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唐街、西唐街

2024-8-1 16:3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凌洲|来自: 凌洲业话

摘要: 原崇文区中部、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东唐街与西唐街。这个地名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外的华人聚集地:唐人街。当然东西唐街跟这没关系,只是显得有些奇怪,不了解其历史根本无从猜测其来历;这还不算,东唐街( ...
原崇文区中部、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东唐街与西唐街。这个地名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外的华人聚集地:唐人街。当然东西唐街跟这没关系,只是显得有些奇怪,不了解其历史根本无从猜测其来历;这还不算,东唐街(部分)原名儿更加令人费解,叫“迎门冲”。

不过东、西唐街得名之源要早于迎门冲,在明末崇祯年间的地图上统一标注为“唐洗白街”,到了清末改称“唐洗布街”,民国初期又改成了“唐洗泊街”。但这样的名字更加让人不明其意:唐洗白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人名儿?确实与人有关,但人家姓唐、可不叫洗白。崇文地理志上说:唐姓人家、以洗布为生,远近闻名。

这里说的洗布、应该不是给别人清洗布匹,那不相当于现在的洗衣店吗?好像是洗染布帛的店铺。这里的布帛是指招幌,而招幌是招牌与幌子的合称;招牌多为木制,但不是门首或室内墙上挂的、那个叫匾,而是大门外悬挂于高杆纸上、或吊在房檐下面;布做的才叫幌子,酒馆儿最爱挂这个,《武松打虎》里武二郎路过景阳冈,不就看见“门外挂酒幌,三碗不过岗”吗?

这种“广告设施”在我国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京城商业发达,更是常见,据说招幌制式多达千余种,是老北京商业文化的亮点。幌子很多都用白布,一般是白底儿红字儿、镶红边儿,而唐家的白色布帛质量好、名气大,故被俗称为唐洗白。由于他家生意很好,不久便有了积蓄,就在店铺旁边购置了不小的房产,几代人居住于此,以至于街巷都被“同化”,叫唐洗白街。

清代的《京师坊巷志稿》中说:“唐洗布街即半步街”,由此可见当时这条街并不长。当时这里还有座寺庙,叫地藏寺,民国时期破败,并对地域进行了重修划分,将部分地藏寺大院儿划入,并改称唐洗泊街;街巷变长之后,还分成两段,即东唐洗泊街和西唐洗泊街。解放后,觉得该地名儿拗口、写起来也繁琐,于是1965年集中整顿街巷名称时,就简化成了东唐街、西唐街。

那么迎门冲又是怎么回事呢?东西唐街其实就在崇文门外大街东侧,离磁器口很近。以前这一带也是商业区(特别是清朝商业南迁以后),磁器口原先叫蒜市口儿,附近还有葱店儿,可以说是农产品集散地,而迎门冲与副食调料有关。清末民国,这条街上有些沿街的铺面房,多为木器作坊和木板铺子(1956年公私合营时就都关了,成了彻底的居民街);当时街口还有家油盐店,字号叫“迎門衝”。

老北京最有名儿的副食店当属六必居,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因为除了茶叶不卖,剩下的六种必需品都有,故叫六必居。这家店的规模也不小,有点儿叫板六必居的意思:您不是“开门”吗?那我就“迎门”,而且比你买卖还“冲”。据说开业于光绪年间,位置在三转桥以南,即今三转桥胡同一带、东唐街东口附近,既经营油盐酱醋、花椒大料等调料,也出售五谷杂粮、甚至蔬菜都有,服务还很周到。

因为规模大、商品全、服务好,所以周边一带的住户都爱到此采购,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将买卖字号叫成了地名儿。民国初期(1912年),看到迎门冲的生意好,就有人在附近开了一家“合增”油盐副食店;不久之后又在今三转桥胡同儿开了一家“晋六居”油盐店(看上去也有点儿叫板或模仿六必居的意思)。这两家店的经营模式与迎门冲出奇的一致,但店新、人新,必然要争“老主顾儿”,于是大打价格战,以至于后来居上,硬生生把迎门冲挤垮了。

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倒闭关张,虽然店铺已经不在了,但附近居民早叫习惯了,于是迎门冲便作为地名儿保留。在民国出版的《最新北平全市详图》上,就赫然标记着“迎門衝”这个地名儿,可见已作为官方认可的正式地名儿。不过由于范围太小,所以1965年把迎门冲并入了东唐街,给东唐街增加了三十米左右的长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1 , Processed in 1.08072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