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上大象在北京的落脚之地

2024-7-10 17:5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户力平|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编者按:大象在东方文明古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象”与“祥”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中象为吉祥、太平的象征,且有“太平有象”“万象更新”之吉语。至少从元代开始,北京地区已有大象,并建有多处象房,均为 ...

编者按:

大象在东方文明古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象”与“祥”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中象为吉祥、太平的象征,且有“太平有象”“万象更新”之吉语。至少从元代开始,北京地区已有大象,并建有多处象房,均为皇家驯养大象之所。溯其渊源,多有趣闻与掌故。

01

元代象房在地安门外海子桥

据《北京考古发现》载:早在公元前5000年,今天北京所在的区域曾是大象的栖息地。从西周初期开始,随着气温降低,大象逐渐向更温暖的西南部地区迁徙。到公元15世纪,大象已在华北地区消失。多年前曾在通州北运河河底发现古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专家鉴定,确定为古代大象化石,即“古菱齿象化石”,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
北京地区饲养大象始于元代。据元熊梦祥《析津志》记载:“象房在海子桥金水河北一带,房甚高敞。丁酉年(1297年)元日进大象,一见其行似缓,实步阔而疾撺,马乃能追之。高于市屋檐,群象之尤者。”

这是北京地区有关大象驯养的最早记述,“海子桥”即今天什刹海东南部的万宁桥,也称后门桥。元代的大象除了来自云南以外,还有缅甸、占城(越南中南)、交趾(越南北部)、真腊(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向元廷进奉的。

据《元史》记载,元朝皇帝的仪仗里,除有青马青车、黄马黄车等五色车马外,还有象辇,即由大象驾驭,供皇帝乘坐的象车,也称象轿,以显示皇家的气势与威严。

《元史·列传》载:“帝一日猎还,胜参乘,伶人蒙采毳(cuì)作狮子舞以迎驾,舆象惊,奔逸不可制,胜投身当象前,后至者断靷(yǐn)纵象,乘舆乃安。”这里说的是元世祖忽必烈有一次打猎回城,乘坐大象拉的车辇,结果有伶人表演狮子舞来迎驾,把大象给惊了,狂奔乱逃,谁也没办法,多亏有个名贺胜的大臣上前阻拦,后面赶来的人砍断了连接车辇与大象的绳索,才使忽必烈平安无事。

每逢朝廷有重大活动,大象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在大朝会活动时,“皇帝的象队多达五千头,全部披上用金银线绣成的鸟兽图案象衣,摆成队伍,每头象的背上,放着两个匣子,里面满满装着宫廷用的金属杯盘和其他器具。象队后面是骆驼队,列队从皇帝的面前经过,蔚为壮观。”

相传大象能“鼻验铁器”,一旦有人携带武器经过它的身边,都会甩着鼻子嗅之,所以帝王临朝时,象奴必率大象列队立于朝门左右,“钟鸣鞭响,六象严肃分立两旁,四足不动,若有携带武器者,必被大象鼻摔于地,然后就擒”。百官入内后,它们就以鼻子相交而立,示意朝门封闭。
02

昌平兴寿镇曾有过象房

在昌平区东北部兴寿镇有个象房村,因元代在该地养象建有象房得名。

元代因何要在远离大都的地方设置象房呢?这是因为附近有芹(秦)城水,《水经·㶟(lěi)余水注》云:芹城水“出北山,南径芹城,东南流注㶟余水”。芹城水实为秦城村北神岭山脚下有水潭,俗称秦城大海。潭中有四五个主泉眼,潭水温暖,周围青草茂盛,很适合饲养牲畜。而此时,大都城内饲养的大象数量已太多,象房变得极为狭窄,为此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将海子桥畔的象房废弃,在芹(秦)城之北另建象房,将大都内的大象迁至于此。《析津志》中便有“庚子年,象房废。今养在芹城北处,有暖泉”的记载。

据《昌平文史资料》载:元末环绕秦城大海(温泉)建有前、后、东、西四座象房,其中后象房最大。象房的官员称为“扎安赤爱马达鲁花赤”。“扎安赤”为蒙古语大象房;“爱马”为蒙古语投下户,意为饲养大象的人;“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主管官。饲养大象数以千计,待朝中行大典之时,驱象至大都参礼。

然而,这处象房存在了不到十年,随着元朝的灭亡,象房被废弃了。此后,在其遗址上有人居住,逐渐形成四个只有十几户的小自然村,民国时村域略有扩大。西象房在秦城大海的西侧,1958年兴建秦城监狱时被征用,村民迁往秦城村和其他象房。20世纪50年代末,前、后、东三个象房村的村民合为一个行政村,即今天兴寿镇象房村。据《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载:“象房为兴寿乡辖村,位于城乡北部,西南与秦城相连,北面临山,因元代在该地养象建有象房得名。清代形成村落,村址呈矩形,村内有3条主街,分前、中、后街。” 

1979年象房村北曾出土过象牙,多年前在此建起一个高台,且以木栅栏环绕,内塑一头金象。平台下立有一块方形石碑,墨面白字,简要介绍了象房村的由来及历史沿革。
03

明清时象房在宣武门西侧

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沿袭了元代大象临朝之制,仍在海子桥元代象房旧址驯养大象,但数量较少。据《明史·仪卫志》记载:朝会时“虎豹各二,驯象六”。《万历野获编》则称:“凡大朝会,役象甚多,常朝则只用六只。”

明弘治八年(1495年),皇家建象房于宣武门内西城根,称“驯象所”。明万历北京城地图标注为“象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标注为“驯象房”。

据《日下旧闻考》载:“盖象至京,先于射所演习,故谓之演象所。而锦衣卫自有驯象所,专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锦衣指挥一员提督之。”所谓“象奴”即管理大象与驯象之人。从南方运来的大象送至演象所进行驯养演练。在基本达到“奴知象意,象晓奴语”,即管理大象的人能够了解象的习性、意愿,而大象要能看得懂管理人的手势、听得懂口令后交与锦衣卫所属的驯象所,开始充任。每逢朝中举行盛典,如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会,大象被牵至皇宫,或驾车,或驮宝,或站班,各有分工。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蔚为壮观。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接管了驯象所,并从南亚国家补充大象。特别是乾隆年间,国力强盛,从外邦进贡到中国、驯养在北京、供重大节日或仪式时充当宫廷仪仗的大象多达三十多头,“象奴”超过百人。

有史料记载,京师养象数量最多的时候是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象房42间,大象存栏39头。每头大象配备有长22尺、宽18尺的毛毡、被子各一条,长25尺的铁链二条,木制饭桶、水桶各一个等。每头大象一天的食料是官仓老米(即陈米,为存放时间较久的大米)3斗、稻草160斤,小象减半。由于象房所养大象太多,开销太大,乾隆皇帝曾下旨,若是再有外国贡象,暂交云南和广东的官府代养,待需要时再送到北京。

驯象所虽然是皇家饲养大象的重地,但有钱的人为了近距离观看大象,会出重金贿赂“象奴”,然后进到象房里观看。清黄钧宰在《金壶浪墨》中就记录过此事:“观者持钱畀(bì)象奴,如教献技,必斜睨(nì)象奴,钱满数,乃俯首昂鼻,呜呜然作觱(bì)篥(lì)、铜鼓等声……”


驯象所还发生过两次大象受惊吓的意外事件。据《明史·五行志二》载: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发生大爆炸,“天地震响,烟云遮日,火光冲天,塌屋数万间,死伤上万人”。此时有准备前往皇宫,迎接皇帝出宫的仪仗象辇停于驯象所内,因爆炸声甚大,受惊的大象狂奔而出,踩踏附近街道上的行人多名。百余名护驾官军连追带赶,直到午时余,即中午12点多,才将狂奔的大象捕获,其中有多名官军被大象踩踏而伤。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北京连降十余日大雨,宣武门内积水有一人深,致使城门无法开启排水。巡城御史至此,令人到距此不远的驯象所求助。不到一个时辰,一头大象被牵到宣武门,由此借助大象的蛮力,将城门拉开。不承想,在大象被牵回驯象所的路上,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接着是一声炸雷巨响,大象受到惊吓,狂奔而逃。万幸的是,此地距驯象所不足二里,街巷直抵驯象所大门,所以大象一路向前,奔入驯象所内,可谓有惊无险。

清代象房

到了咸丰年间,因战乱不断,养象数量日趋减少。晚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录了京城大象最后的日子:“咸丰以后十余年象房无象。同治末年、光绪初年,越南国贡象二次,共六七只,极其肥壮。都人观者喜有太平之征,欣欣载道。自东长安门伤人之后,全行拘禁,不复应差,三二年间饥饿殆尽矣。”

宣统初年,在驯象所旧址上建起了资政院办公区。民国时又将资政院扩建为国会,旧象房南边的城墙根土路被改建成“国会街”,东边的“象房夹道”也被改称为“众议院夹道”,后称“众益胡同”。
04

京城六月洗象场面壮观

每至夏天,天气炎热,象房的饲养员要将大象牵至水中,为其冲洗解暑,谓之“洗象”,且有“六月六洗象节”之说。
因为象的躯体巨大,所以行走缓慢,而洗象时,它多在水中戏水,长长的象鼻吸水后再喷云吐雾,煞是好看,由此引来万人围观。元代翰林直学士、诗人宋褧(jiǒng)在万宁桥上观看洗象后,即兴赋《过海子观浴象》诗:“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鸂鶒(xīchì)鵁鶄(jiāojīng)好风景,一时惊散不成群。”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大象垂着鼻子,迈着沉重的脚步,一踏入水中顿起波澜,将水鸟吓得四散乱飞的景象。

图片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创作的《弘历洗象图》
明清时因驯象所地处宣武门西侧,所以每至夏季洗象之时,便将大象牵至城外的护城河里冲洗。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载:“象房在宣武门西,城墙北,每岁六月初伏,官校用旗鼓迎象,出宣武门洗濯。”而《帝京景物略·春场》则称:“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宣武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紏(tǒu)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者两岸各万众,面首如鳞次贝编焉。”1802年日本人冈田玉山所著《唐土名胜图会》书中专门有一段文字写“浴象”:“顺城门(宣武门)西有河。每年夏初伏在此河洗象,两岸观者如堵。这天用红棍导象,来到这里。鸣锣鼓使象进退。鸣锣,象就进河中。鸣鼓,象就出河而归。”

由此可见,每年一次的洗象场面多么的壮观。特别是有钱人家,更是花钱提前占据护城河旁洗象池附近茶肆酒楼的好位置,以便一饱眼福。

当时,大象还是稀罕物,对京城百姓来说是难得一见之物,因此,每当看到大象结队而行,前往护城河冲洗时,人们便会奔走相告:“象来了,象来了”。久而久之,这条大象洗澡时的必经之路被称作“象来街”。

明清时许多文人墨客乐于观看洗象,并即兴赋诗。明代“三才子”之一徐渭观看洗象后赋诗曰:“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决荡粗泥落,吹喷细雪残。鼻卷荷出水,牙矫藕穿澜。起没漩涡口,崔嵬甃(zhòu)岸端。”明末清初屈大均《洗象行》曰:“玉河六月河水长,朝廷旧典赐洗象。昆明不见旧楼船,太液何来新甲仗。倾都观者皆欢娱,宣武门外铺氍毹(qúshū)。公子踏花红叱拨,佳人障日锦屠苏。须臾前导执金吾,二十四象天街趋。”清代画家朱文治《洗象歌》曰:“宣武门前传洗象,打鼓扬旗作仪仗。六街女士凭玉河,并驻双轮笑相向。”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zhēng)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近现代诗人郑孝胥《六月十六日观洗象》云:“宣南洗象迎初伏,万骑千车夹水看。法驾旧仪从卤簿,玉泉新涨试波澜。”
05

清末颐和园外曾设有象房

清光绪年间,在京城西北部颐和园附近曾有过一座象房,只因消失年代久远,而今已鲜为人知。
据《大有庄漫志》记载:清朝有个皇家御马圈,因地处安河桥东南侧,也称“安河圈”。光绪年间,有不丹及印度人的马戏团在京城表演狮子、大象和老虎之戏,后为慈禧太后所闻,立即传马戏团到颐和园内表演。

慈禧看到披挂漂亮的大象非常高兴,特别是看了象鼻子喷水、大象拔河、猴骑大象等马戏,乐不可支,便对马戏团多有赏赐。表演之后马戏团就将大象“进上”,也就是献给了慈禧太后,随后被豢养在颐和园北面的安河圈。此后安河圈饲养的马匹越来越少,遂以饲养大象为主,俗称“大象房”,也称“颐和园象房”,并设有象官,负责大象的饲养、表演等。其中有颐和园西墙外后窑村武寿峰在象房当差,人称武象官。

安河圈的大象房建得格外高大,气势不凡,宽敞明亮,冬暖夏凉,里面用玉石栏杆围着一个大水池子,供大象洗澡、戏水。栏杆外的红地毯上放着一把铺着黄绫子的座椅,是老佛爷观看大象时的御座。

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是大象洗浴的日子,象官要把大象牵到颐和园东北墙外,也就是大有庄南面的小河中沐浴。

当时大象在京郊还是个稀罕玩意儿,所以到了洗象的日子,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当大象牵出时,有红帐为引,旗鼓相迎,场面好不壮观。

光绪末期,安河圈因喂养不善,马和象逐年减少,最终消失而此处成为清宗室的跑马处,有畜马200匹,驼10峰。民国初安河圈便消失了,后被附近大有庄村民辟为农田,且建有零散的平房。

1951 年“马列学院”(今中央党校)在颐和园北面大有庄附近建设校园,此地被征用,后在党校院内发现了一个很长的花岗岩石槽,是为御马、大象饮水用的,人称“洗象池”。
06

北京动物园里的大象

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建于清末的“农事试验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1906年4月15日),商部(同年9月改为农工商部)上奏朝廷,以开通风气,振兴农业为由,请拨西直门外乐善园官地,兴办农事试验场。光绪皇帝同日“依议”准奏,将内务府奉宸苑管辖的乐善园、三贝子花园、广善寺、惠安寺以及附近土地850亩并入,筹建农事试验场,并于同年四月动工修建。


一年之后,农事试验场之万牲园(动物园)先期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十日(1907年7月19日)试行售票开放。当时有动物百余只,其中有印度象一只。由此,大象作为观赏性动物,首次向京城百姓展示。宣统元年(1909年)《农工商部章程》有万牲园内“建有兽亭三座,兽舍四十余间,鸟室十间,水禽舍、象房……各一所”的记载。

《顺天时报》最早记载万牲园展览的动物,其中有“这大象老是把鼻子左右摔着,也是习惯性。大概不摔不舒服。听说园内本有两个象,死去一个,所以只剩了一个”的介绍。而1916年出版的《清稗类钞》记述万牲园时,有“至一大室,围栅两重,饲一象。腾挪其鼻,见人辄作呼嗅声”的记载。

据《北京动物园志》载:“1937年场内的一头大象,每日白天放出,晚上闭园时锁在象房铁栅栏上,由一名姓孙的饲养员负责管养。因孙姓饲养员不堪忍受场长的侮辱离开动物园。自孙走后,大象无人看管,终日锁在铁栅栏上,导致腿部溃烂,最终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园重建象房。其位于旧动物园北侧,外观为矩形,内有一个大展厅,由展舍和参观廊组成,1953年初建成。此后经历40余年,虽几经改扩建修葺,但仍日显陈旧,不能适应动物园发展的需要。1996年10月在长河北侧食草动物区始建新的象馆,坐北朝南,呈倒凹字形。东部六间兽舍展览非洲象,西部八间兽舍展览亚洲象,北部为表演后台、饲料间等附属设施。

据2022年北京动物园象馆信息显示,时有大象8只,包括亚洲象5只、非洲象3只。后于2017年引进12只非洲小象,一共有20只,由此北京动物园是全国众多动物园中大象存栏最多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7:51 , Processed in 1.0924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