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托孤

2024-5-15 12:2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西里西亚打字工人 |来自: 甲申十七年

摘要: 我在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回到明朝当王爷》,到了现在仍然对一个剧情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弘治皇帝临终前对太子朱厚照说,杨凌是东宫旧臣,皇儿登基后有拥立之功,难道今日还要送他一个托孤之臣不成?皇家托孤,这是古代 ...
我在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回到明朝当王爷》,到了现在仍然对一个剧情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弘治皇帝临终前对太子朱厚照说,杨凌是东宫旧臣,皇儿登基后有拥立之功,难道今日还要送他一个托孤之臣不成?

皇家托孤,这是古代中国大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的政治地位,三国里刘备对诸葛亮托孤,诸葛亮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是中国历史流传千古的让人落泪的画面。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30岁的咸丰皇帝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在热河行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等八人,嘱托以后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托孤。
咸丰皇帝的托孤,自以为极稳,但是漏洞百出,就是个花架子,从他驾崩的七月十六日算起,到九月三十日的顾命八大臣被拿下,满打满算才74天时间,托孤所留下的政治班子就全完蛋了,这固然是因为小寡妇实在太有手段,但更多的也表明,咸丰皇帝真是个不中用的人,把中国历史上托孤的谢幕演出,演成了这个鸟样子。

(电影《垂帘听政》中的咸丰皇帝)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丰皇帝驾崩前不久,由太监搀扶着拟定了遗诏,让大臣当着众人的面写下来,然后自己挣扎着用了玉玺,完成了托孤的仪式。

遗诏很简单,立唯一的皇子载淳为太子,然后安排八大臣代替皇帝处理一切政务,可以行使谕旨拟定、颁发的权力并批阅奏章。这八个人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史称顾命八大臣。
图片(电影《垂帘听政》中的顾命八大臣)

同时,咸丰皇帝又担心八大臣没人管控,于是给两宫太后各一枚御印,并规定,日后一切诏书,都需要有这两枚御印才有效。这相当于用两宫太后去制衡八大臣。

但是问题是,该有的流程全都没有说明,尤其是这种互相制约的情况下,谁可以做什么事是需要big brother趁着自己说了算要明确规定的。结果这货什么都没说就赶紧死掉了,留下了巨大的漏洞以致于让自己的托孤面目全非。
按照八大臣的意思,两宫太后只是个盖章机器,所有的谕旨都是自己拟定,然后两位寡妇盖个章,走个流程就完了,她们不能对谕旨进行修改,更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外省的奏折也没有权力去批阅。

但两宫太后,主要是慈禧太后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掌舵的,八大臣只是水手,真正的船长是自己,谕旨当然要改,奏折也一定要看,八大臣的所谓“赞襄一切政务”是辅佐和参谋,并不是真正的代替皇权,否则这不都是董卓和曹操了吗?
而且这个遗诏中存在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皇帝近支全都没有进入政治决策层。当然,咸丰皇帝自己登基前和自己的弟弟鬼子六闹的很不愉快,他不想让老六获得权力,这个可以理解,但是问题是你自己除了老六,还有老五老七也是亲弟弟,此外自己的五叔也是实打实的亲戚,这些人你都防着,而选择了远宗,载垣是怡亲王系,初代怡亲王胤祥虽然在雍正朝时和皇帝关系极好,但已经是100多年前的事了,而端华和肃顺更是舒尔哈齐的子孙,和努尔哈赤系的已经只是名义上的亲戚了。这些人都进入了中枢,所有的近支自然心理不平衡,于是都选择加入了慈禧太后的阵营。

八大臣中,没有一个军职代表,全都是文官,而且最高也就是个协办大学士(肃顺),正港的内阁大学士一个都没有,你让一个协办大学士主持朝局,京中的大佬怎么会服气。

历来托孤,都需要有个军中势力的代表来平衡一切,甚至必要时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远了不说,就清朝的例子,顺治皇帝托孤时,选的四个人,就有军中代表鳌拜,我们都被《鹿鼎记》所蛊惑认为鳌拜是奸臣,但当时的风雨飘摇中,没有鳌拜,小皇帝还能不能坐稳龙椅快进到“擒鳌拜”都未可知呢。

咸丰皇帝他爹道光皇帝,死前托孤,知道安排僧格林沁来保驾护航,咸丰皇帝在这一点上的自信与草率,居然连道光皇帝都不如,这才给了小寡妇上位的机会。

肃顺这个人,性格刚硬,并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之前借着科考舞弊案和户部宝钞案排除异己,基本上把京中大佬全得罪了一遍,现在以为自己大权在握,完全没有想到去恢复一下和京中的关系,导致恭亲王顺利的收拢了京中的一切,至此,八大臣败局已定。
肃顺本能的讨厌慈禧,早在咸丰皇帝带着大家逃出北京的时候,肃顺就刻意压低慈禧和慈安的生活水平,等到咸丰皇帝病重,肃顺还建议咸丰皇帝仿钩弋夫人故事,赐死慈禧,要不是咸丰皇帝心软,就没小寡妇什么事了。

有这样的矛盾在前,慈禧太后和八大臣已成不死不休的局面,那么肃顺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动政变,抢先一步逼慈禧太后自尽,他们不敢,也不能,那么自己的结局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慈禧太后的计策并不高明,此时的小寡妇,还只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好学女青年,并不是后来那个玩弄朝局于股掌的老佛爷,她还要凭借鸡鸣狗盗的办法去走阴谋路线。她安排自己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去京城见恭亲王,次日恭亲王上折子要求来热河祭奠哥哥,肃顺很难不答应,只好同意,恭亲王化妆成萨满,偷偷见到了两宫太后。

慈禧太后以退为进,首先安排人提出因皇帝年幼,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自然反对,然后慈禧太后表示端华和载垣的职务太多了,让端华把步军统领交给醇郡王。步军统领就是传说中的九门提督,是北京城的卫戍力量,端华为了阻止垂帘听政,这里只好做利益交换,同意了慈禧太后的要求。

在京城的兵部侍郎胜保也已经加入了小寡妇和恭亲王的阵营,他下令让各地统兵的大臣没有召见不得前往热河。这些人中有大佬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都是肃顺的人,这就相当于是断掉了八大臣在军中的羽翼。
那一年九月二十三日,热河小朝廷开始回京,两宫太后表示自己是女人,和男人同行不方便,提出带着小皇帝先走。肃顺想着小寡妇走了自己眼不见心不烦,居然同意,他们自己的一切权力根基就是小皇帝,不把这个吉祥物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反而让政敌把他带走,肃顺他们这样的政治敏锐度着实感人,也让现在的读者目瞪口呆。

就这样,九月三十日,提前回京安排一切的慈禧太后下诏,要求除肃顺外的七名大臣先行入京讨论载淳的登基大典,然后轻而易举的抓住了他们七位,又让醇郡王带兵在半路抓住肃顺,彻底完成了清廷中枢的权力再洗牌。

慈禧夺权,史称辛酉政变,其实破绽很多,许多关键环节都是靠着对手的瞎眼而顺利过关的,慈禧太后一步步走的极险,只能说,顾命八大臣的能力水平非常的低,又被权力迷失了双眼,作出了许多骚操作,一步步的让自己从热河走到了菜市口。

当然,这一切的根源还在咸丰皇帝身上,所谓托孤,要不尊亲(比如道光皇帝的托孤),要不尊贤(比如刘备的托孤),但是咸丰皇帝这两条都没做到,他放弃了更亲的人选,更是选择了一些纨绔,八个人里面,只有肃顺勉强算是有才干,但是为人跋扈树敌太多,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托孤重臣的人选。咸丰皇帝选择了一帮这样的人,用人又疑,用两宫太后去压制他们,但又希望他们靠着“祖宗家法”和两宫太后互相制衡,自以为得计,然后安心死去,他对八大臣看走了眼,也小瞧了自己的那个老婆,从而最终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整个近代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8:13 , Processed in 1.08632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