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金时期,现在北京的北海、中海和南海是一片沼泽低洼地,景山一带是荒野。金大定六年(一一六六年)开始,历时十九年把中都北部这片广阔地域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太宁宫”,其中的低洼沼泽地疏浚为“太液池”。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土,堆砌成今日北海公园的琼岛,多余的泥土便堆放在东边不远的荒郊地带形成了土丘,后在土丘四周二十三万平方米的地域建了围墙。元世组忽必烈修建大都城,将其辟为皇家“后苑”,并称土丘为“青山”。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零年),紫禁城建设竣工,拆除旧皇城和掏挖紫禁城筒子河的大量残渣泥土继续堆积在青山,并在山下建了“寿皇殿”,将元代的皇家后苑进一步扩建完善。为预防元军残余势力围攻以及建设浩大而艰巨工程的需要,朝廷曾在青山存放大量的储备煤,故又称青山为“煤山”。 崇祯皇帝与北京煤山,崇祯殉难处碑和老槐树 一宗特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煤山,使煤山的名声鹊起。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四年),十八岁的朱由检在明政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时期继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元崇祯。新帝登基勤于政务,朝政有了明显改观,但无力扭转官员腐败和动荡的时局,为此崇祯感到自责下诏罪己。然而,在朝廷权斗和瘟病流行的交织中流寇四起,民不聊生,以致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李自成为首的队伍异军突起,率领农民军连连战捷。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四十万大军攻进北京城,十八日派人进城劝降;崇祯怒叱来人,并命令拼死抵抗。在混乱中,崇祯派太监遣送太子慈烺等三兄弟出城避难,自己回到后宫逼迫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又分别剑杀嫔妃和公主,然后低头长叹:“愿汝等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 时至深夜的紧要关头,崇祯亲自敲钟召集文武百官议事,却无一人入朝。十九日凌晨,崇祯见大势已去,在悲愤和绝望中由御笔太监王承恩陪伴逃出紫禁城神武门(北门)进入紫禁城后苑登上煤山,在东麓半山腰一棵老槐树上用腰带自缢,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他三十四岁的一生,并向世人宣告维系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帝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随之,太监王承恩吊在另一棵树上身亡。 文中提及的寿皇亭(无标识亭名) 几天以后,李自成的部下发现崇祯的尸体,见龙袍衣襟处留下用血书写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自秦始皇称帝起至明末,有历史地位的皇帝近三百名,由于各种原因自杀者不乏其人,唯至死心里还装着百姓的崇祯帝死得义烈悲壮,其舍身殉国之举令人崇敬。李自成命人用柳木薄棺把崇祯和周皇后抬到昌平,葬于明皇陵田贵妃墓地(十三陵中最简陋的“思陵”)。 在寿皇亭眺望煤山正北的寿皇殿 崇祯自缢而死,李自成的农民政权“大顺”只顾享受而不知巩固政权,在清军的强势攻击下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清军入关,大清政权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世祖福临改元顺治,为招降明廷旧部,把崇祯上吊的槐树称为“罪槐”,并规定皇族成员路过煤山一律下马。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年)改称煤山为景山;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将奉祀康熙和雍正的寿皇殿移建至景山正北,接着又在山南侧(前面)增建了“绮望楼”,在中峰顶建了“万春亭”等。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园内遭八国联军破坏以致一度荒芜;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辟为公园开放,一九三零年故宫博物院在罪槐边敬立“明思宗殉国处”石碑,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思宗殉难三百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在殉难处为思宗殉难三百年立碑纪念。“文革”期间,将罪槐作为“四旧”折枝、剥皮致非自然死亡,一九九六年从园外移来一株百年古槐植在原处。 有人对崇祯殉难处提出质疑,据《明孝北略》记载,崇祯从紫禁城出来,偕同御笔太监王承恩进入后苑登上媒山的“寿皇亭”,在亭边一棵海棠树上自缢,王承恩也在其东面树上上吊身亡。寿皇亭是崇祯为观看臣子射箭所新建,而那棵海棠树是为一个爱妃所植、被封为“娇棠妃子”。如是说,崇祯选择在该处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有道理的。还有人说,所谓崇祯上吊的那棵老槐树只是康熙伸手指定的,显然这是一种谬说,因为称老槐树为罪槐和皇族路过此地下马的戒律是其父辈所为。不论是半山腰的罪槐还是寿皇亭边的海棠树,崇祯在煤山自缢的故事确定无疑。虽然煤山早在顺治年间就已改称景山,但直至一九六零年代,末代皇帝溥仪在朋友的陪同下游景山公园时还对陪同者说:“这是煤山,是故宫堆放煤的地方。” 前面是绮望楼后面是煤山万春亭 历经近千年的营造,景山公园已为国家级AAAA景区,园内有绮望楼、寿皇殿及其建筑群,还有五座峰亭等多处景点,而且相对高度四十五点七米的景山中峰为北京市内最高点,站在峰顶可纵览市区全景,但崇祯自缢的地方和罪槐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从而更加引人注目。然而人们大多以为故事发生在景山却不知景山时称煤山。 万春亭位于北京的中心点 在中心点向南眺望紫禁城 附记:为考证崇祯自缢在寿皇亭边海棠树的说法,笔者找到一座明显有别于其他亭台、结构简单而无标识的方亭。分析其结构和规模似与崇祯修建寿皇亭的初衷并不相符,故引起笔者的质疑。最后寻访公园的“文化研究室”求证。该室工作者解释说,该处符合一些文字资料中所记述的寿皇亭原址,为了游客了解就在该处建了这座方亭。但至今尚未在正史中发现建筑寿皇亭的文字资料,无法确定该方亭与记述中的寿皇亭绝对相符,故不能贸然定名,所以未予标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8 23:20 , Processed in 1.09113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