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在其散文《老北京的精神》中,深刻描绘了北京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精神。通过对北京气候、建筑、人的性格等多方面的描述,林语堂展现了北京的美丽、宽厚和朴实,这些特质正是他所向往的。他认为老北京的精神是一种成熟的、欢乐的、强大的生活方式,预示着对所有价值的重新估价,是出自人类灵魂的一种独特创造。 林语堂认为,老北京的精神是自信的。我们就将林语堂时期的北京精神和现代的北京精神做做对比,看看今夕之间有什么变化吧。 1933年,鲁迅、林语堂、蔡元培与萧伯纳、史沫特莱等合影。 01 北京的魅力:从历史到现代 林语堂笔下:1949年之前的北京,以其开放性、包容性,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城之一,与巴黎齐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今日北京:现代北京不仅保留了历史的魅力,更以高楼大厦、繁华商圈和国际活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尤其是近年来,北京一方面保护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更新改造城市面貌。巴黎的塞纳河是该城市著名景点,而北京的亮马河改造,亮点颇多,被称为东方塞纳河。 02 城市个性与历史的演变 林语堂笔下:城市个性是历史演变的结果,永乐、乾隆等皇帝的历史,多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创造,共同塑造了北京。 今日北京:现代北京在继承历史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城市个性和活力。 要说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变化,建国七十年来的重要建筑,如十大建筑、改革开放后的建筑,也都印证了这些。北京不是一代人可以建设的,而是历史与时代的延续。 中轴线景山后街,有历史有现代的地标性建筑。 03 自然、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和谐 林语堂笔下:自然、艺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共同塑造了北京的个性,和谐统一。 今日北京:曾经走过一些弯路,近年来开始注重自然、艺术与生活的和谐。 北京其实具有天然的优势,北京只有20%的土地是城市,80%则是山水林田,前些年侧重于发展速度,这几年则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但是也有一些弯路,使得老城区的风貌被破坏,近几年则在弥补这些问题。 关于智化寺与银河soho,可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注重历史文化的说智化寺后面的银河soho太破坏环境。注重现代的人,则认为银河soho就像外星人建筑,很有创意。 04 建筑与民众生活的变迁 林语堂笔下:建筑群和宫殿吸引游客,而真正的魅力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尤其是穷苦百姓的乐天和自信。 今日北京: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并存,民众生活更加多元化。 关于个问题,只能说更加多元化。民国时期穷苦的百姓乐天自信,现在生活在北京的人是这样嘛?只能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 05 城市景观 林语堂笔下:尘土和宽阔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城市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凝重而有特色。 今日北京:城市景观更加现代化,高楼林立,交通网络发达,没有了土腥味儿。 有个外地来北京的朋友跟我说,他发现北京很干净,但是干净的有点让他不适应,我问他为何不适应呢,他说北京是一个没有味道的城市。不管乡土的味道,早餐的味道,或者是泥土的味道,甚至是马车的味道,等等,就是没有味道的一个城市。 06 历史文化保护 林语堂笔下:西山、古庙、清澈溪水和著名建筑如白塔、颐和园等,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活力。 今日北京:在城市扩张的同时,北京加大对周边自然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使之成为城市的绿色瑰宝。 在我看来,除了西山、白塔,北京近年来还有首钢冬奥园、长辛店大街等等,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有了新的特色。 首钢冬奥园 长辛店二七厂 07 服饰 林语堂笔下:居民主要是北方人,服饰颜色以暗灰和蓝色为主,节假日和春天时女性会穿上鲜艳的服装。 今日北京: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北京的人口结构更加多元化,服饰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 北京人总体上穿衣服是相对保守和质朴的,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慢慢的改变了风气,不过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人,最后还是回归了质朴的着装。大道至简的生活方式才是北京主流。 08 外国人与北京的关系 林语堂笔下:外国人对北京艺术着迷,同时对当地的幽默谚语和风俗感到困惑。 今日北京: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外国人与北京的关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外国人很喜欢北京,也觉得北京人最有幽默感,但是该困惑还是要困惑的。 09 北京的服务员 昔日北京:服务行业人员以其温和、有礼和创造性为城市生活增添色彩。 今日北京:服务行业更加专业化、智能化,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对于很多外地来到北京旅游的人来说,最希望听到公交车标准的北京话报地名,但可惜有时候服务的太标准了,从而导致京味儿欠缺。 当年李素丽确实是当年服务的标杆,可惜的是她后来当领导了,基层乘务员被黑衣保安所取代,公交车上问个路,十有八九回答不上来。 总结 林语堂时期的北京,以其历史沉淀、乐天知命的民众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展现出自信与魅力。现代北京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城市面貌现代化,生活多元化,服务行业专业化,文化交流频繁,总体上北京的硬件设施加强了很多,不论是纵向的与老北京相比,还是横向与世界其他城市相比。 但是,人的精神有所变化,积极的一面占一半吧。具体是什么原因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这里引用北京通州文庙的一句话,也许有一些启发: 各位读者,你觉得北京的精神,北京人的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现代人缺乏什么又比以前有何优势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吧 人划线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1.1004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