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积水潭的“野趣”

2024-6-20 09:1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云臻|来自: 燕舍谭

摘要: 五十多年前的北京积水潭,可不像现在这么整齐清洁,而仅仅是偏处西北城隅,无人注意的一片水潭而已。据说从前这里曾经繁荣过。而现在也发挥着它的作用。只有当二三十年代,才是那样无人理睬。不过那一时期,我个人对 ...

      五十多年前的北京积水潭,可不像现在这么整齐清洁,而仅仅是偏处西北城隅,无人注意的一片水潭而已。据说从前这里曾经繁荣过。而现在也发挥着它的作用。只有当二三十年代,才是那样无人理睬。不过那一时期,我个人对这块地方发生了兴趣。因为它虽地处城市之中,却具有郊外的野趣。它有湖水,有塘坳,有蒲芦,也有林木。如果你不苛求,这里也有一座“山”。当然,你也可以称它为“土阜”。另一方面,这块地方,绝少居民,沿湖左右,看不到一处人家(但附近不远,则是一个密集的居民点)。正因为没有人家、没有商店,行人也少,倒成了城市中换换空气的理想之地。

  提到这个积水潭,就谈到元代所开的“通惠河”在城里停泊南来漕运粮船的那个积水潭。不过当时水域广阔,并不像后来那样,只是一个小潭。据说,元代在大都城内的水域,自西北斜向东南,呈一个带蔓的长条茄子,就是北京叫做凉水茄的,有长长的柄,大大的肚。上游通长河,下游直到宫墙外,通称“海子”。绕宫墙东行,南转直到二闸,就是通惠河的水路,到通州就与大通河汇合。

  自明永乐年改建北京城,填没金水河,废通惠河,缩小北城,扩展南城,积水潭水域也发生极大变化。全部水域,被分为三个部份。西北的积水潭,只剩下一个不规矩的长三角形;中部大片水域,由于城市建设,面积受到影响,被割为一长段,东部到银锭桥为限,西面还夹着德胜门桥和德胜门大街,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后海”;前海则是后来的什刹海,也只剩一个胃形水塘。东行河道,全部不存了。(遗迹可由地名测知,如“东不压桥”、“沙滩”、“南北河沿”、“骑河楼”都能证明当年河流走向。)明代的北京建设,力求整齐壮观,但对元代的水利系统,破坏很大。我少年时所见到的积水潭,只是一残留的塘坳。不过,清朝末年,这里还是一般文士流连聚会之所。当时湖名净业湖,湖塘南边有一名刹“汇通祠”,附近还有一座净业寺。但当我常去的时候,这些遗址都不见了。至少我个人也没有走遍探求过。只是潭的西侧,隆起一座小土阜。高不过二三十公尺,旁边也有些山石树木点缀,前后各有磴道可登,顶部平坦,居中还有一座小小的佛寺。从山门到正殿,只一进。不过一座小四合房大小,总面积看起来也不过百十平方米而已。我发现这块幽静的地方,常常来玩。路并不太远,只要到新街口来,总要抽空到这里来走一走。夏天更是要来此纳凉半日。认真说来,当时这个净业湖已毫无游赏的价值了。从西岸转到北岸,虽然垂柳依然,但掩不住它萧条冷落之象。湖边芦苇丛生,蒹葭零乱,而且多处污秽不净,甚至成了垃圾堆,这些都可以在老舍小说中领略到的。南岸我没走过,不知当时通不通?东望,只见万树笼烟,一片迷濛,只有一二只采菱藕的小船荡漾而已。因此我的活动,只限于湖的西北两岸,还有那个小土.

  我题中所谓“探幽”,幽趣就在这里。不管是晨是晚,绝碰不到一个行人。小小的那座佛寺——我们估且也称它为“净业寺”吧,位居山顶中央。环寺走一周,也等于环山一匝。寺门总是紧闭不开,连个小沙弥也没露过一次头。我年纪轻,不惯与佛门接触,从来也没想到敲敲门访问一番。庙门外山石之上,是我的游憩之地,宽绰平坦,除树木外,只有一些山石,错落有致,而且都很光洁。

  正面山径,有一棵较大的梧桐树,非常丰茂,盛夏的浓荫,尤为喜人。我每次来,坐在寺门外,树下石边,面对湖光,安坐读书闲眺,不必担心有人打搅。

  这座小庙,我虽没进去过,也曾沿着庙墙兜过一圈,费时不过二十分钟左右,而且是慢慢踱步。转到庙后,后墙正中,发现  一座稀见的点缀,一座“殒星石”。这颗据说是殒星石的石头,元代就有,下面用一座雕刻精细的石座安嵌住,星体玲珑剔透,呈不规矩状。石座上说明此石殒落的时间情状。可惜我记不真切了。

  星石高约一米余,直径最宽处,约六十厘米左右。连底座计算,高可达二米有余。人立在旁边,举手可达石顶。这是否确是一块殒石,当然无法判定,但仅从外形石质上看,的确不像一块普通山石。其色黝黑,像个炼过的焦炭,大概由于人手不断抚摸的结果,突出的棱角处,都变得光滑。有了这块小小的殒石,给这个小小的山、寺,平添了不少生机。

  我喜欢来这块地方,我觉得一年中两个时季最宜。其一曰:宜春晨,特别是早春二月末,更特别是早春的春瞑。那春阴漠漠,带雨尤云的天气。此际,春涨初平,又没有芦荻和水禽的干扰,一派碧波潺湲,粼粼泛漾之态,别具情趣。沿堤嫩柳乍舒,娇黄莹目;堤外春草渐滋,芋绵挂足。脚踏处,春泥乍涴,有软绵绵地轻快之感。此时真可谓景物清新,生机满目,绝非公园中繁华似锦的春天盛妆之景可比。到春深,这里又是个垂钓的好去处,这里人少,树多,鸟也多。一边垂钓,耳边听着不同的鸣声,早春可听到莺声婉转,晚春可听到啼鸠,听到远远的鹤故声,那就是春深了。

  其次曰:宜秋晚,不是早秋,而是暮秋;不是秋晨,而是秋晚。那时坐在山石边,水塘畔,面对堤上的残条疏柳,水面上的败苇枯荷,山坡上的萧萧落木,林间的噪晚归鸦。在那寒云四合,暮烟凝紫的时刻,领略那一番萧疏冷落之象,使人在感情上有深深的起伏。这种逸趣,是在繁华闹市之中领略不到的。这就是我曾对当年的积水潭的景象久久不能忘怀的主要原因。

(该文写于上世纪90年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1.07575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