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圆明园建筑彩画追述

2024-6-21 16:0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仲杰|来自: 木衣锦绣

摘要: 今天是王仲杰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谨以先生生前2023年3月完成的最后一篇公开发表文章缅怀先生为中国官式彩画保护与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原文手稿由纪立芳、杨红、赵鹏、陈彤誊录校核;篇章结构及注释由杨煦整理, ...
今天是王仲杰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谨以先生生前2023年3月完成的最后一篇公开发表文章缅怀先生为中国官式彩画保护与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原文手稿由纪立芳、杨红、赵鹏、陈彤誊录校核;篇章结构及注释由杨煦整理,手绘图说明文字由梁慧淇识读,承曹振伟惠赐意见。

原文发表于杨煦主编:《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香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024年),页58–65。经作者家属授权全文转载。
本文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科学认知与本体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YFC1522400)之课题「明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功效性系统评估方法研究」(2020YFC1522401)的研究成果。

前言圆明园在雍亲王胤禛(1678–1735年)京郊赐园的基础上,历经康熙(1662–1722年)晚期和雍正年间(1723–1735年)不断扩建,以及乾隆朝(1736–1795年)进一步增建,在规模上体现出御园的地位。但同时,又不拘泥于既成规制,而是赋予多方面新意,汇集南北方造园技艺的精华,甚至添建一组欧式洋楼,成为中西合璧的一座皇家园林。唯不幸毁于战乱,目前地上建筑原物仅存几座。

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笔者拟依据有限的资料,对圆明园建筑彩画作复原研究。此项研究不可将视野局限于圆明园。它与紫禁城、皇城内的三海以及相邻的园林、寺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拓阔分析视角,才可能拼接出历史原貌。由于专业所限,笔者仅能够做些追述。所谓「追述」并非是漫谈、设想,而是依据相关史料、仅存的遗迹,和同期、同一区域的相关旁证,方可言之有物。

这项研究的主要依据是有限的几座建筑遗存、一些旧照片、清廷如意馆画家们所绘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圆明园内工则例》、《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等文献。

两处幸存彩画的分析圆明三园中,仅有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内正觉寺的部分建筑幸免于难保存至今,1 其中山门和西配殿的内檐老彩画依然存在。因此,可以从此处的老彩画调研分析入手,从中获得历史信息,而后带着这些彩画信息去阅读文献,有助于我们对圆明园原有诸种彩画的理解。

正觉寺的山门、西配殿(西五佛殿)的现存老彩画,皆为「龙锦方心墨线大点金」,其纹饰、设色、绘法、特征众多而且鲜明(图1)。

图 1 正觉寺西配殿内檐清中期彩画原状。

由现存彩画可识别出的主要特征包括:方心端头的造型,
    找头部分的旋花
旋眼造型
二路瓣呈迭压型。起头的两个头路瓣,部分绘成如意形,不绘仔栀花,方心中的宋锦为「八达玛」,框内绘简化的白色灵杵纹。盒子内分别绘白地墨线触边式玉做西番莲,以及香色地烟琢墨拶退西番莲与灵杵相结合的纹饰,白地开墨异兽,岔角水涯纹或卷草纹(图2)。综观种种细节,这种彩画具有典型的清中期风格,是圆明园全盛时期的遗存,它还带有藏传佛教内涵和外来文化成分,是我们解读历史文献的钥匙。

图 2 正觉寺西配殿内檐清中期「龙锦方心墨线大点金」彩画设色绘法。

旧照片的彩画分析

咸丰十年(1860年)的火焚并未将圆明三园全部建筑烧毁——至少廓然大公、濂溪乐处等景区尚有完整的木构建筑幸存。现存一张1882年前后拍摄的旧照,为濂溪乐处「慎修思永」殿背面,清晰显示其檐下彩画样式为西番莲包袱心苏画(图3)。

2图 3 濂溪乐处之「慎修思永」殿背面旧照。谢满禄 (法国,1849-1936年) 拍摄于 1882 年前后(供图:刘阳)。

《圆明园内工则例》彩画样式复原

《圆明园内工则例》系乾隆六年(1741年)为修理圆明园而编撰的工程造价核算法则的抄本,现藏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3 全书共计十六卷,按照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十三卷为第一部分,记载料限和工额;卷十四至卷十五为第二部分,记载料值;第十六卷为第三部分,记载各种材料定尺的重量。4

《圆明园内工则例》的第八章为〈圆明园内工画作现行则例〉。5 该文献中不仅包括圆明园,还记述了紫禁城、皇城内三海、京城内雍和宫等处的彩画,有些名实不副。除去这部分,剩下的记述很少记录某殿采用何种彩画,多只记录彩画的构图、绘法;而重复记述的占很大比例,表述文字亦比较杂乱。例如,「苏做」二字写于条目之首,也有写在文字之中;又如,部分记述中对纹饰、施色、绘法的记述比较详细,但未明确表示该纹样在梁架上的具体位置。

尽管该文献存在这样的不足之处,但它记录的信息非常丰富,是研究清中期官式彩画的资料宝库。当中共记各种彩画方案六十余种。其中苏式彩画(该文献将苏式彩画称作「苏做」)最多,占大部分。本文仅从中选择最关键、最典型的几种彩画做些分析。

《现行则例》中所记述的第一种彩画,名曰「合细五墨沥粉金龙方心」,其称谓与清早期颁布的《工程做法》中所记第二种彩画「合细五墨金云龙沥粉方心,青绿地仗,上五彩」很相似。除去众所周知的青绿地仗,以及不太好理解的「五墨、上五彩」等语,余下的是「合细」二字,按笔者分析,是指这种将各种彩画最精微的元素合于一体的一种彩画,是当年的称谓。清代晚期,沿用谐音,称其为「合喜」;民国初年,学者和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画匠,将其改写为「和玺」,达到去俗雅化的境界。尽管称谓一变再变,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和玺彩画(图4上)。

图 4 上:《圆明园内工则例》记载梁枋大木彩画「合细五墨沥粉金龙方心」;
下:雅五墨花锦方心彩画 ( 按正觉寺西配殿现状绘制 )。

《现行则例》中第十种彩画名曰「雅五墨花锦方心」。从记述文字不难理解,该种彩画的框架纹饰造型主要特征在于方心的纹饰组合方式,采用了花卉与锦纹相匹配,花卉与锦纹都有值得推敲之处。如:花卉是绘在绿色地上的,但枝叶不完全是纯黑色,花萼为浅绿色,意在追求韵味。锦纹多采取编织锦。此时除宋锦之外,其余的锦纹分别称「宫锦」、「龟背锦」,绘制编织锦比绘宋锦要费工许多。因此可以推断,清早中期之所以在小点金雅五墨6 的方心中采用编织锦,意在体现「低中见高」的意境。圆明园相对次要的建筑上绘这种彩画是顺理成章的。到了清代晚期,这种彩画就弃之不用了(图4下)。

《现行则例》第七十七种彩画记载为:「配殿上架大木彩画沥粉金琢墨夔龙博古方心,苏做宋锦红福流云找头,博古花卉流云剔青绿香色藕荷色地,退嵌压老色。找头,合(盒)子箍头,楞线、沥粉贴金,退嵌压老色。」该项记述中的「退嵌压老色」做法难懂。「剔」青绿地做法,笔者个人理解是先绘博古、花卉、流云,后填地。该记述有些错别字,比如:藕荷的「荷」字,不应写成「合」字。该种彩画为:「金线、金琢墨拶退夔龙博古方心,宋锦、红福流云找头,花卉盒子方心式苏画。」不足之处是,未记盒子内的纹饰,笔者依据文中的「花卉」字样,推测部分盒子内绘花卉;垫板所绘纹饰式样也缺乏记载(图5)。

图 5 金线金琢墨拶退夔龙、博古方心,宋锦红蝠流云找头,花卉盒子方心式苏画。

《现行则例》第一○七种彩画,记载东所正房、中所游廊彩画为「苏做大青石绿米色地夔龙香草博古方心,找头集锦金扇面,斗方山水人物花卉博古,箍头哨青楞线贴金」。该记述文字中有「集锦」二字,值得推敲。这指的并非扇面一类的构图,而是泛指扇面、斗方这两种相组合的意思。该项记述较为清楚,是一种「点金方心式苏画」(图6),与北海澄观堂东侧门的清中期墨线方心式苏画相近似。

图 6 点金方心式苏画

《现行则例》第三十九种彩画为「彩画苏做,搭青袱海屋添筹,金边沥粉贴金,西番莲中心楼,沥粉贴金找头博古宫锦青绿汉文式箍头楞线沥粉贴金」。据笔者所知,最早在袱子内绘寓意长寿的海屋添筹搭袱子苏画。此外,北海玉兰轩东西配殿,在清中期也绘这种苏画。文献与实存物证对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记的圆明园的袱子边也绘西番莲,玉兰轩配殿的袱子边是烟云式。从「楞线」二字,我们推测,枋子中端,迭压着方心。综合分析,现行则例记载的这项彩画比玉兰轩配殿还是要早些,笔者把北海实存的海屋添筹纹和恭王府葆光室的西番莲袱子边,融成一体(图7),再现当年的形象。

图 7 上:金线海屋添筹搭袱子式苏式彩画;下:墨线点金宋锦搭袱子式苏式彩画。

《现行则例》第五十六种彩画为「彩画苏做,金地海墁花卉」。这种彩画大多数都在构件两端绘有箍头,这项记述把箍头略掉了。初步判断,这种彩画在圆明园中应不多见(图8上)。

图 8 上:金线窝金地海墁花卉苏式彩画;下:墨线流云百福海墁式苏式彩画。

《现行则例》第三十九种彩画为「彩画苏做青绿地、米色地、海墁流云百福,花卉、博古青绿汉文式箍头」。该彩画描述较为清楚,是墨线海墁式苏画。至于流云百福中的蝙蝠,可以露全角或局部隐于云朵间(图8下)。

《现行则例》第六十八种彩画记载为「尘午灵台、芝田日永牌楼上架大木彩画沥粉金琢墨龙方心,找头沥粉金龙凤,箍头合子沥粉坐龙,卡子、7  边线、楞线,沥粉贴金,剔青绿地,找头、箍头退嵌,青绿压老色」。该牌楼的彩画是龙凤和玺,还是龙方心找头,还是龙方心,找头部分绘锦地,开光绘龙凤纹,金琢墨方心式苏画?但从「卡子」二字分析,极可能是后者。此外,《清代匠作则例》中第十七项,「彩画苏做,云秋木搭袱子,画花卉,并青绿夔龙,云寿夔龙卡子,箍头哨青绿」,其内也记述「卡子」。两处「卡子」,值得深思。清早期《工程做法》在所记的十三种苏式彩画,均未见「卡子」一词。目前存留的乾隆四十年前后的各类苏式彩画中遍用「卡子」,几十年来,彩画研究者不能明确「卡子」出现在何时。从圆明园画作则例的编辑时间来看,该完成于乾隆六年。初步推测,「卡子」大约出现在乾隆初年,「卡子」在彩画中的组合方式十分灵活,就清中期而言,一件梁、檩、枋上可以分别采用六个、四个、两个卡子,根据文献,笔者曾绘制了一副「卡子」在苏画中的组合方式(图9)。

图 9 卡子在苏画中的组合方式。


以上为依据原文中表述最清楚、最典型、最关键的记述,并借助同期相应旁证,绘制了几幅示意图,是笔者目前对圆明园原有彩画的认识状况,也为年轻一代提供参考。这些示意图,只能说是一种推想,绝非定论。

官式彩画的品种、等级的确定,主要以纹饰组合而定;其次是是否用金、用量多少;再次才是色彩组合、做法繁简。《圆明园内工画作现行则例》所记述的彩画资料极为丰富,包含纹饰称谓、用金、施色、工艺等多方面的描述,但不分构件。例如:原文记载找头内绘扇面、斗方,但不知如何组合,是两种造型互换还是组合?又如:卡子是指在找头内绘两只卡子,还是在两只卡子间绘夔龙、夔凤或花卉,究竟如何组合并不清楚。在设色方面只记青绿箍头,而箍头与楞线存在着同色或相间两种不同的设色方式,这些都没有明确答案。

作为清代中期官式彩画的「百科全书」,它的编写方式与清早期的《工程做法》不同:《工程做法》在记述苏式彩画部分,是以木构中的桁条、枋子、垫板作为基础,描述其上各部位分别绘制的纹饰、施色、工艺,尽管比较详细,但还是使后世读者读起来颇为费解。8
以上几点认识都是笔者所关注的要点,通过几本文献参照对比,依然很难深入要领,今后若可采取单项排序,通过对比、分析,或许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圆明园彩画的细节,有助于我们对清中期官式彩画的全面理解。笔者已年近九旬,实在力不从心。进一步的研究,只能由同仁们去完成了,定会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1. 编者注:正觉寺现存清代建筑原物包括山门、配殿、文殊亭之下层檐以下的部分,以及西北转角楼。

2. 编者注:此处原文称「知过堂」旧照上显示为和玺彩画。经核实,濂溪乐处旧照中能够看清彩画的并非知过堂,而是「慎修思永」殿背面照,其彩画并非和玺样式。现存能够看清檐下彩画的圆明园建筑旧照,还有廓然大公中的「廓然大公」殿和静嘉轩、「鱼跃鸢飞」方阁,以及「海岳开襟」配殿等;而彩画样式则有方心苏画等。图见刘阳:《圆明园旧影》(香港:商务印书馆,2020年)。
3. 《圆明园内工则例》,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技术卷》第1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页697‒1066。
4. 另一收入王世襄编,《清代匠作则例》第1卷的《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虽名称与清华大学藏本不同,内容却是相同的。
5. 〈圆明园内工画作现行则例〉,收入《圆明园内工则例》,页815‒877。
6. 编者注:原文中「五墨」及「伍墨」写法混用。现统一使用「五墨」。
7. 编者注:原文中「掐子」、「卡子」两种写法混用。现统一使用较为常见的「卡子」。
8. 《工程做法.内廷工程做法》第2册,收入《故宫珍本丛刊》第340册,〈清代则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8:08 , Processed in 1.08460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