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八里桥桥闸疑问解析——北京八里桥建造之谜探颐(三)

2024-6-27 10:3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 |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八里桥桥闸疑问解析——北京八里桥建造之谜探颐(三)3.1 八里桥结构变化追寻本文上一篇分析推测:八里桥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曾经有过一次改造,将中孔“桥圈”提高了。从现今中孔的拱脚部位的桥墩金刚墙砌石 ...
八里桥桥闸疑问解析

——北京八里桥建造之谜探颐(三)

3.1 八里桥结构变化追寻
本文上一篇分析推测:八里桥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曾经有过一次改造,将中孔“桥圈”提高了。从现今中孔的拱脚部位的桥墩金刚墙砌石构造,亦可作为一个依据。
请看这几张图片:
八里桥中孔拱券拱脚以下、桥墩以上的端墙墙体砌石,相比桥墩、拱圈和靠上部的砌石,石材的尺度过于“薄弱、细碎”,整体似乎一个“夹心饼干”,下面很强壮,上面也很强壮,可是中间却给人“又破又碎”的感觉,显然不应该是一体修建的。按照明代历史上最强的建桥“团队”、皇帝敕建和命名的“永通桥”来说,如此砌体质量是有辱皇家脸面的,就是现今的砌石工程做成这样的外观也是要追究责任的。所以,本文据此分析八里桥的中孔曾经发生过重大变化。

八里桥中孔拱脚以下、桥墩以上端墙部位的墙体砌石与拱券上部端墙砌石相比显著薄弱,即石块尺寸普遍更小一些。

八里桥拱圈石材很大,下面基础部分的石材也很大,唯有上下之间的中部金刚墙石材尺寸普遍偏小,这也是造成墙体整体强度下降,鼓胀变形严重的原因之一。

对比中孔拱脚和边孔拱脚的石材,无论尺度大小、整齐程度和砌体施工质量,存在显著差异。

大通桥

大通桥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比八里桥(永通桥)早八年,图中可见拱券、端墙和拱脚下金刚墙石材的尺度、整齐程度和施工质量很高。

  本文推测,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变化仅仅提高了中孔高度,加高了拱脚下的桥墩金刚墙,但拱脚下部墙体砌石采用了比较小的石材,时间可能比较仓促,工程质量也不高。

3.2 八里桥桥闸追寻

八里桥下到底有没有水闸(船闸、桥闸)?八里桥是不是闸桥?如果设置水闸,其作用是什么?这是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八里桥桥墩迎水尖后面的中孔侧面金刚墙上有水闸闸板槽,边孔的侧墙上没有闸板槽。

中孔桥墩侧墙上的闸板槽遗迹,迎水尖的长度很小,对于桥闸闸墩(迎水尖)上的标配绞关石,似乎没有立足之地。

大通桥桥闸:绞关石紧靠拱券端墙,立于闸墩(迎水尖)之上,空间虽然很局促,但却能成立。

有两点值得考虑:
一是,通惠河上除八里桥外均为闸桥合一,如万宁桥、东不压桥、大通桥,如果独独八里桥不设水闸,显得奇怪。
二是,八里桥西侧上游的普济闸和东侧下游的北关闸之间的距离约有十五里。据文献记载,平津下闸(花园闸、花儿闸)水面高普济闸七尺,距离十三里,水力坡降约万分之3.5;普济闸水面高通流闸十二尺,距离十二里,水力坡降约万分之6.4。可以看出普济闸下游的坡度大于上游近一倍。考虑吴仲改道通惠河通向北关闸,坡度应有所变小,但应还是较大的。如此长距离河道和较大的水力坡降,在中间如八里桥处设水闸还是有必要的。
可是现今八里桥,只在中孔上游桥墩部位留有闸槽遗迹,边孔却没有。当然,首先可以考虑750年以来发生过各种变化,致使如今面对面目全非的八里桥,难以确证。但是,作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八里桥,如今还是不能说它已经面目全非,因为从历史逻辑上说作为水闸遗迹,只能消失,不会添加。如边孔以前可能有过,后来维修中修改没了,只是把中孔保留下来,仅此就足以证明八里桥曾经有过水闸。
3.3 八里桥桥闸作用探究
从设置水闸的角度分析八里桥,至少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八里桥三孔均需要设闸,如同上游的大通桥闸。作为桥闸一体水利设施应该是拦水闸,不是船闸,否则难以高效的频繁启闭和有效控制水位,这也是倒载制漕运需求。但是吴仲改造通惠河的“五闸二坝”显然没有八里桥闸,即使八里桥有闸也在吴仲改造通惠河之前,此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第二种可能:在成化十二年提高中孔高度之后,正如现今发现的一样,只在中孔设水闸,如此设计只是启闭中孔,边孔则放任自流。这样好像没有道理,但边孔很低矮,在保持一定的通流情况下,通过对最大的中孔阻断或减小过水流量,也可以依靠壅水抬高上游水位,实现动态调节,同时还可以减少完全阻断水流的巨大压力和困难,不失为一个巧妙和合理的设计。这样的设计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复杂的计算,可以看出八里桥桥闸设计水平之高。

八里桥设置水闸作用推想示意图,只在低水位时发生闸门启闭

过水断面的减小肯定会抬高上游水位,推想只有当来水量很小时,为保证上游行船可采取这样的设计。但是不如三孔皆设置水闸,取得的效果更快更显著。
第三种可能:在元代郭守敬时期。本文前篇已经考证,八里桥下之水在元代为郭守敬修建的“通惠河积水处”,而且此积水处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可以通行漕船,将漕运粮食运往通州北的乐岁、广储仓;二是作为调蓄水库,开闸西流,可补充通惠河主河道在普济闸和通流闸之间的水位之不足,开闸东去,可分流以宣泄通惠河洪水。依此功能作用分析,八里桥修建初期可能是一座石坝水闸,相当于运河船闸旁边的月河闸,即可以调控两侧的水位高低和流向,在水闸之上架设木梁则为八里河木桥。随着时代变迁,水闸作废,改为三孔石拱桥,但却保留了原初水闸的闸板槽,成为如今的八里桥是否桥闸之谜。
上述可能性结论是仅仅依照有限的历史记载、八里桥遗迹和内在的演变逻辑所做的推论,是否合理?是否确实?尚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探究,本文只是抛砖引玉了。

王锐英 2024年6月26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09143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