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漕运文物中的运河故事

2024-8-8 21:3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博物馆研究部 |来自: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摘要: “考古中的北京”是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品牌“北京考古”推出的考古知识科普系列文章。该系列以我院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挖掘考古资源,推广考古研究成果,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推动北京考古成果走向社会。“运河 ...
“考古中的北京”是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品牌“北京考古”推出的考古知识科普系列文章。该系列以我院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挖掘考古资源,推广考古研究成果,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推动北京考古成果走向社会。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清·乾隆皇帝

在我国的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河道。在陆运成本高、耗时久、运量有限的古代,为了满足粮食输送、运兵打仗、商业贸易等需求,勤劳的古代人民用双手挖出了一条沟通南北的河道,也就是大运河。

元朝定都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把南方的物资通过水路运到北京城,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使得大运河从杭州直接抵达大都。南方的茶叶、瓷器、丝织品乃至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漂向北方”,丰富了运河沿岸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取直后的河道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距离缩短了900多公里,由此奠定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和规模。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处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北京段列入遗产名录的河道有西城区的通惠河北京旧城段——什刹海,东城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玉河故道(西起万宁桥,东至东不压桥),通州区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三段河道均出土了众多漕运文物。

在古代社会,漕运是维系中央政权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社会生活都与漕运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漕运文物涵盖当时社会上的所有阶层,上至皇家粮仓,下至民间寺庙。运河沿线的漕运文物包括桥闸、码头、古代城址、仓储设施等不可移动文物和瓷器、建筑材料等可移动文物。可以说,漕运文物是大运河文化内涵重要的实物见证。

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

——漕运交通枢纽

01
东不压桥

遗址位于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南锣鼓巷社区,地安门东大街与东不压桥胡同交会处。东不压桥又称 “布粮桥”“东步梁桥”“东步粮桥”。桥附近曾是布匹和粮食的交易市场,因此叫做“布粮桥”。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打算对皇城进行大规模扩建,皇城北墙压在桥上,因此有了西压桥。相对应的东桥由于建在皇城墙外,与城墙有一定距离,没有被皇城压上,于是叫做东不压桥。

东不压桥遗址全景

东不压桥遗址现状

东不压桥遗址现状

东不压桥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残存的金刚墙及少量拱券石。两侧引桥保存完好。出土器物有银锭锁、黄琉璃瓦当以及若干瓷片。

东不压桥出土银锭锁

东不压桥出土瓦当

从发掘情况来看,东不压桥上游设的闸口应就是澄清中闸。澄清中闸是漕船行至运河终点码头什刹海的必经之路,是通惠河北段河道上重要的水利设施。

02
西板桥

遗址位于西城区恭俭胡同南口,景山西街与景山后街交会处,横跨北海公园濠濮间流出的河道上。

西板桥为单孔石平桥,南北走向,桥面近正方形。桥板底面比桥面磨损严重。考古工作发现了石桥拱券、燕翅及两侧河身泊岸。

西板桥始建于明代,形制经过改造,最晚在清代时已变成平桥的形式。当时,“玉河”的水经北海公园濠濮间流出,至恭俭胡同南口和景山西街北口交汇处南折,汇入景山西河。西板桥就是景山西河上的一座小桥。

西板桥单孔桥洞(西-东)

03
善人桥

遗址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瓜厂村东北部,西北距张家湾古城1.4公里、距通州古城9公里。

善人桥为单孔石桥,平面整体呈“〕〔” 状,西北—东南向。石桥地面结构已破坏不存,仅残存其地下结构,由金门、金门装板、金刚墙、雁翅、迎水装板、顺水装板、迎水牙丁、顺水牙丁等部分组成。

遗址出土有大量瓷器碎片,另有陶器、石器、铁器及石桥相关建材等。

石桥东西桥墩正中相对嵌砌刻石各一块,上纵刻楷书两行,右曰“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左曰“清源陈进儒监造”。由此可知,石桥准确的建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监造者为清源陈进儒。

明朝时,北运河流经通州城东关,这一时期运河码头主要位于张家湾地区。明嘉靖年间,通惠河被疏浚,运河漕运码头被北移至通州城。清嘉庆年间,张家湾码头衰落。善人桥的发现为运河河道和码头的变迁提供了实物证据,证明了通州码头由南向北逐渐转移的过程。

善人桥遗址全景

04
土桥

遗址位于张家湾镇土桥村中、通惠河故道上。“土桥”是俗称,本名“广利桥”,因建在通惠河上广利闸东侧而得名。桥面上铺设有灰土,

因为常年车水马龙,灰土反复铺设,人和车经过会带起很多尘土,于是被称作“土桥”。

土桥建于元代,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码头张家湾进入大都城的重要桥梁。土桥原本是木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将木桥重修为石桥。根据《通州文物志》记载,土桥为单孔平面石桥,南北向,桥面以花岗岩条石砌成。东南向雁翅中间顶处镶嵌圆雕镇水兽一只,放置在水边用来镇水保桥、护桥闸安全。
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后,张家湾码头逐渐没落,土桥逐渐被废弃。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漕运古城

01
通州古城东城墙

遗址位于通州区新华街道东大街社区,由城门及城墙构成。考古发掘清理出东城门、东城门瓮城、三段东城墙、两处马面等遗址。

遗址整体蜿蜒曲折,非直线分布。城墙经过多次修筑,遗址包含三类夯土和四类包砖,对应着通州古城东城墙不同的修建时代。

通州古城东城墙遗址

02
张家湾古城

遗址位于通州区中部。据文献记载,张家湾始建于明朝时期,是一座地处于大运河沿岸、因漕运而兴起的城市。考古勘探发现并确定了

东城墙南段基址和南城墙西段基址。

张家湾古城是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见证。北运河、凉水河、通惠河、萧太后河四水在张家湾交汇。古城有四座城门,城门有城楼。有一座便门,三处水关。城池所有的系统都具备。

张家湾古城遗址

运河之水,流淌不息,给北京城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运河北京段发现的运河故道、闸坝、码头、寺庙、瓷器、石碑等漕运文物,深化了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减弱,但其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价值却日益凸显。如今,大运河北京段已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人们在这里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感受着古老运河的魅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8 14:27 , Processed in 1.09541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