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崇文长青园,与北京城最早的“豁口儿”。

2024-7-15 14:4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凌洲|来自: 凌洲业话

摘要: 现代的居民小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不废话吗),其中叫什么园的比较多。当然也有苑、城、里等称呼,不过园似乎更常见,不敢说最多,起码儿也是“主流”。那么园是我国商品房“放开”之后出现的新名字吗?显然不是,其 ...
现代的居民小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不废话吗),其中叫什么园的比较多。当然也有苑、城、里等称呼,不过园似乎更常见,不敢说最多,起码儿也是“主流”。那么园是我国商品房“放开”之后出现的新名字吗?显然不是,其实这是延续了古代对私家园林的称呼,比如李伟的清华园、米万钟的勺园、贾汉复的半亩园、文煜的可园等等。区别在于旧时的园属于个人,现代的园属于大家伙儿。

不过新的园也并非近些年才出现,几十年前已经有了,比如海淀的牡丹园、展春园等,还有老崇文的长青园。这个名字挺符合现代潮流,但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该居民区位于原崇文区南部,天坛东路南段迤东,东靠龙潭中湖与西湖,北邻龙潭西里跟东四块玉,属体育馆路街道管辖;当然崇文早就跟东城合并了,现在得说是东城长青园。那么这里原来叫什么呢?没名字,因为没什么人住。如果追溯到金元明,这一带还是沼泽呢、怎么能住人?

最早这片儿是高梁河故道,金中都时期形成沼泽。元代,金口河流经此地,明嘉靖年间断流,成为死水。外城就是这个时代建的,当时需要大量建材,而此地人烟稀少,所以在这儿开设许多窑厂(最大的叫潘家窑,即今潘家园的由来),取土烧砖,之后留下很多窑坑。明初还在天坛和先农坛后面挖了一条排水沟,叫郊坛后河,河水在窑坑汇集,形成片片水塘,周围杂草丛生,坟茔无数。

直到解放后,1952年市政府组织数万人工在窑坑基础上挖成了三个人工湖,也就是龙潭东湖、龙潭西湖和龙潭中湖。这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给起名儿,因为郊坛后河就是龙须沟,河水曾汇集于此犹如龙头,故名龙潭。长青园这片地方当年就属于沼泽区内,加筑外城后可以说就是城墙根儿。直到清代虽然水少了,但因无人、也就没地名儿,附近倒是有不少义地、也就是公墓,如广东义地、江西义地、浙江义地、镇江义地等。

清末民初才出现“南缺口”之称,因为城墙上被扒开了一个大豁子。前两天咱刚说完老北京内城“第十门”:水关门,那是洋人在使馆区南端城墙上扒开的豁子,方便发生类似义和团围攻之类的事件发生时出城坐火车逃跑。南豁口跟此事有很大关联:首先都是清末在洋人的主持下扒的,其次都与京奉铁路有关。

京奉铁路是我国较早修建的铁路线(今为京哈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881年就通车了一段,即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当时还是用马拉火车,某著名电影中的镜头便是取材于此)。但直到1895年才修进北京,当时本来想直接进城、设站于正阳门外(离使馆区近),但遭到了清廷大臣、特别是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个庞然大物动静太大,会打扰帝后,也怕震坏京师风水。因此最初的火车站建在城外,即马家堡火车站、也就是北京南站的前身。

其实丰台火车站通车比马家堡早,但那不是总站,故此北京南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最早的火车站”。1901年,庚子事变还未平息,洋人趁乱在永定门与左安门之间的城墙上掏了一个大窟窿,让铁路实现了“进城的愿望”,火车站沿至永定门;铁轨就从此地经过,现在从南站出来的铁路线,依然有一条从长青园东南后身儿经过、铁路旁边叫长青园路。

咱之前也说过,民国至解放后内外城及皇城上被扒开很多豁子,有的也留作地名儿,比如新街口豁口儿、十条豁口儿等。但那毕竟是改天换地之后的事儿,封建王朝没结束的时候扒开的就俩,一个水关门、一个南豁子。而且南豁子比水关门更早,因为1903年才在正阳门东设站(今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遗址尚存),几乎是同时在正阳门东“建”水关门;而南豁子是永定门建站的同时扒开的,所以这才是明清北京城墙上最早的“豁口儿”。

民国时期,这个豁口以北地区成了一片菜地,常有行人直接从南豁子进出城。解放以后居民才逐渐增多,但房屋简陋,地势也很僻静。1965年北京集中整顿地名儿,此时的外城基本也都拆没了,南豁子自然不复存在,故改称长青园。1989年起规划建设新居民区,沿称长青园,九十年代初建成,如今也算老小区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07:41 , Processed in 1.0857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