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很重视对家宅的“保护”,总要在门口摆点儿什么,可以说是装饰,实际与镇宅或风水有关。一般来说负责“看门儿”的是狮子、也有麒麟,虽然过去是有规矩的,只有朝廷、寺庙、衙门等地才能放,但现在没了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好多大门口都有(单位大门比较常见)。昔日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就有不少狮子,不光是石头的、还有金属的。但御花园的看门神兽就比较特殊,一望可知肯定不是狮子。 御花园位于内廷中路,有天一门一座,门前蹲着一对铜兽,长着龙头,嘴角伸出一对虬髯;身躯似麋鹿,遍体生鳞,四肢的鳞片尤为明显,如盔甲一般;四只利爪张开、按伏于地(说龙爪也行,鹰爪也像);二目圆睁、威严而警惕;最醒目的是头部毛发,弯曲直立,被戏称为“泡面头”,其实那叫烈焰头,尾部顶端也是如此,更像燃烧的火苗。 说是看门狮肯定不对,于是又有人说是麒麟。当然也不是,因为它们的头顶正中只有一只角,可以叫它独角兽。很多国家的神话中都有独角兽,比如希腊神话中的独角兽是长了角的马,其实我国的神话体系中也有,叫䑏疏(quán shū),也是长独角的马;另外就是现在说的这种,叫獬豸(xiè zhì),不过长得确实很像麒麟。 天一门建于明嘉靖十四年,一开始有没有看门神兽不得而知,但已知今天看到的这对铜鎏金獬豸为清代铸造。因为獬豸的形象是随着朝代不断变化的,唐以前的文献描述或出土文物中更像羊;唐到明的獬豸石像经常出现在帝陵前、作为镇墓兽,多为牛马形,牛首、马身、马蹄、身上无麟;直到清朝才趋近于龙形。所以普遍认为御花园的獬豸铸于清雍正时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御花园不摆狮子、麒麟?偏要放一对原本用于镇墓的獬豸呢?实际不光是镇墓兽。天一门是钦安殿外围的围墙门。钦安殿为明成祖朱棣所建,内真武大帝,因为永乐十分崇信真武大帝,甚至号称真武转世。真武大帝是道教信奉的神仙,而到了嘉靖在位时,他更加推崇道教,甚至二十年不上朝,躲起来炼丹、写青词,还时常在钦安殿设蘸做法事。由于钦安殿在内廷,为了不影响后宫生活,也为了有一个封闭的、不受外人干扰的道场环境,嘉靖帝才下令在钦安殿外加筑围墙。 大门叫“天一之门”,取自《易经》中的“天一生水”;一说是为了避火,因为古代土木建筑最怕火。同时也是屏障门,保证了清净的氛围,也阻挡了大臣们的反对之声。清朝改称天一门。雍正登基后,他也痴迷道教,传说道教法术救过他的命。而獬豸与道教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钦安殿外安放这种神兽,是为了宣传道教的功德,保证皇帝从事道术活动不受侵犯。 其实獬豸不光出现在御花园,屋顶上也有。有个词儿叫五脊六兽,虽然是形容人“闲的难受”的,但原意还是建筑用语。不过故宫大殿上可不止六兽、而是十个: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还没算最吞脊兽和指路的骑凤仙人。但獬豸不仅镇墓和看屋顶,还与法律有着密切联系。上古神话中獬豸是能辨是非、善判曲直的神兽,看到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时,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大恶极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它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也称直辨兽、触邪、或任法兽,后来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就叫“獬豸冠”,东汉时还是衙门中不可缺少的饰品,甚至将执法官称为獬豸。到了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司法监察官员依然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一次在网上听有人说“带三点水的汉字都与水有关”的说法不对,他举出的反例就是“法”。实际法与水还真有关系,因为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表面都会保持平直,有公平之意; 而古体的“法”字写作“灋”,另一半是廌(zhì)下加去,指的就是獬豸,因为獬豸最初也写作獬廌,所以法字是水与獬豸的合体,取公平、公正之意。后来简化为“法”,“廌”字虽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因此天一门前的獬豸包含多重含义,龙形的外表体现了皇权,为皇帝“私密空间”镇守门户,保护帝王专权不受侵害;并彰显法度严明,维护江山的稳固和繁荣。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20 , Processed in 1.08616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