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的文化名人中,张中行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北京美食的美食家。 张中行,原名张璿,后改名“中行”。1909年生,2006年去世,生前是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同时又是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以及古典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 张中行先生是多家北京老字号饭馆的常客,如马凯餐厅和来今雨轩。在这些饭馆中,服务员都熟知他的饮食喜好,能够主动报出他爱吃的菜品,如腊肉炒笋干、红烧栗子鸡等。这种常客身份不仅体现了张先生对美食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与北京餐饮文化的深厚联系。 张中行从北大毕业后,在保定一个学校混了一年,他晚年还念念不忘,直隶总督府对面的马家老鸡铺卖的酱牛肉和酱牛杂碎。他说:“一生所曾吃,我觉得那是最好的。” 几年后,张与妻子并一友人在西单一带闲逛,中午进天福号买了半斤酱肘子,然后到一个叫兴茂号的小餐馆,吃叉子火烧夹酱肘子,还点了一道海米白菜汤,这顿饭他也念叨了几十年。到上世纪80年代,还说:“至今回味,仍然垂涎欲滴。”据张判断,当时天福号的酱肉都用80斤的京东小猪和地道的黄豆酱油,与后来动辄用二三百斤,且经过冷藏的猪作原料酱肉的味道,自然是两码事儿了。 张中行先生还对北京的烤肉有着较深的印象,他曾详细描述过自己早年在北京吃烤肉的经历。那时的烤肉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是立而自烤,充满了野意和诗意。他提到的烤肉宛和烤肉季两家老字号饭馆,至今仍在北京享有盛誉,但烤肉的方式和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青年时期的张中行常去北大附近的一家切面铺用餐,他喜欢吃水面烙饼配肉片白菜豆腐,还特别喜欢一道名为“张先生豆腐”的菜肴,这道菜由竹笋等食材制成,味道独特。此外,烧饼加炖牛肉、炒木樨肉、烧鲇鱼、蹲儿饽饽、糖火烧等美食也是他的最爱。 在天津时,张中行对当地的炒全蟹、肉末烧饼、浓豆浆等美食情有独钟。原本不喜欢吃蟹的他,因为天津炒全蟹的美味而破例尝试,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还喜欢学校教师食堂的烧茄子,觉得味道和质量都很不错。 张中行不光照顾切面铺,对其他饭馆他也时不时地光顾。他说:“住北京时间长了,总要一家挨一家地尝一尝。”上世纪30年代,北平吃烤肉的地方有两处,一为宣武门内的烤肉宛,一为什刹海北岸的烤肉季,两处都只卖烤牛肉,兼卖白酒和小米粥,烧饼有附近的铺子供应。张中行一次与朋友去吃烤肉宛。 作为京派文人的代表,爱吃习好,且对北京的美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品味。他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也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张中行先生对北京美食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北京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张中行先生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味觉享受上,更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追求。他通过品尝美食来感受北京的市井文化和生活气息,从而创作出更加生动、接地气的文学作品。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26 , Processed in 1.07769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