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饭店地下的古河道 —— 阅读大地文献(五)

2024-8-8 09:3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岳升阳|来自: 勺海堂

摘要: 对北京城下3万年前永定河故道的实地考察,开始于地震地质会战之前。1973年,侯仁之先生重启北京地下埋藏古河道研究后不久,就有了新发现。当时,在王府井南口路西正兴建一座大型建筑,出于保密,人们给工程取了一个 ...
对北京城下3万年前永定河故道的实地考察,开始于地震地质会战之前。1973年,侯仁之先生重启北京地下埋藏古河道研究后不久,就有了新发现。当时,在王府井南口路西正兴建一座大型建筑,出于保密,人们给工程取了一个代号——“乐新居”。这就是北京饭店新楼,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人们在此发现了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永定河故道。

1973年兴建的北京饭店新楼

北京饭店新楼地基有十多米深,古河道遗迹出土于基坑下部,北京大学的曹家欣老师等前往调查。

调查成果显示,在工地地下10米深处2万多年前的砂层中,曾出土古象的臼齿化石,在地下13米深的细砂层中出土一株直径50厘米的古榆树,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29300±1350年。碳十四测年是以1950年为基准计算的,所以它是由1950年算起的29300年前,测年的误差是1350年。由于古树埋在古河道的砂层中,所以古河道砂层大约也在这个年代。

曹家欣老师所绘北京饭店剖面图(周昆叔先生略有修改,见《花粉分析与环境考古》)

侯仁之先生对北京饭店古河道的发现十分重视。他也曾应约前去调查,将采集回来的砂土和草炭标本放在一个玻璃面的标本盒中,视为珍贵样品,摆在书案旁边,并在标本上做了文字标签,以便随时可以看见。

侯仁之先生使用的标本盒

后来我在东方广场工地寻找史前人类遗迹时,就参考了北京饭店地层的年代,因为旧石器遗址的年代往往要依据地层的年代来判断。

2007年,北京饭店的另一座新馆在北京饭店北面破土动工,我们循着曹老师和侯先生的足迹再次前往调查。这次挖开的面积更大,也更深。于是我们从中知道,出土象齿的砂层曾是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河道,它穿过北京饭店,向东经过东方广场的南面,东方广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就在它的北岸。

北京饭店二期工地中29000多年前的灰色砂层,摄于2007年夏

北京饭店工地地下13米深处的29000多年前的砂层是一条由北向南的河道,砂层为灰色,中间夹着颜色较浅、颗粒较粗的砂层,砂层中显露出像火焰一样的奇妙纹理。

北京饭店二期工地中29000年前的砂层,有像火焰一样向上舞动的砂体

两条河流故道正好在北京饭店地下重叠交叉,它们是不同时期永定河留下的遗迹。

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古河道的流向

距今约两三万年前,永定河从石景山出山后,曾流经北京城下,地震地质会战时称它为古金沟河。古金沟河的宽度达10公里,并不是说水面有10公里宽,而是说水流在10公里宽的范围内摆动。

在北京老城之下,南北宽达10公里的古金沟河范围内,水流摆来摆去,形成一条条相互叠压的河道,就像小女孩梳的辫子一样,一股股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古金沟河。所以,不但北京饭店下的古河道呈现出不同方向河道的叠压,在北京城下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例如,2.6万多年前流经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遗址下面的古金沟河河道是南北向的,2.2万多年前流经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遗址南面的古金沟河河道是近东西向的,2万多年前流经北京崇文门外新世界百货二期工地的古金沟河河道则是西南至东北向的。


<文末彩蛋>





小编

为何前面几篇文章特别强调要说清楚是“地震地质会战”,这次却只写地震会战?



作者

那就改成“地震地质会战”吧。其实一般也可简称为地震会战,但是一定要强调是地震地质会战,而非地质地震会战。

 



小编

修建个饭店,为何还要保密?



作者

因为北京饭店新楼是“文革”期间修建的,主要给外宾住。建筑高17层,站在上面向西能看到中南海,因此后来又盖了西华门边上的遮挡楼。

 

对于北京饭店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小编也是所知甚少。于是赶快去查资料:



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1907年,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北京饭店,并改为有限公司。随着抗战胜利,北京饭店由国民党北平政府接收管理,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

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北京饭店的命运才随之出现转折,当时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北京饭店,成为新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1954年和1974年,北京饭店相继进行了两次扩建,一度成为北京城内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标志建筑。


小编
侯先生为什么偏偏要把这个标本盒放在手边?

作者
侯先生手边放了多个标本盒,也有沙漠考察的标本盒。放了大概有三四个。侯先生把这些重要遗址的标本盒带回来,放在桌子旁边的窗台上,每一个标本盒都做了标记。其实照片里的标本盒,就是沙漠考察的。

北京饭店那个标本盒,后来放到了北大图书馆的侯仁之工作室。工作室搬家的时候,找不到了。于是我就把沙漠考察的盒子专门收起来,放到了历史地理专业上课的教室里。

小编
把“后来我在东方广场工地寻找史前人类遗迹”中的“我”改为“笔者”,可以吗?

作者
不要。“笔者”太“文”了,我们不要这么文。况且,我写文章的时候也没用笔,要不你就改成“键盘者”或者“鼠标者”。

小编
键鼠者可能更恰当。那就还保留“我”吧,尊重您的使用习惯,也符合您平实朴素的写作风格。

作者
你知道照片里的红衣女子是谁吗?

小编
时间显示是2007年,看体型和姿态,应是鲍宁师姐。

作者
就是她。

小编
为何这里会出现像火焰一样的纹理?

作者
这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冰冻形成,下面的水结冰后,将砂土挤上来;一种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地震形成砂土液化,砂子沿着土层裂缝向上涌。

小编
那么,哪种可能性大?

作者
但是两种可能看着又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还有第三种可能。

小编
什么可能?

作者
(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大象一脚踩下去的痕迹……

小编
一脚踩下去,为何砂层是向上涌起的?

作者
因为一脚踩下去又把砂土带起来了……

小编
说来说去,还是没结论。

作者
不提这个也行。还是写吧,让大家去琢磨怎么回事儿吧。

小编
小女孩梳的辫子?您确定要用这么接地气的比喻吗?

作者
是不太合适,但它就是这么回事儿。

小编
可以删去这个比喻吗?显得太不严肃。

作者
额,嗯,唔……是吗?那放到后面去说呢?

小编
好吧,不删了,和下面的文字融合到一起去,不然您这两段的意思就重复了。

作者
嘿,太好了。

小编
整篇文章,还是没什么结论呀。
之前几篇文章,有读者反馈,文章内容太短,缺乏结论性的内容。

作者
这里不需要有什么结论。只是把这些事儿说出来,让大家知道一下。

小编
也算是不忘初心了。当初策划这个系列,就是说出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心人,自会读出些东西来。



<未完,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0 01:43 , Processed in 1.0805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