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酒仙桥孩子的夏天

2024-6-12 15:38|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bj老张哲学|来自: 老张解忧坊

摘要: 夏天快到了,曾经酒仙桥的孩子有和其他地方孩子拥有不一样的夏天。夏天是从收完麦子开始的,三夏劳动一结束,夏天就来了。酒仙桥是电子城,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基地,跟收麦子有什么关系?当年,麦收是天大的事,农民收 ...
夏天快到了,曾经酒仙桥的孩子有和其他地方孩子拥有不一样的夏天。

夏天是从收完麦子开始的,三夏劳动一结束,夏天就来了。酒仙桥是电子城,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基地,跟收麦子有什么关系?当年,麦收是天大的事,农民收麦子叫三夏,全社会总动员,草帽、镰刀、手套、绿豆汤齐上阵,男女老幼都得跑麦子地里割麦子、拔麦子、拣麦穗儿,颗粒归仓,不能给小鸟留下一粒粮食。这么重要的大事,酒仙桥人能缺席吗?酒仙桥的孩子们能缺席吗?

参加完三夏劳动,就该期末考试了。文革时代的教育本来就是糊弄人的,考试更是走形式,大部分考试开卷考,考试的时候可以翻书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抄,最后,老师干脆把答案写黑板上,毛主席说了,抄一遍也是好的。

学校的考试一结束,酒仙桥孩子的夏天就开始了。

现在的夏天过得多舒服,电扇、空调、冷饮、啤酒、烤串,一点儿感觉不到闷热难耐的苦夏。小时候的夏天,只有一张凉席,一把芭蕉扇,外加水管子里的凉水。酒仙桥的孩子还有一条游泳裤衩或者游泳衣,还有一根儿竹竿儿。

夏天,一定跟水有关系,游泳、戏水是当年夏天纳凉不二的选择。酒仙桥孩子普遍会游泳,就跟酒仙桥游泳池多有关。酒仙桥这边有电子游泳池,大山子那边有751游泳池,另外506厂和738厂还有内部游泳池,让大部分酒仙桥孩子有机会下水‘扑通’,既可以纳凉,也掌握了一点游泳技能,凭这点儿游泳技能跑到北戴河就敢冲浪了。除了正规的游泳池,酒仙桥周边还有不少河流和窑坑,是男孩子们游野泳的好地方。当然,游野泳风险比较大,每年夏天都会淹死几个孩子。

现在,一说北冰洋汽水,一群老家伙摇头晃脑:老牌子了,姆们小时候就有,说的跟姆们打小就喝似的。说实话,姆们小时候谁喝得起北冰洋汽水?别说北冰洋汽水了,三分钱冰棍儿有几个吃得起。老张同学大平家里富裕,他妈每天给他三分钱上学路上买一根冰棍儿。凭着一根三分钱冰棍儿,五六个孩子围着他走一路,每人嘬一口都是幸福。当年吃冰棍儿谁奢侈地咬着吃呀,都是一口一口慢慢地嘬。就在那个谁都喝不起北冰洋的年代,酒仙桥孩子又有福利了。当年酒仙桥的大企业为了职工防暑降温,竞相开始自制汽水和冰棍儿。为什么说‘竞相’?酒仙桥因为大企业集中在一起,又都是四机部直属的企业,大家在工作上未必攀比,但是福利上一定攀比。这个厂发电影票了,那个厂做冰棍儿了,大家一定回自己厂里提意见,给领导制造压力,人家发电影票了做冰棍儿了,咱们也必须发电影票也要做冰棍儿。所以,那些年酒仙桥的企业都做汽水做冰棍儿。厂里职工有汽水有冰棍儿,家属们自然沾光,有些家长提着暖瓶往家里打汽水,有些孩子偷偷溜进厂里喝汽水吃冰棍儿,这样的福利,酒仙桥孩子独有。

夏天的露天电影也是酒仙桥一道风景。本来酒仙桥有三个电影院,看电影也算是很方便了。到了夏天,各单位还要在楼宇间、空旷地放一些露天电影,也是酒仙桥人纳凉的一种方式。看露天电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没有正式通知,全靠口口相传,因此也常有以讹传讹,拿着小板凳大老远跑过去了,遇到不少人往回走,忙问:前面有电影吗?有呀。什么电影?战斗英雄不拉幕。嘿,新电影,孩子们信以为真,结果白跑一趟。

住在平房的孩子因为靠近亮马河靠近农村,夏天又多了几样乐趣。过去的亮马河是弯曲的,有宽宽的河堤,河堤长满了水草,水草里有小鱼小虾蝌蚪等小动物。一个竹竿儿,一块网子,几块馒头渣,小鱼小虾小蝌蚪就抓到了,放在罐头瓶里养着,再放几颗水草,每天观察,对启迪孩子对自然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只可惜,那个年代谁拿孩子当人呀,聪明的孩子都耽误了。

当年的孩子普遍亏嘴,亏嘴的孩子看见啥都往嘴里塞。老张不止一次听到,不少人看到家里的肥皂误当成饼干塞嘴里的故事。除了把肥皂当饼干,夏天孩子们走在乡间,看到田埂上的野草,有一种叫‘酸不溜’的,揪几个放嘴里咀嚼微微有一点儿酸味。游泳回来经过小树林,有一种深紫色的小果子,孩子们叫野葡萄,只要被孩子们看到,必定狼吞虎咽塞嘴里。还有一种类似蓖麻的植物,把籽儿掰出来,毫不犹豫吃下去,也不怕中毒。当然,每次经过农村菜地时,只要附近没有农民看护,西红柿、黄瓜不用说了,连茄子、柿子椒也不放过,一定快速摘下来放嘴里。农民房前屋后的枣树是孩子早就觊觎的美食,孩子们会趁中午农民午睡,他们家狗也热得没精神的时候悄悄爬上枣树,偷摘还没有成熟的枣。爬枣树最大的风险还不是午睡的农民和没精神的狗,最大风险是枣树上的痒辣子,一旦被这种小昆虫蛰一下,要命的疼。

当年没有冰箱,致冷完全靠冬天贮藏的冰块。路上常有马车拉一车冰块经过,孩子们每每看到拉冰的马车心里就乐开花了,故作镇定假装没看见,其实手里早就攥好一块石头,尾随马车后面伺机下手。一旦车把式不注意的时候,用石头猛砸冰块,砸下几小块冰,也不管干净不干净,迅速塞嘴里解暑解馋。冰含在嘴里吃得正美的时候,车把式一鞭子抽过来,抽到哪儿算哪儿,自认倒霉。

孩子们除了可以游泳、可以跑到厂里偷喝汽水、可以去河边抓小动物,去农村偷菜偷枣儿偷冰,百无聊赖的时候也会聚在一起打扑克、抓籽儿,听《向阳院的故事》,坐在门口发呆,听大杨树上禅的鸣叫,看蓝天上漂浮的白云,猜想那片白云上有没有孙悟空,疑问夕阳西下后那个大太阳是不是落到山里了。

那年夏天,依然是闷热的夏天,职工医院门口大杨树依然矗立,一墙之隔的游泳池依然散发着氯气的味道,姥姥就在那个最闷热的季节住院了,然后在职工医院离开了人世。小孩子不懂啥叫离世,以为都是大人们的游戏,游戏结束了,姥姥就会回来了。五十多年过去了,老张依旧等姥姥回来。

每个人感受着自己的夏天,当年酒仙桥的孩子有与众不同的夏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7:59 , Processed in 1.12516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