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北京最高级别(三级甲等)、也是最著名的医院之一。而且是一家百年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位于西什库大街北端路东、门牌为八号。这个位置在民国以前普通人是去不了的,因为属于明清皇城之内。虽然说宫城、即皇宫、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才是真正的紫禁城,号称三尺禁地,实际宫城外围这一圈儿已经是普通人不能随便进的了;老话儿不是讲“内九外七皇城四”,其中的“四”就指这圈城墙上的四座门。西什库大街往西二百多米,现在叫西黄城根北街、差不多就是昔年皇城西墙位置,所以您说他是不是在皇城里头? 那么在封建王朝这里是干嘛的呢?其实从地址上就能看出些端倪,西什库,这里的“什”得读“shí”,通数字十,古时候户籍以十家为一什,军队以十人为一什;所以西什库等于西十库,说白了就是皇宫西侧的十座库房;既在皇城之内,当然是皇家御用。明正统年间,为满足皇家各项所需,在皇城与宫城之间建立各种机构、仓库、作坊等;库房集中建在紫禁城西,故名西什库。十库的名称分别是: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别多想啊)、戊字库;按照“惯性思维”、接下来该是“己庚辛壬癸”了吧? 但“出乎意料”的是:另外五座并没按“十天干”的顺序往下排,而是根据用途来的,叫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都存放什么呢?甲字库存药材,乙字库存纸张和胖袄、胖袄说白了就是比较宽大的棉袄、又称“红胖袄”;丙字库放本色丝绵、合罗丝串、五色荒丝和棉花绒,丁字库贮存生漆、桐油、白麻、黄蜡、牛皮、鹿皮、鱼胶、生熟建铁等,戊字库主要贮藏盔甲、弓箭、刀枪等武器。 承运库存黄白生绢,是为奏讨钦赏夷人并内官冬衣、乐舞生净衣等用;广盈库贮各色平罗熟绢、杭纱、青细棉布,广惠库存放彩织帕、梳拢抿刷、钱贯纱绽之类,广积库主要贮存火药,是为在京各军营春秋操演时预备的;赃罚库存放没官衣物等,就是当官儿的犯罪被革职法办以后,常要“打掉乌纱帽、扒去莽龙袍”,甚至抄家,罚没的衣物和查抄的赃物都存放在这里。到了清代,内廷库区作坊挪到了皇城东侧,即明初迁都时朱棣为朱瞻基建的皇太孙宫,后来改称东苑、南宫、小南城,清朝入关之初曾为摄政王多尔衮的睿王府,然后改成普渡寺,如今这附近还有缎库胡同、灯笼库胡同等。 从此西什库废,有的地方驻兵、有的改成官菜园,也有的盖房、形成街巷,当然住进皇城的绝非一般人。进入民国变化就大了,因为逐渐在皇城墙上扒豁子、甚至整段拆掉,皇城变为开放区域,普通也可以住进去(只要荷包充足就行)。其实清末已经有外国人“住”进来,即西什库教堂,前身是康熙年间在蚕池口建的救世堂,光绪十四年挪到西什库大街33号,为老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俗称北堂。闹义和团时还成为主要攻击目标,打了半个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组建了专门的解救队,轰动一时的西什库教堂事件才宣告终结。由此还产生一句顺口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1912年10月,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成立,即北京医科大学前身。1914年,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建成,即北大医院前身。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1952年建制改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改称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1993年被审定为三级甲等医院、WHO爱婴医院。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所以他现在的全称应该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说了半天,这块儿以前到底是干嘛的?说实话并没查到详细记载,只能靠猜。怎么猜?根据记载来看:明代的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在今西什库大街路东,从地安门西大街南侧开始依次向南排列。今爱民一巷与爱民二巷位置是明代赃罚库地界、这是有记载的,但现在爱民二巷已经没有了,就连爱民一巷北侧也盖成了门诊楼。推断一下,原北大医院应该占用的是明朝广积库,但随着扩建,现规模已经很大,怎么也得三四万平米吧?应该是连罚赃库也“包围”进去了。到如今,北大医院依然离核心机构不远,是距中南海最近的大型三甲医院,而且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0 , Processed in 1.09175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