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林沁 清咸丰间僧格林沁花园坐落在京西海淀镇南倒坐观音堂北侧,全盛时它与礼亲王花园相对(礼王园在路西、僧王园在路东),清震钧在《天咫偶闻》一书云:“海淀镇旧日士大夫居第多在灯笼库一带,朱门碧瓦,栋连甍,与城中无异。” 僧王园约建于咸丰年间,他死于1865年,系蒙古贵族,博尔济未特比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25年袭科尔沁郡王爵,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成为皇帝左右亲侍,因而受宠。1855年三月,他率领亲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攻陷连镇,受封为亲王。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开始他败于大沽口,后天津不攻而陷,退至杨村,9月联军进攻通县南张家湾,再败于京东八里桥。1865年9月他在镇压山东捻军高楼一战中,所部全被捻军歼灭,他被击毙。 僧王园占地面积约三十余亩,是一座府邸兼有园林的布局。东西园门外,建有起脊大式门楼各一座,进门建东西三楹小式宫门,外墙用虎皮石垒砌,内墙为白皮粉墙,上砌泥鳅背,底出灰色围边。进门铺砌方砖甬路一条,正北建歇山式园门三楹,门前摆置武职官上马石各一方,朱红漆园门,上镶金色铜环一对。门东西两侧出八字形影壁,壁面镶嵌牡丹团花砖雕各一面,影壁东西建有旁门各一,影壁系按居住者的地位而设的。因此大者为八字影壁,次者为一字影壁,再次者在对户宅的墙上,用壁面映出方形照壁的形状。 僧王园照壁系用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十分华丽。进园门院落宽阔,正北建歇山顶大式九楹大殿,名曰穿堂殿。东西配殿各三楹,过穿堂殿为二进院落,正北建歇山单檐大殿五楹,顶出鸱吻,四垂脊有脊兽五,筒瓦布顶(俗称黑活尾顶)。三进院落正北建正房五楹,东西稍房各三间,东西建小式穿堂门各三楹,出门可达东西园区。中路东侧,有三进跨院一处,建筑布局各不相同,前院为四合,中院为缺三合,实际只建北东房各三间,后院正北建小式穿堂门三间,东西建配房四座,各三间。跨院东为东园区南部。西建粉墙一面,沿墙叠置太湖石山群峰,山势高低连绵起伏,峰石参错,空而雄浑,似幽谷深邃曲折,中藏洞屋、崖道,宛自天成。南建轩五楹为卷棚歇山顶,南出抱厦三间,北出后厦一间,名曰“抱石山房。”轩东建曲廊十三间,折而北有亭一座,为单檐四角,亭建高台,登亭可览全园景色。过亭往北沿廊折而西有堂五楹,前出廊,院中植西府海棠数十株,每至花期,枝干挺拔,花蕾嫣红小巧。出南园沿园路往北,为北园区。正北建大式垂花门一座,门东西为半壁廊,外开什锦花窗,折北见东廊随势曲折,西廊径直,正北有楼一座,歇山顶七楹两层,此楼为园中最高最大建筑,东西建配房各三间。两侧楼平舒展屋角又起翘。楼后正北建后厅五楹,西出稍房四间,东为曲廊,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后院植苍松翠柏数十株,四季长青,幽静雅淡,故不以绚丽花木而夺其景观,楼势更显得雄伟壮丽。楼后东北侧,辟别院一处,正北有堂三楹,东出稍房三间,西出廊。有两进小院落,为昔日僧格林沁书房。前院正北建三楹两卷鸳鸯式书房六间,西北建折角游廊,折而南达单檐四角方亭一座。西出跨院,正西粉墙,中开月洞门,院四周叠置太湖石假山,山势不高,错落有致。书房室内以隔扇分间,雕刻精美。还有博古架、书架、屏风,文物图书。石林中植幽篁数丛,翠绿挺拔,微风吹拂,一派生机景象。后院东北角,建单檐四角方亭一座,院中植紫丁香花。小园四周粉垣环护,游廊相接,翠柏遮堂,确为一处幽深之地。出小园往西行,沿一条山边小路,两旁花木繁茂,枝叶交荫,如盖如幄,前列小山,疏峰灌木,离离相映,苍松翠柏,蟠屈成屏。在不远处山边,建有三楹山神庙一座,因僧王园旱园缺水,故尔供奉山神,而忌供龙王。庙旁树旗杆一根,高高杆顶,悬挂着黄色幡旗,朱红色的墙身,给园中增添了佳色。因僧格林沁是亲王爵,故园中建筑画栋雕梁,均油饰紫红色,只有这座山神庙庙墙油饰朱红色,它又建在园区中央。过山神庙往西,迎面一处环山,山环西部封闭,东部较为敞开,中辟清池,池四周叠置群峰,布局多组建筑,点缀轩馆亭阁,游廊复道周联,以树木花墙将空间相隔,造成有层次,富变化的景色。进入山口水际边,有水榭三楹,窗扉不镶,可四面受景,翠羽飞鸣,金鳞濡沫,心与景会,鱼鸟亲人,令人真作濠溪间想,榭名曰“水木自亲”。榭四周叠置京西产青云片石假山,峰临水际,峭峻多姿,几株高大翠柏生长繁茂,交枝接叶,彼此掩映。榭前为一泓池水,池西一道曲折泊岸,将东西两池相隔,中开水口,一座白石曲桥,横跨南北两岸间,西部大池西岸,中建三楹两卷水轩一座,前出白石月台,四周围以雕栏。从轩往南可以步曲廊达四角单檐小亭一座,亭前后散置山石,青山碧水,景色极佳。亭名曰“碧漪”。从轩往北步曲廊,一道向西北可达三间山房,一道向东北可达四角方亭一座。亭北山麓叠置假山一座,将小亭封闭其中,每当夕阳晚照碎影满亭,石缭间松柏青翠,曲岸断续,水口湾环,泉仿佛出池中,水汇聚于池内,故取水贵有源之义。园北为山区,高低起伏山峦横卧东西。池南有院落二,西部为车库马厩,东部为僧王园总管居住之处。山区遍植果木,每至中秋,果实累累,压弯枝头。 僧王园以府邸兼有园林之布局,中路庄严雄伟,东部为园主人寝居之所,兼有内园之功能,主要由四处大小院落布局组成。在不同建筑空间,叠山布石,种植各贵花木,幽篁,景观布局有法,建筑物务求精巧雅观,园路曲折委婉,峰石玲珑峻峭,使园景明洁,宁静,小中离大,分和自如,达到步移景移之意境。 西部充分利用自然空间,挖池堆山,围岸边布局建筑物,摆山置峰,填补自然空间,谓假山似真山,数峰突起,冈埠断堑,似续不续,变幻顷刻,将空旷水域封闭其中,恰似独峰依云,秀映清池,而确有奇峭二字。西部园景主要突出散中有聚的手法,以极小限度的建筑空间,达到览之有物。总之,该园既清新,又野趣。与礼亲王花园在景观布局上,有着很不同之处。 僧格林沁死后,园中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逐渐倾废了。民国初卖给同仁堂乐家为业,在园中辟药圃、果园、养鹿。北京解放后,划归农业部占用,上世纪90年代彩和坊小学中遗存的古建筑,不是僧王园原有之建筑,系乐家购置该园后修建的。但昔日园中之山系、湖石仍有遗物和遗迹可觅。 僧王园在京西诸王公花园中,虽为旱园,但其景观布局,具有独特风格,仍不愧为一座名园。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10 , Processed in 1.10889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