京城第一条旅游步行商业街在这里挂牌。据当时报纸报道:“街道翻修后,恢复了古朴的青砖路,与两侧朱漆金匾的店堂楼阁相得益彰。夜幕降临,霓虹彩灯把街道映得流光溢彩,家家店铺灯火通明,人潮如涌,欢声阵阵……这难得的热闹场面吸引了八方来客。”

2017年,北京坊横空出世,以中西融汇、古今辉映的独特风貌成为中轴线上的一个新地标,也使大栅栏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建立之初,北京坊即定位将大栅栏打造成“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在建筑上创造历史基因与城市未来“和而不同”的“中国式建筑集群”;在商业上创建中国与世界、传承与创新、经济与文化融汇的业态格局;在文化上展现中国当代精神与世界视野,呈现出独具中国智慧的文化艺术、设计和生活。

如今的大栅栏,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作为北京著名商业街,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着八方来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3:06 , Processed in 1.14377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