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大多听说过香妃的故事。香妃有“宠妃”和“烈女”两种传说。前者形容其“体有异香”,乾隆帝纳入宫中为妃。为博其欢心,乾隆命人在南海岸边筑“宝月楼”,以便她登楼眺望对面回回营的亲人和乡亲。后一说是清军在回疆平叛,香女被掠入宫。她矢志报仇,身藏利刃,随时准备刺驾。帝心不忍,遂筑宝月楼供其居之,以安抚回回营降众。太后恐帝迷惑,毒杀香女以绝后患。上述传说大多源于清末野史小说,以至戏剧舞台、电影,香妃风靡一时。 其实,宝月楼、回回营和香妃虽时间接近,却各有一段故古典儿。 先说宝月楼。所谓南海实为什刹六海之一,海中有岛曰瀛台。瀛台为明代旧景,只因晚清囚光绪帝而声闻朝野。清初顺治爷曾稍加修茸,康熙帝时常驾临,偶尔在此听政。那时,瀛台周边蓼渚芦湾,参差掩映,秋冬水风甚凉。瀛台虽有春明楼等景致,毕竟三面临水。水之南岸并无屏障,堪舆术讲究“藏风聚气”,此乃大煞风景。宝月楼因何而建,乾隆帝在《题宝月楼》说的很清楚:“南岸嫌长因构楼,楼临直北望瀛洲。”《御制宝月楼记》说得更明白:“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地既狭,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之。”该楼“鸠工在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即乾隆二十三(1758)年 图注:新华门旧影,刊登于《新北京》(1914年) 乾隆建宝月楼初衷是补景致之不足,“池与月适当其前,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楼。”如此说来,宝月楼还是乾隆赏月的地方!史料记载也恰如此。《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乾隆二十四、二十七、三十四、三十七年登宝月楼,作诗、韵5首,“满魄冰轮映举头”、“几曾玩月一登楼”,赏月、玩月、望月就有3首。《御制宝月楼记》洋洋洒洒600余字,也尽是“朝岚夕霭,神皋绣壤”的景致描写。 再说回回营。乾隆二十年,新疆叶尔羌部博罗尼都、霍集占兄弟自立“巴图尔汗国”,史称“大小和卓叛乱”。清廷派兵进剿。乾隆二十三年冬,清军在黑水营陷入重围。幸有回部首领鄂对解围,才反败为胜。转年再战呼尔璊,叛军大败。三月官军占和田,断叛军窜路。博罗尼都弃喀什,霍集占弃叶尔羌,败窜巴达克山。冬十月,博、霍兄弟被斩杀,霍集占首级送京城。至此,猖獗多年的西部分裂势力得以剿灭,天山南北大一统。乾隆帝“论剿贼功”,御赐助官军平叛或归顺朝廷的额色伊、鄂对、玉素布等各回部首领以爵位、品级与官服,史称“八爵”。其中叶尔羌、哈密等部,归入八旗建制,作为“居京之回部”。这就是“回回营”的由来。 额色伊为伊斯兰教圣裔,是大小和卓的同族长辈,在南疆地区威望很高。早在和卓兄弟准备起事时,他就坚决反对,并拦在马前阻止叛军出发。及至叛乱成势,额色伊率子侄避居柯尔克孜牧区。清军进剿时,他们配合清军进攻喀什等地。对平息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图注:民国时期刊物登载的回回营清真寺建筑及教长等图片。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御赐“居京之回部”以叶尔羌部为主,包括额色伊、图尔都、玛木特等首领,均被封“辅国公”、“世袭台吉”。居京回部隶属蒙古正白旗,并设办理回人佐领事务处。士卒与眷属归旗营安置,按月领取钱粮。其营址就在西长安街路南,宝月楼对面。乾隆二十八年三月,朝廷收到杭州织造西宁奏折,奉旨呈送杭州回回堂(即凤凰寺》房屋款式、地盘图及“烫样”(模型)等公事。原来,乾隆为维护回部信仰,在回回营内拟建“回人礼拜寺”。他数次下江南曾临幸凤凰寺,对回教建筑印象深刻,因此下旨命杭州织造西宁收集、奏报凤凰寺建筑特点以为参考。当年四月,北京回回营“回人礼拜寺”开工,当年竣工。该礼拜寺寺门临街,正对宝月楼。乾隆钦赐寺名“清真普宁寺”,是北京唯一一座国立清真寺。如今的回回营清真寺遗物无存,惟乾隆御制《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屹立原址。 最后说香妃。香妃或回妃、容妃,是同一个人,《清史稿》有确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正史记载不多,坊间传说又过于庞杂,即便故宫武英殿的《香妃戎装图》和《御苑春蒐图》(收藏日本)也不敢确定画的就是香妃。清史专家孟森(1868—1938),近代文博专家于善浦,对于香妃都曾有深入研究。在他们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清晰的香妃形象。 容妃,和卓氏,台吉和札麦女,世居叶尔羌,生于雍正十二(1736)年九月十五。她的家族是回部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故称为和卓。博、霍兄弟叛乱势起,和卓氏的叔叔额色伊、堂兄图尔都配合清军平叛,后被招进京受封晋爵。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四,和卓氏在图尔都护送下进宫,被封为和贵人。贵人在后妃八个等级中排第六位,时年27岁。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乾隆命兵部尚书阿里衮为正史,礼部侍郎五吉为副使,宣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三十三年十月初六乾隆命大学士尹继善为正史,内阁学士迈拉逊为副使,持节册封容嫔为容妃。 进宫当年,和贵人两次随驾出外哨鹿,策马戎装,颇受青睐。第二年,又随驾下江南,沿运河南巡至苏杭,沿途侍宴、观灯看花炮。册封容妃后,两次随驾东巡,游历山东、盛京、热河,随驾妃嫔六位,容妃身居众妃第二位。日常宫廷用膳容妃座次也在前。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十三日,午宴摆在热河澹泊敬诚殿,嫔妃座次分东西,西边容妃与十公主头桌同宴。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容妃生病,转年四月十九卒,宫中岁月二十八年,享年五十五岁(1734.10,11—1788.5.24),当年九月葬入裕陵妃园寝。1979年在清理清东陵地宫时发现“香妃”(容妃)头骨,经专家考证确定其遗骨无疑(《文物》1979年第11期)。 图注:民初袁世凯下令在回回营清真寺外筑墙,迫使寺门南移至安福胡同内。 宝月楼、回回营和香妃,三者之间有关联。都是乾隆二十三年之后的事,都是乾隆御批或降旨,都是“乾隆盛世”的一段佳话。但是,筑宝月楼、建回回营(包括清真寺)与香妃进宫没有连带关系。宝月楼是南海一景,供皇帝赏月。至于容妃是否随驾登楼赏月,史料无确载,隔街眺望故旧乡亲更谈不上。乾隆纳女为妃,是对和卓家族、回回营“八爵”的赏赐与笼络。 容妃与她的家族,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为民族团结做出了历史贡献。但是,坊间的野史传说和小说家们却演绎出一部薄命红颜、刺王杀驾的《香妃恨》。这些稗官流俗,纯属无稽之谈,正如溥杰先生所言:“指鹿雌黄误明事”。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38 , Processed in 1.09483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