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长城内外抗北元

2024-7-23 18:2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鹏|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明初,明军大举北上夺取元大都(今北京),将其残部驱逐到大漠以北后,在燕山一带修筑大量易守难攻的隘口,以加固长城防线,由此奠定了北京长城的主要格局,并对抗击北元的频繁袭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举兵北伐 转攻为 ...
明初,明军大举北上夺取元大都(今北京),将其残部驱逐到大漠以北后,在燕山一带修筑大量易守难攻的隘口,以加固长城防线,由此奠定了北京长城的主要格局,并对抗击北元的频繁袭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兵北伐 转攻为守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从众多农民起义领袖中脱颖而出,经过10多年征战平定了中国南方,继而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军25万北伐,直捣元大都。

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北伐大军攻占山东,夺取河南全境。6月,朱元璋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召集诸将商议攻占元大都事宜,并明确表示,如果元顺帝向北逃往沙漠,明军不要继续追杀,只要做到“固守疆圉,防其侵扰”,以为权宜之计。

8月,徐达率军攻克大都城。捷报传至京城,朱元璋立即下诏改元朝的大都路为北平府,寓意“北方平安”,并在北平府周边建立大兴左卫、大兴右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永清左卫、永清右卫,史称“北平六卫”。占领北平府后,徐达立即部署周边防务。下令加固居庸关,整修古北口,并派兵驻守。同时,他还命令军队加强巡逻。

周边局势稳定后,徐达以北平府为基地继续追击元朝残余势力。明军一路北上,所向披靡,被时人誉为“常胜军”,相继攻克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等地,将元朝势力驱逐出蒙古沙漠以南地区。被驱逐的蒙古势力仍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

图片明代初期徐达所修居庸关上关城遗址(图片来源:《北京昌平图鉴》)

洪武五年(1372)正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召集诸将再次商讨征伐北元事宜。徐达主动请缨:“得兵十万足矣”。朱元璋遂命徐达率15万大军,分三路讨伐北元,“肃清沙漠”。

中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关,东路以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居庸关,西路以冯胜为右副将军攻打甘肃一带。这是明军第一次深入到蒙古大漠作战,此次出征所用马匹30万匹以上,规模之大,在洪武一朝可谓空前绝后。

徐达率中路军在土喇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击败北元扩廓帖木儿部,乘胜前进。五月初六,明军与北元军在岭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昭)对峙。由于连续作战,官兵疲惫,加之连战皆捷,将士滋生轻敌情绪,结果在激战中惨败,死伤1万余人,被迫撤回长城一线。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初期未遇任何抵抗,六月二十九日,抵达口温(今内蒙古阿巴嘎旗西南部),元军佯退。李文忠部将辎重留下,带20日口粮,轻装追击。在阿鲁浑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北鄂尔浑河)一带,与北元军遭遇,双方激战竟日。在李文忠指挥下,明军以一当百、奋勇作战,最终击败北元军,一直追到称海(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此时,各路北元军会合后发起反攻,李文忠见无法取胜,随即退兵。

冯胜率领的西路军在西凉(今甘肃武威)、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攻克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北元守将伯颜帖木儿举城投降。西路军虽然获胜,但不能扭转整个局势。

明军这次劳师远征,没有达到消灭北元军队和迫使北元朝廷投降的目的。明朝廷从而意识到,北元势力一时难以消灭,加之明朝立国不久,百废待兴,不宜持续大举用兵。于是,朱元璋转而开始采取修补长城隘口、积极练兵备战的策略,全面加强北部边疆防御。

以石垒城 巩固关隘

明军北伐无果而终,边塞形势依然吃紧。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发布加强边境地区防御的诏令,要求文武大臣出谋划策。镇守北平的淮安侯华云龙向朝廷提出:北平乃军事重镇,周边隘口众多,皆为要冲之地,必须加强修筑,实行重兵防守。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在华云龙主持下,采取“据险制塞、因地制宜”原则,对北平周边121个隘口和墩台进行了加固。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地形条件构筑工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材料;所谓“据险制塞”,就是利用易守难攻的地理天险积极防御,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这些隘口和墩台的修建,构筑起一道抵御外侮的坚固防线。

为加强各个隘口的军事防御,每个隘口派驻几十名官兵进行守护,仅北平段各隘口总兵力就达到6000多。但是,北元军并没有安居大漠,依然不断进行袭扰,威胁北部边疆安全。洪武十五年(1382),北平都指挥使司上奏朝廷,建议加强边境卫所的瞭望侦察,防止北元军南下搞突然袭击。奏议中还列出所辖200处关隘的明细,其中就包括北平境内长城的绝大多数关隘,如将军关、古北口、黄花镇等。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为了解决驻防兵力不足的问题,朝廷还从江淮地区抽调兵力,充实各隘口的防御力量。

随着隘口驻军的不断增加,解决驻军给养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当时,给养没有统一标准,直接影响着官兵的士气。朱元璋认为事关重大,于是命令中书省核定北平各卫所每年应发放的衣物、钱米数量。中书省根据各卫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官兵数量和距离远近,将官兵配给分为4等:

驻守居庸关、古北口的为第一等,驻守密云的为第二等,驻守北平城的为第三等,驻守通州的为第四等。此外,遇有特殊情况,朝廷还给予驻守官兵特殊待遇。《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朝廷特为北平守关将士送来10万件棉衣。

洪武年间,朝廷在北平长城沿线修筑了大量隘口、城堡和烽火台,基本形成了瞭望有台、驻兵有栈、操练有场地的军事功能齐全的防御体系。

出击塞北 威名远扬

边境一时的安宁,并没有使朝廷掉以轻心、放松警惕,而是加紧操练兵马,做到有备无患。经过近10年的休养生息和军事准备,明朝国力军力大为增强。朱元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决定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洪武十四年(1381),北元军乃儿不花部两次进犯长城边塞,均被布防严密的明军击退。朱元璋决定乘胜追击,以绝后患,遂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征大漠。

出征前,朱元璋敕谕徐达,这次北伐事关大明江山社稷,务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能有任何闪失。徐达深感责任重大,坐镇北平亲自指挥,命西平侯沐英率部浩浩荡荡出古北口,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北元劲旅镇守的全宁四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然后北渡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挺进大漠深处连续作战,屡战屡捷,俘虏大量北元将士,明军取得大胜。迫于明军强大军事威慑,盘踞在辽东地区、拥兵十几万的北元纳哈出势力,也于洪武二十年(1387)归顺明朝。

明军的强大攻势,使得北元朝廷惶惶不可终日。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朝开始对北元大举用兵。当年四月,凉国公蓝玉率大军千里奔袭、昼夜行军,在沙尘满地、白昼如晦的天气掩护下,成功突袭了位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的北元朝廷,全歼北元军主力。北元皇室成员大多被俘,仅北元皇帝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人侥幸逃脱。这次远征实现了朱元璋“肃清沙漠”的战略目标。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北元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

连年征战,明朝防线不断向北推进。先在喜峰口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设北平行都司;又筑东胜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设置16个卫;后在元上都重新设置开平卫。自此,大宁、开平和东胜深深地嵌进草原深处,成为明朝3个深入蒙古草原的前哨。这样,明朝北方就有了内外两条防线:一条是由大宁、开平和东胜构成的“外边”防线,另一条是由燕山一带长城构成的“内边”防线。

明朝定都北京以后,还多次对长城进行修建。永乐至宣德年间(1403—1435),修建了从四海冶到赤城方向的外线长城;景泰年间(1450—1457),修建了从居庸关直到龙泉关的内线长城;成化至万历初年(1465—1582),又多次对居庸关到山海关的长城进行整修加固。由此,构成了北京明长城的完整格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8 10:03 , Processed in 1.11954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