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北京著名地片儿,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加繁华商业区。这片儿既有元代街巷肌理,也有不少古迹文物、名人故居和保存相对完好的老四合院(数量之多在所有历史保护街区中名列前茅)。所谓元代街巷肌理,往大了说:北京城就是个大棋盘,街道胡同横平竖直,纹理清晰。往小范围看,就是一条主街、两侧有多条胡同整齐排列,称鱼骨式,俗称蜈蚣街,如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南锣鼓巷片儿区。 西四现在看起来虽然不如南锣那么明显,但还是能看出大概样子,比如西四北大街路西就有八条平行排列的胡同,分称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其中的三条就是今天咱们要聊的报子胡同。该胡同全长527米,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元朝已形成,但不知道叫什么。明代称箔子胡同,箔字有多种含义:指竹条编的门帘、窗帘或养蚕用的竹席,苇子或秫秸编成的片状物、容器(篮子)也叫箔,还有金属薄片、比如金箔,再有就是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薄片的纸,一般用于祭祀时焚化。 当是胡同里有某种物品的作坊(没查到具体记载),个人认为是最后一种,因为是前者的话或许就叫席子胡同或帘子胡同了。还有一点:此胡同与纸有缘,明朝汉经厂外厂就在这里。明代的汉经厂与番经厂是为皇家刊印汉文经书与少数民族文字经书的地方;今景山附近的智珠寺与嵩祝院位置是内厂,这里是外厂、也可以理解为印刷厂。即今胡同3号,万历年间改为隆长寺(依然负责刊印),有山门、天王殿、大千佛殿、后殿、配殿、钟鼓楼等建筑。 当时有些年老的宦官就被派到此地看管经书,民国时尚有僧人居住,今已废,仅存山门、诗碑及残殿,原有一座四米多高的五方佛铜像、也被移至法源寺;不过山门上依稀能辨认“敕建护国圣祚隆长寺”字样,从敕建、护国两词中就能看级别之高,现为区级文保单位。清代划为正红旗地界,箔子作坊应该没了,不然也不会讹传为雹子胡同、报子胡同。光绪九年,“前清义塾”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改称正红旗官学,为八旗学校之一,即北京第二师范附属第一小学前身。 今11号是保存完好的中型四合院,面积近两千平米,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建于清末民初,曾为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住所,解放后改为教育局使用,前半部是老干部活动站,其余为西四北幼儿园。19号是面积约270平米的小型四合院,市级文保单位,一度改为西四北三条幼儿园,后改为民居。39号是一所名人故居,京剧名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程砚秋曾在此居住。 程砚秋:1904年生于德门小翔凤胡同满族正黄旗世家,原名承麟、字菊侬;其先祖随多尔衮作战,多有战功,并随清兵入关,故其家族在清朝多有为官者,甚至有做到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的。1905年其父去世,1909年因家计困难随母迁出祖宅。1910年跟随著名花旦、刀马旦演员荣蝶仙学艺。荣蝶仙授艺时凶狠严厉、甚至有些残暴,但这也让程砚秋的幼功非常扎实,打下良好基础。1914年取艺名艳秋,1919年改旗姓“承”为汉姓“程”, 1922年组建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1932年改艺名为砚秋。 程派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表演细致深刻。程先生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风格,形成独有的艺术特点 ,终成一代大家。常说过去艺人的社会地位低,其实当红演员的收入并不低,更何况是程砚秋这样的大艺术家,资产都是非常可观的。所以程先生在北京的故居有很多处,比如魏染胡同、北芦草园、排子胡同、府右街、苏州胡同、西观音寺、东单北大街、海淀青龙桥和董四墓程家花园等。除了少年时期随家人搬家的几处外,其他都是程先生走红之后自己买的。 报子胡同这处,程先生从1937年搬至,直到1958年病逝都住在这里。此宅坐北朝南,面积约390平米,二进院落。大门迎面是影壁,前后院分别由垂花门和西侧的月亮门相连。前院北房四间,名为御霜簃,倒座房四间半,西厢房三间。后院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内由抄手廊相连,中央是一个大天井,左右辟花坛。东侧有小跨院,有房数间,饭厅设在其中。故居中完好保存着程砚秋生前用过的戏装、戏本、练功镜、图书、藏书、家具、绘画用品、生活用具等,现为程氏后人住所 。 报子胡同一直从清朝沿称至解放后,并有西城教育局、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单位设置于此。1965年北京集中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其位于西四北大街西侧、在数条胡同中从南往北数第三条而改称西四北三条。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2 , Processed in 1.08775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