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庙会繁华三百余年 匠作手艺享誉国际 —— 南城“年味儿”说花儿市

2024-6-10 23:4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满恒先 |来自: 故古典儿带闲篇儿

摘要: 明朝的嘉靖皇帝,原本的意思是要围着北京城再修一圈儿外罗城,没承想财力不支,只修了前三门外一边,就没了银子。老北京人管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和广宁门(清道光年为避皇上“旻宁”名讳,改为广安门)、广渠门围 ...

明朝的嘉靖皇帝,原本的意思是要围着北京城再修一圈儿外罗城,没承想财力不支,只修了前三门外一边,就没了银子。老北京人管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和广宁门(清道光年为避皇上“旻宁”名讳,改为广安门)、广渠门围起来的这片地方叫“南城”。几百年的岁月浸润,南城称得上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南城的锦绣繁华始于清初。“正阳门前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日下旧闻考》)到了近代,廊房头条炉房传来拉风箱化银子的呼哒声,门框胡同的爆肚冒着缕缕热气儿,更显“京师之繁华,莫过于此。”琉璃厂的锦绣源于灯市和书肆的移来。“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帝京岁时纪胜》)时至今日,琉璃厂店铺仍是一家挨着一家,里面摆着古籍善本和商彝周鼎,透着一种书卷气、文化味儿。天桥的热闹也就是百多年的时间。用“百业云集、百戏齐陈、百味人生”来形容老天桥一点儿也不为过。

春节前后,南城是老北京最热闹、最有“年味儿”的地方。一进腊月门儿,直到二月二“龙抬头”,南城的庙会一个接着一个。“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燕京岁时记》);各处会馆的戏园里,上演着财神会、文昌会的戏文;而首创烤鸭的“便宜坊”和名人雅士云集的“广和居”,早已高棚满座。崇文门外花儿市的“年味儿”透着老北京的一种另类文化和民俗品位。

 图注:《明代京城花儿市地区图》(选自1752年北京皇城图)
明初的花儿市一带,处于北京城的东南郊,叫神木厂大街。那时,重修北京城的木料都囤积在这一带(《北京街巷名称史话》)。到了嘉靖年修了外城。南城共划六坊,花儿市一带属崇北坊。该坊有铺户322家,仅次于前门附近的正东坊和正西坊,而且就集中在花儿市一带(《宛署杂记》)。清雍正年的花儿市是京城四大庙市之一(除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外,还有火神庙市)。清中叶以后,花儿市的铺行骤增,尤以手工业日见发达。

 图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花市儿大街

匠作及手工艺品之所以落户花儿市,原因有三:一是清初颁布禁革编审行役的政府令。原来,宋、明以来一直推行“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明史》)的政策,《明会典》甚至规定“匠户二等:曰住作、曰轮班。住作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输罚班银六钱,故谓之轮班。”此外,还有对匠户“三年编审”的详尽条文,称为“编审行役”。到了“顺治二年,免直省京班匠价,并除其匠籍”,“乾隆三十七年,停编审造册”,“不许分毫取之铺户,其历来相传铺户姓名册籍,但有存者,俱令焚毁。”(《清史稿》);二是八旗兵占了内城,“闲杂人等”一概赶到了南城,铺户和匠作也不例外;三是崇文门因为“五方物产,九土财货,莫不聚集于斯”(《崇文门税关德政碑》)而年收税银巨万。可见当年崇文门外客流与货流的丰沛。
以上三条让匠人们在花儿市获得了自由发挥才艺的空间。清中叶以后,玉器、料器行异军突起,并渐成规模。那时,上头条、三条一带的“玉作”里,“沙——沙”的琢玉声昼夜不停,许多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就出自这些匠人之手。“葡萄常”用玻璃做的葡萄还挂着一层霜儿,引得人恨不能揪下来填进嘴里。花儿市的手工艺品多透着喜兴气儿。早年,花儿市的街面上有不少前店后厂的老鼓铺,有点名气的字号叫“元成德”。门前的幌子是一串大小不一的鼓。风起时,幌飘鼓响,煞是招人。黄家店一带有许多旋活作坊,旋床子上除了制作线轴、木柄等日用品,大量的是空竹轴、陀螺等“耍货儿”(儿童玩具)。

 图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街面的卖纸花的摊位

花儿市最喜兴的手工艺品应该是花儿了。花儿市因花儿得名,所以老北京口语中的“花儿市”必有“儿”,不然就没了北京味儿。花儿市产的“京花儿”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过金奖。“京花儿”因制作逼真又叫“像生花儿”,是北京独有的手工艺品。花儿因材质分绢、纸两种。绢分绫、缎、绒,有头花、襟花、夹花等不同之用;纸分瓶插、盆栽、扎圈等多种形制。花儿市制花儿业兴盛时多达五、六百家作坊(也有千家说)。“姑娘爱花儿,小子爱炮”是老北京的民俗。文献上说:“彼时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俗,其中尤以梳旗头之妇女,最喜色彩鲜艳、花样新奇”的像生花儿。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说,“我”降生在腊月二十三送灶过小年时,已经出了阁的大姐顾不得“快到年节,还没有新的绫绢花儿”,赶回娘家参加“我”的洗三典礼。您瞧,花儿市的花儿不但捡着精品送进大宅门和皇宫,也是小门小户人家过年的必备年货。

图注:上世纪二三、寺十年代北京头戴绢花的妇女

新春的鞭炮响起来,小小子儿坐在门礅儿上摇着拨浪鼓,什刹海的冰面上陀螺被抽得滴溜溜转,胡同里传来抖空竹的嗡嗡声,还有那满城尽戴红绫花儿的大姑娘、小媳妇。这就是北京的“年味儿”。这“年味儿”中分明有着花儿市的工匠们那一份辛劳。他们是老北京“年味儿”的制造者。

图注:小小子儿坐门墩 摄影:“老前门”(蔺鑫元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编辑 白颖
作者简介:满恒先,男,回族,世居北京,出生于北平后门桥。做过工人,当过企业报、行业报编辑、记者、主编20余年。曾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文章内容多以北京民俗地理,古都风貌为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8:22 , Processed in 1.07894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