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关口,与内城正阳门相对。永定门取名永定,寓意永远安定、江山稳固。永定门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向南延伸。从此,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程7.8公里的中轴线正式形成。 明清两朝修建不断 明朝定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新的城垣及皇城。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二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当时的北京城,平面轮廓接近正方形,有九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至北端钟楼。 明嘉靖年间,国家实力逐渐衰落,蒙古鞑靼部多次兵临城下。为加强都城防卫能力,嘉靖三十二年(1553),嘉靖帝下令在北京城增建周长约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当时南郊(正阳门外)商肆发达,市面繁华,人口众多,又有天坛和先农坛,朝廷增建外城工程先由南面筑起,但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嘉靖帝派内阁首辅严嵩想办法。严嵩到现场实地考察后,还真想出了一条虽不高明但可以对付的“妙计”,即只筑南面城墙,长度由原计划的20里缩减为13里,其东、西两端向北筑一段后,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严嵩的建议得到嘉靖帝批准,工程继续进行,最终北京城形成“凸”字形布局结构。 永定门建在南城墙正中位置,最初只建了城楼。城楼正中间有一个拱形的券洞,即城门洞,门洞内置两扇对开的木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为增加外城防范功能,在城楼外增建瓮城,瓮城墙南面开门洞,与城楼门洞相对。清朝定都北京,乾隆帝对永定门的地位十分重视,乾隆三十一年(1766),决定重建永定门,并颁诏要求提高城楼规制,同时在瓮城前增建箭楼,与瓮城连为一体。次年,永定门重建完成,由城楼、瓮城、箭楼组成。城楼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通高26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时可供将士休息、储藏兵器,战时可远眺敌情、指挥作战。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墙顶宽6米。瓮城的修建增强了城门的防御能力,即使敌军攻进箭楼,守军仍可及时调集兵力歼敌于瓮城之中。箭楼是城门的第一道防线,它的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通高15.85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三孔,城台下辟单孔券门。 永定门,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修建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修,中间相隔200余年,是北京外城七门中规格最高的一座城门。 见证古都苦难新生 清朝末年,古老的北京城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永定门见证了历史的屈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开始对北京内城、外城任意地拆改。当时北京有两条铁路,分别是津卢铁路和卢汉铁路,先后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通车。清廷怕火车这个“怪物”破坏风水,不许火车进城,所以把火车站建得比较偏远,南边建在了马家堡,西边建在了卢沟桥。英军占领天坛后,将其作为军营和物资仓库。为了尽快把后续军队和物资运到北京,以及把掠夺的贵重物资运回国内,英军决定修建一条由津卢铁路向北延伸至天坛的铁路。该条线路须穿过永定门。于是,英军把永定门城楼西侧的外城墙扒开了一个豁口,铺设铁轨。火车经过城墙豁口进入北京外城,顺着永定门西侧城墙,继续向北,穿过永定门内大街到先农坛东天门后,沿着东侧天坛围墙向北,在圜丘坛门外设天坛外站,负责运送军火粮草,又由此斜接轨道到祈谷坛门设天坛内站,负责运送兵员。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攫取大量特权和利益的八国联军随后撤兵。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从西安回到北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当年坐着马车仓皇出逃,如今却是坐着被他们视为“怪物”的火车“回銮”,从马家堡车站下车后改乘龙车凤辇,进永定门回紫禁城。之后,清廷接管铁路,拆除了从永定门到天坛这一段的铁轨,把永定门西侧城墙上的豁口重新砌上,恢复了永定门原有的面貌。 斗转星移,永定门迎来了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2月3日,恰逢正月初六,浓浓的年味儿尚未褪去,参加入城仪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大早就已经在这里集结待发。许多工人、学生和市民更是不顾天气寒冷,纷纷涌来,争相目睹人民军队的风采。上午10时,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参加入城仪式的部队从永定门出发,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雄壮的口号,沿着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威武庄严地行进。 原址复建崭露新颜 饱经风霜的永定门因年久失修而逐渐损毁,北京中轴线上一度缺失了这座带有标志性的重要建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专家和社会热心人士建议复建永定门,恢复北京中轴线南端原貌,保持古老北京中轴线的完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永定门复建被纳入北京“人文奥运”重点项目,于2004年启动。 经过反复勘探论证,永定门城楼在原址复建。为了尽可能地恢复永定门历史原貌,复建工程决定按照原形制,采用传统材料和施工工艺,这对复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重建过程中,本着“凡是能找到的就一定要找到并用上”的原则,修缮人员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找回曾经的“永定门”。根据记录,负责复建的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专门派人到河北邢台,找回了已经成为三台山仓库围墙的城砖。复建时,这些城砖重新被砌在永定门北立面墙上,不足的城砖则是在明朝时的采石场——今天的房山大石窝按原形制烧制的。 永定门作为北京外城最大的一座城门,对顶梁柱的承重力要求极高。铁力木质地坚硬,有非常好的结构承受力。这次复建,就从非洲进口了每根重达13吨、直径半米粗的大料。按照古代建筑的规制,加工制作成12根顶梁柱,被砌到永定门城楼的一层墙里,横梁从墙里的大柱子延展出来。为了增强材料的抗压能力,城楼上凡是柱头和转角部位的斗拱都采用了硬杂木材料,并经过蒸汽炉长达50天的熏蒸,以保证木材日久不开裂变形。 2004年8月18日,随着永定门城楼大脊的成功合龙,主体工程圆满结束。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门洞上方所嵌石匾上的“永定门”三字,为原件仿雕。原件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是复建工程启动时,在先农坛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意外发现的。这块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上面刻有楷书“永定门”三字,字迹雄浑古朴、苍劲有力,保存完好。经鉴定,这块石匾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 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 按照历史原貌复建的永定门城楼,重新屹立在了古都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这座名副其实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用它的“前世今生”见证着北京城的历史变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5 , Processed in 1.0929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