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干面胡同

2024-6-23 12:15|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哎文话北京

摘要: 传说明清两朝每年驶往禄米仓的运粮车队自西而来,车马嘶鸣尘土飞扬,车队过后扬尘降落,人称“下干面”,因此,禄米仓胡同西口对过这条胡同叫做干面胡同。南小街及周边胡同形成于元代,目睹了改朝换代的变迁;从永乐 ...
传说明清两朝每年驶往禄米仓的运粮车队自西而来,车马嘶鸣尘土飞扬,车队过后扬尘降落,人称“下干面”,因此,禄米仓胡同西口对过这条胡同叫做干面胡同。

南小街及周边胡同形成于元代,目睹了改朝换代的变迁;从永乐十九年明朝迁都北京到嘉靖四十年禄米仓建成,南小街及周边胡同又历经140年八代皇帝的更迭。如果“下干面”名不虚传,那么问题来了:明清时期,朝阳门是大运河南粮北调入京的城门,皇家官府及京城百姓的口粮皆由此门而来,朝阳门两侧有七座大型粮仓,北有海运仓、北新仓,中有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和富新仓,南有禄米仓,为什么驶往禄米仓的运粮车队舍近求远不走南小街而绕道东四南大街?也许“下干面”根本与运粮车队无关,曾经有个制作干面条的作坊在这条胡同也说不定。

干面胡同东西连接朝内南小街和东四南大街,北边有东罗圈和西罗圈二条支巷通史家胡同,南边有中石槽和西石槽二条支巷往遂安伯胡同。干面胡同和左右毗邻的胡同一样,是北京最好的胡同,具有宽敞笔直大宅多名人多的特点。走进干面胡同,会看到广亮和金柱这种高规格的大宅门比比皆是,即便普通的随墙小门,放眼望去,也是庭院深深。
干面胡同东口路南,以前是个煤铺,刮风天儿“黑面儿”飞扬。我家离贤孝牌煤铺相对近些,很少到干面胡同买煤。后来不再烧煤,煤铺隐退,那块“黑土地”建了旅馆,以后南小街改造,净雅大酒店出现在干面胡同东口。煤铺往西,干面胡同10号是铁路六一小学,不曾见过学生上学放学,显然是所寄宿学校。学校暗红色铁栅栏门上有铁路路徽装饰,胡同孩子们经常趁门房不注意在铁门上攀爬。现在这里是东城区委党校所在地。

“文革”开始,父亲每周日都去建内大街路北贡院东街和西街之间的学部看大字报,有时领着我。我对“学部”没概念,以为那就是个贴大字报和看大字报的地界儿。到了冬天,父亲失去自由住进“牛棚”,再也见不到他由胡同北口下班回家的身影,我也不再去学部了。
上中学后结识了一些学部子弟,这才知道“学部”原来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并且有哥们儿就住在干面胡同学部宿舍,现在是东罗圈胡同11号,一座南北朝向的四层白色楼房。

1963年建造的这座楼房是学部高级研究人员宿舍,住过作家钱钟书、杨绛夫妇,还有卞之琳、李健吾、沙汀,考古学家夏鼐,哲学家贺麟,逻辑学家金岳霖,历史学家翦伯赞、罗尔纲,翻译家戈宝权、罗念生,红学家吴世昌和社会学家陆学艺等中国文史哲领域的前辈。
很多文章误以为干面胡同15号是学部“高研楼”旧址,或是钱钟书故居,完全因为不求甚解,一味复制别人文章的结果,像一种叫做“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后来人越模仿越离谱。

“高研楼”位于东罗圈和西罗圈之间,老门牌确为干面胡同15号。1965年北京街巷胡同调整,“高研楼”纳入东罗圈胡同,门牌改为东罗圈胡同11号。而干面胡同15号随墙小门里确实也是社科院宿舍,但倘打算在这里寻找“钱钟书先生的书桌”,不免让您失望了。

东罗圈胡同往西不远,一座破败的广亮大门是49号,门前显眼地有两块上下马石,这是清末天津知府和直隶布政使,民初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凌福彭私宅。

49号凌府建国后是二机部宿舍,我一朋友家住在里面,所以我曾经进过这座六进大院。十多年前我又经过这里,院里一个老街坊说头两年凌家后人回来过。当年的凌府现在见缝插针挤着55户人家,院子早已不复当年景象,可以想像凌家后人目睹祖宅之现状情何以堪?
1900年,民国才女凌叔华出生于此,结婚时其父将六进大宅的后二进送给女儿做嫁妆,大门是史家胡同24号。凌叔华天资才华,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不同凡响,她在史家胡同24号接待过包括国画大师齐白石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等众多文化名流,是当年著名的“小姐的大书房”,和后来北总布胡同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成为民国时期北平文化精英的家庭沙龙。1990年凌叔华临终前抱病归国,作别故居后在北京逝世。

干面胡同33号的街门依然是传统金柱门,院内却是西洋风景,一栋灰白色二层别墅豁然在目,它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旧居。据说民国时期某高官有洋楼情结,置业后将中式建筑拆除,改建成为西洋别墅。一次我和一哥们儿闲逛至此,恰见二楼一女子凭窗若有所思做发呆状,哥们儿不由感叹:“邻女倚窗独寂寞,落日红扉小院深。”一妇女出来收被子,看到我们后面露戒备,我赶紧拉酸文假醋的哥们儿离开。

 33号往西,干面胡同中段北侧的甲57号也是一栋小巧精致的二层洋楼。小楼建于1930年,作为近代优秀建筑受到保护。小楼坐北朝南,地上两层,带地下室,红瓦两面坡顶,黄色楼体,东西各有平台,童话般有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尤其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东单和南小街因为靠近东交民巷使馆区,出现许多西洋建筑并不稀奇,但甲57号小楼与众不同,变化多端的西班牙风格太过精巧,多年来,每次路过小楼我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欣赏。
甲57号洋楼旁边是干面胡同57号,这是一座大进深的宽敞院子,正面二层“耐火砖”红楼是美国建筑,其大国气派完全不同于西班牙风格精致小巧。这座建于1922年的洋楼是为培养铁路人才创建的私立畿辅大学,1928年民国政府接管北京后改为私立北平铁路大学,现在是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局。

干面胡同61号广亮大门三进四合院是清末大学士、军机大臣李鸿藻旧宅,也是李鸿藻之子,中法大学创办人李石曾的祖宅。北平沦陷,这里曾被日本特务机关霸占,传说川岛芳子在此住过。建国后成为社科院宿舍,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就住在此院。现在院内大部分是外来租户,真正社科院的反倒没几户了。

东石槽胡同北口的干面胡同30号是京剧艺术大师梅葆玖先生寓所,那是一栋带半地下室的二层灰砖老楼,梅先生在此一直居住到去世,我看到街门电表上还写着梅先生姓名。
现在的东石槽胡同南北走向这段以前叫中石槽胡同,胡同很短,由北往南经过东石槽西口和西石槽首尾相接。1965年北京胡同整顿,中石槽并入了东石槽。

我和发小去干面胡同,在东石槽北口确认了梅葆玖先生寓所。我原以为以梅先生的身份完全应该居住富丽堂皇一些,万没想到小楼如此朴素,可见老艺术家们的谦和低调。
发小说他的初恋女友住在东石槽,每天清晨他在胡同口等待女友,然后携手上班,很是温馨浪漫。现在呢?我问。发小说往事如烟了。胡同走来个女人,手里攥着卫生纸,显然是去胡同公厕。我叫声大姐,礼貌地询问小楼是否是梅家独居,她回答梅葆玖住一层和地下室。我征求发小意见,可否向“大姐”打听原女友下落。发小急忙阻止,小声说时隔多年,相貌变化沧海桑田,说不定她就是她呢,倘此多么尴尬。他说得认真,我却忍俊不禁。

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名词“个体户”。东城区翠花胡同43号北京第一家私营悦宾饭馆开业不久,干面胡同西口沈家哥俩的“佳乐餐馆”成为北京第一家个体西餐。沈家兄弟大概与西餐有些渊源,佳乐餐馆吸引了八方来客。钱挣多了,创业时兄弟同心的劲头反倒没了,你多他少地“翻了车”,最后还动了家伙,好好一个餐馆就此挂了。很多年以后我途经干面胡同,看见高高的门脸墙上还有“佳乐餐厅”遗痕,好像在向过往行人说着从“家乐”到“家不乐”的往事。
干面胡同和无量大人(红星)胡同之间有四条弯曲的胡同,靠北是东石槽、中石槽、西石槽,南面是遂安伯,这一组胡同虽然不及毗邻的干面和无量大人宽阔笔直,但是有大胡同不能给予的幽静委婉,其实北京胡同的魅力,是深深隐藏在一条条的小胡同里面。(文/三皮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3:19 , Processed in 1.09485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