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清代北京中轴线日臻完善

2024-7-30 17:1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韩旭 |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寿终正寝,为一直觊觎中原的清朝提供了定都北京的历史契机。清朝在继承明朝宫廷制度和完善中国历代礼制的基础上,修缮、改建、增建了一批皇家建筑,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元素。清军 ...
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寿终正寝,为一直觊觎中原的清朝提供了定都北京的历史契机。清朝在继承明朝宫廷制度和完善中国历代礼制的基础上,修缮、改建、增建了一批皇家建筑,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元素。

清军入关 定鼎燕京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的祖父及父亲被明军杀害。他为报家仇,以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武装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平定中国东北大部,成为后金第一位大汗。从此,女真走向强盛之路。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采取加强集权、惜民兴农、练兵强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进军中原蓄势积能。明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去汗号,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即清太宗。他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朝正式建立。皇太极去世后,其不满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即顺治帝,由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明朝末年,政权日益腐败,天灾人祸不断。1644年是朝代更迭、战事纷乱的一年。北京城出现了三个年号:明崇祯十七年、大顺元年、清顺治元年。这一年的初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帝于煤山(今景山)自缢。李自成进京不到两个月,就被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打败,被迫撤出北京,败退之前,一把火将北京城焚烧得满目疮痍,其中尤以皇城和紫禁城损毁最为严重。

清军攻进北京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担心惨遭劫难的北京城再次遭到袭掠。多尔衮随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严肃军纪、安抚民心、稳定局势。

皇太极生前曾多次说:“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夺取北京之后,迁都之事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满洲王公贵族的意见并不一致,一些人对立即迁都多有怨言和抵触情绪,认为大局未定,现在迁都,难保无虞。尽管众议纷纷,多尔衮依然筹备迁都之事。

多尔衮为迎接顺治帝的到来,对遭破坏的乾清宫等宫殿进行简单修缮。从盛京到北京,路程遥远,他令人沿途驻防,以策安全。

顺治元年(1644)八月二十日,顺治帝从盛京启程,于九月十九日入紫禁城;十月初一,顺治帝“以定鼎燕京,亲诣南郊,祭天地,即皇帝位”,并颁布顺治二年(1645)时宪历。至此,北京城进入了清代的统治时期。

劫后重建 紫禁焕然

北京城虽然在战火硝烟中破坏严重,但整体格局比较完整,神韵犹在。作为清朝的都城,北京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格局与风貌。清初中轴线的建设,以对宫殿进行修缮为开端。紫禁城的复建始于顺治时期,完成于康熙中期。

迁都之初,由于财政紧张,修缮目标首先是保证朝政的正常运转。午门两掖门外原有东西朝房,为六科群臣上朝时所用,后因战火被焚,导致朝会时众官坐立无所,遇到刮风下雨,更是无处立足,因此修缮东西朝房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顺治帝下旨修复京城贡院,尽快恢复科举考试,以招贤纳士,稳定政局。于是,东西朝房、京城贡院成为修缮的首批工程。

三大殿的修缮,历时两年。顺治帝曾在保和殿居住了十余年,直到顺治十三年(1656)才正式移居乾清宫。之后,又陆续重修五凤楼(今午门)、太庙、慈宁宫、乾清宫、坤宁宫、景仁宫等建筑。这一批建筑工程的完工,基本恢复了中轴线的格局和风貌。

顺治帝去世后,其8岁的儿子玄烨继承皇位,即康熙帝。康熙时期,更加重视对宫殿、坛庙等国家礼制建筑的修缮与营建。新建专供帝王经筵的文华殿、皇太后居所宁寿宫等宫殿;增减西苑内建筑,其中勤政殿的建成,开创了清代御苑理政的制度。及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城西北的畅春园建成和投入使用后,紫禁城内建筑修缮的频率才降低下来。

顺治、康熙时期百废待兴,宫城的建设和修缮,继承明代北京城的功能,延续中轴线的基本格局,恢复宫殿建筑的原来面貌,进一步彰显了“奉天承运”“君权神授”的历史文化内涵。

续建不辍 完美呈现

雍正年间,战乱频仍,国库亏空,皇家工程新建的极少。乾隆时期,国库充盈,物阜民丰,社会稳定,迎来了皇家工程建设的新高峰,中轴线呈现新的辉煌,并逐渐完美定型。

雍正时期最重要的工程,是对景山(顺治帝命名)寿皇殿及紫禁城养心殿的修缮。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对父皇的思念之情日增,为便于时常亲临祭奠,命工匠修缮景山后面的寿皇殿,停放梓宫。又因乾清宫是康熙帝长期居住的地方,雍正帝担心睹物思情,不忍居住,遂命人修葺养心殿,作为自己守孝期间的居所。

乾隆时期,紫禁城的改建与修筑首先是从重华宫开始的。重华宫最初名为“乐善堂”,是还是皇子时期的弘历(即乾隆帝)与富察氏(即孝贤皇后)成婚后的居住地。乾隆帝登基后,将其视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宫,并多次进行修葺,作为皇室家宴或宴请宗藩的场所,还在宫内漱芳斋增设了戏台。从乾隆元年(1736)开始,每岁新正,乾隆帝都在这里设茶宴,召诸王大臣等宴聚,君臣济济一堂,赋诗唱和。乾隆帝晚年,又将重华宫重新布置,集中存放雍正帝、皇太后所赐物件,孝贤皇后的妆奁,以及自己当皇子时的常用物品,这里俨然成为他一生的“博物馆”。

为加强礼制建设,表达敬天祭神诚意,乾隆帝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建及修缮。他将祭前斋宿从紫禁城斋宫改在天坛斋宫,将两处斋宫重新修缮。随后,他又下令修缮损毁严重的天坛内外坛墙、扩建圜丘、改建大享殿(祈年殿)两庑及皇穹宇,又在天坛西门外垣之南建圜丘坛门,原来的西门称为祈谷坛门,形成了南北两坛两门、规制严谨的格局。除此以外,他还下令将先农坛的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并在坛内广植奇花名木。

对景山的修建最具创新性。在明代“山前殿”基址上重建绮望楼,用来祭拜孔子;五座峰亭耸立山间,供奉五尊佛像,万春亭雄居中峰;将原在景山东北的寿皇殿移建北部正中,庄肃堂皇,遥对景山之巅。绮望楼、万春亭、寿皇殿串成一线,更加突出中轴线的对称和中心位置,将中轴线的完美推向高峰。

清乾隆时期北京城平面图

清代北京中轴线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发展,日臻完善,成为封建礼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象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8 13:21 , Processed in 1.08006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