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先农坛刑场弹痕调研报告

2024-8-18 14:57|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LT

摘要:   先农坛是个神秘的所在,说它神秘不是因为里面有神仓住在神农氏,而是因为当初它做过刑场,北京城里五坛八庙寺院云集,别处哪儿都没有这么特殊,唯独在先农坛外做过刑场,为什么要选在先农坛呢,因为先农坛的地理 ...

  先农坛是个神秘的所在,说它神秘不是因为里面有神仓住在神农氏,而是因为当初它做过刑场,北京城里五坛八庙寺院云集,别处哪儿都没有这么特殊,唯独在先农坛外做过刑场,为什么要选在先农坛呢,因为先农坛的地理位置适合当刑场,它的北面紧邻着天桥闹市区,南来北往人流如潮客商云集,在先农坛设刑场便于快速传播消息,以利于起到警示众人的作用。为什么不选在天坛呢?因为天坛或多或少还有游人,而先农坛的亲耕农具变成了美军的柴薪,‌建筑和祭器几乎被破坏殆尽,自从被八国联军占据了的那天起就开始走向没落,一进入民国就更是破败不堪了,断壁残垣,荒草凄凄,坛墙几成废墟,白天游人罕见,夜晚是强人出没的场所。在旧社会的老天桥儿,山头帮派要是起了争执,约架斗殴首选的地方就是先农坛,因为坛根儿是个三不管的地方,那时候大人们也常会嘱咐孩子,不能上坛根儿那边去玩儿,一个不留神就能让拍花子的给拍走,这么一块凶险的地方…后来当成刑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民国《北平晚报》消息:“本市刑场向在天桥二道坛门执行,现因该处日渐繁荣、商店林立。设若在此行刑,将现于市民眼帘之中。当局本意原为藉以示儆,但间接影响甚巨。有鉴于此,拟将行刑场迁移至永定门外。”此条消息说出先农坛的刑场有两处,先是天桥的二道坛门,后来又挪到永定门外去了。可是地图上标注“刑场”两个字的,却是在拆除了先农坛北墙以后的内墙东北角,也就是现在药物研究所的东墙外面,这是可见而又确凿的证据,至于报上的文字描述可能有些宽泛,因为“二道门”是现存先农坛北门的俗称,假如加上“以东”两个字自然就包括了内墙的东北角,这就与地图上标有“刑场”两个字的地方相吻合了。又据《北平日报》人力车夫暴动捣毁电车案称:“贾春山等四名均已供认煽惑人力车夫万余名,分别指挥,捣毁电车不讳,均判处死刑,于昨日上午八时,由警备司令部将四犯绑上敞棚汽车三辆,监刑官贺麟顺率队另乘汽车一辆,将四犯压出宣武门,至八时十五分抵先农坛南夹道刑场。”这样一来就又多出一个“先农坛南夹道刑场”了,结果围绕着先农坛就出现了天桥二道门、先农坛夹道、永定门外三个刑场了。

  天坛和先农坛都有两重坛墙,老百姓把第二重坛墙上的门都叫二道门,只不过先农坛北面的正门被拆除了以后,二道门处于几近天桥闹市区的突出位置上,实际已经变成了先农坛北面的正门,而其它的二道门还都处于头道墙的里面,所以一说二道门就特指先农坛内墙北面的这道门。报上说“本市刑场向在天桥二道坛门执行”,既然是天桥的二道坛门,那就只有现如今挂着“北京育才学校”的这个大门了,因为先农坛的北墙和头道大门早些时候就已经被拆除了,后来二道门前的这片地方改成了城南公园,它的正北面就是北京新市区,再往东一点就是天桥市场,后来天桥市场日渐繁荣,再在这里枪毙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于是又往东挪了挪改在了先农坛二道门坛墙的东北角,然后又从这里挪到了先农坛的南夹道,或者“二道门”和“南夹道”两个刑场同时存在也未可知。可《北平晚报》上说是挪到永定门外了,看上去好像有三个地方做过刑场,但实际上可能就是两处,而且都是在坛墙的拐角,因为坛墙角地处比较宽敞也便于警戒。俗称的二道门正对着的是城南游艺园,这是拆了先农坛北墙所取得的成果,不拆就不会有城南游艺园,不拆也就有不了泰安里和华康里,不拆哪里来的新世界和四面钟,不拆怎么会建成北京新市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拆了旧的建新的永远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清代的刑场是在菜市口,怎么又改到先农坛去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刑场的选址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从冷兵器时代过度到了热兵器时代,因技术条件所限刑场也得换地方。清代把刑场设在菜市口,是因为当时那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便于警示众人引以为戒,不论是哪种行刑方法,看热闹的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看的人越多就越能达到藉以示儆的目的。古代最普通的方式是用刀砍头,所以观众可以围成圈看行刑过程,改成枪以后再围成圈就不合适了,因为子弹具有穿透力,一枪打出去唯恐伤及旁人,所以就要找个墙作为屏障,而先农坛根儿正好符合了这两点要求,一个是临近天桥市场看热闹的人多,二是有墙作为屏障可以挡住飞行的子弹,所以也就留下了先农坛墙上的弹痕。

  过去北京的刑场可是不少,明代在西四牌楼,清代在菜市口,民国移至天桥,在移至天桥之前还有一个刑场在老墙根却鲜为人知,这些刑场在历史上见证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成为了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小时候跟随家长去永定门常常会路过先农坛根儿,也就是现在药物研究所的东墙外面,大人指着墙上的小窟窿说,瞧见没有…这就是从前枪毙人留下的枪眼儿…兵器的由冷变热是形成刑场变动的前提,从菜市口到天桥是用刀还是用枪的分界线,由闹市转移到偏僻所在是时间上的节点。那时候受节振国和李向阳双枪的影响,男孩子都对子弹和盒子炮感兴趣,没事儿就站在电影院外面看墙上贴着的海报,对郭振清腰上插着的那二把盒子总是看不够,所以才对先农坛墙上的枪眼记忆深刻,为了证明自己没记错,今天又去找了找,很可惜药物研究所外面的坛墙都已经变成新的了,枪眼也就荡然无存了。

  可是忽然又想起来了,在捣毁电车案的报道里不是说先农坛南夹道还有一个刑场吗?于是赶紧翻回头来直奔南夹道。所谓先农坛夹道从前确实是一条很窄的小路,进入民国以后在坛墙和城墙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棚户带,棚户区的房子与坛墙之间只留了一条很窄的小胡同儿,比如大翔凤胡同原名叫大墙缝胡同,大墙缝说的就是两墙之间的夹道。正所谓柳暗花明,果不其然有了新发现,在先农坛南夹道旧址的拐角处,发现了不少带有圆形凹槽的老城砖,这些半圆孔已经被风雨侵蚀的失去了棱角,但依然可以看出疑似子弹敲击过留下的痕迹。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是砖上的沙眼吧,怕有误判于是仔细勘察了一圈,围绕着先农坛的外墙依然还遗留着不少老砖,在这些老墙面上都没有发现带坑儿的地方,唯独在南夹道拐角的地方集中着这么一片,这说明墙上的这些圆坑儿有其特殊含义。如果真是砖里自带的沙眼的话,应该是在整圈坛墙的四周都有分布,可是只集中在了这一个拐角的地方,即便砌的是坛墙不是修建紫禁城,在那个朝代允许砖里有这么多这么大的沙眼吗?砖上可还都盖着工匠的印章呢,如此粗制滥造工匠就不怕受到惩罚吗?而且这些圆坑儿都是规则的外口大里边小,底部呈现出一个圆滑的小窝窝儿,如果是沙眼一定会有松散的不规则裂痕,而这些孔洞上都没有。

  对于古代的制砖工艺不甚了解,所以只能求助于网上,网上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古代的城砖里不允许有沙眼和气孔,所以坛墙上的这些小孔是沙眼的想法就可以排除了。过去有一句话叫作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说明这些内小外扩的凹槽是由某种钝器冲击造成的,而不是由里向外分裂出来的结果。

  幸好在砖上还留有窑工的印记,能够告诉我们这些砖不是新做的,因此也可以作为旁证来确认砖孔形成的年代,别处都没有只在这一个地方上有,这就意味着特殊情况是偶然中的必然,统一规律代表着具有同等性质和一样的含义,所以这些小坑儿不是沙眼,而是子弹敲击过的弹着点。墙上这些弹孔的数量也合乎情理,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先农坛根儿无非是一个执行枪决的地方,被行刑的人数一次也不会太多,不可能像战争枪林弹雨造成的弹痕那样密布,所以墙上的弹孔也不是很多,仔细辨认才能找到。

  那么这些砖体表面上的圆坑儿,一个是特殊情况,两个是纯属偶然,三个是蒙上的,四个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那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呢,上边这些都是集中在这面墙上的,这就能说明问题了吧?当然应该承认事实,先农坛的坛墙上也确实有钉子眼,但是钉子与子弹在高低上是有区别的,广告牌不可能贴着地面悬挂,枪子射击人也不可能往天上打,所以凡是钉子眼全在坛墙的上半部分,凡是与人身体高度相等的就都可以认为是枪眼。

  下面这三张照片上的圆点是现在坛墙上还能够看到的钉子,不排除从前是用来悬挂标语、横幅、路牌、广告等等用的,但它们都是处于墙檐下面的位置上,离着地面很远不符合人体的高度,钉子周边崩裂的痕迹也很清晰,明显与其它圆孔有着细节上的区别,不像前面那些已经被风雨打磨得像个漏斗了,说明这几颗钉子的年代稍许靠后,还没有经受过太多岁月的磨砺。仔细看两个钉子帽的细节也有些不同,左手的是个捎带鼓肚的平头儿钉帽儿,右边的上面仿佛还带着一个铁路的路徽,如果真是个路徽的话,好像还与永定门火车站有点关系,当初墙上挂着的应该是一块火车站的指路牌。

  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钉子眼四周有明显的裂缝,而那些圆润的小窝窝儿就没有裂缝,这两种情况是冲击速度造成的结果,子弹不仅冲击速度快而且还有旋转,速度加上旋转冲击出来的孔洞就会相对圆润,而用锤子往砖上凿钉子因为速度慢力量小砖被钉子挤压分裂就会出现缝隙,这是枪眼与钉子眼的显著区别。那时候我们老管这儿叫仙龙潭,后来才知道应该叫先农坛,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药物研究所这个墙拐角的地方还有个豁口,豁口外面的墙上依然可以看见斑斑点点的小圆坑。进入坛墙豁口里面被围成了一块三角地,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住着三两户人家,其中就有我的两位同学,放学的时候总在一起写作业,两个人的模样到现在还能记得,女同学白净漂亮男同学强壮憨厚,一晃也成为尘封的记忆了。

  在上面这棵大树所处的位置上,五十年代的坛墙拐角还有一个豁口,那时候这段残缺的坛墙依然是老城砖,照样可以看到当初刑场造成的坑坑点点,但现在已经是今非昔比焕然一新了。如果能把历史分成若干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先农坛本来是皇帝祭祀神农的地方,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变成了刑场,这也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就应该承认历史事实。

  调查研究也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有好几个,就先农坛墙上的孔洞而言,早先的那些是枪眼,后来的也许是安放宣传栏的钉子眼,或者是悬挂广告牌子的螺栓孔,毕竟已经过去七八十年了。现在看着像的不一定就是,最后也不好下一个确切的结论,无非是指着窝头说黄金塔,想起一段往事来闲聊天儿而已。但是无风不起浪,也不是见景生情,因为曾经亲眼见过的人那时都还在,老人家的讲述不会无中生有,听从他们的指点是不会错的也是可信的,当初留在坛墙上的那些孔洞里肯定有枪眼。

先农坛刑场弹痕调研报告

LT
08-11
阅读 120
已关注

  先农坛是个神秘的所在,说它神秘不是因为里面有神仓住在神农氏,而是因为当初它做过刑场,北京城里五坛八庙寺院云集,别处哪儿都没有这么特殊,唯独在先农坛外做过刑场,为什么要选在先农坛呢,因为先农坛的地理位置适合当刑场,它的北面紧邻着天桥闹市区,南来北往人流如潮客商云集,在先农坛设刑场便于快速传播消息,以利于起到警示众人的作用。为什么不选在天坛呢?因为天坛或多或少还有游人,而先农坛的亲耕农具变成了美军的柴薪,‌建筑和祭器几乎被破坏殆尽,自从被八国联军占据了的那天起就开始走向没落,一进入民国就更是破败不堪了,断壁残垣,荒草凄凄,坛墙几成废墟,白天游人罕见,夜晚是强人出没的场所。在旧社会的老天桥儿,山头帮派要是起了争执,约架斗殴首选的地方就是先农坛,因为坛根儿是个三不管的地方,那时候大人们也常会嘱咐孩子,不能上坛根儿那边去玩儿,一个不留神就能让拍花子的给拍走,这么一块凶险的地方…后来当成刑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民国《北平晚报》消息:“本市刑场向在天桥二道坛门执行,现因该处日渐繁荣、商店林立。设若在此行刑,将现于市民眼帘之中。当局本意原为藉以示儆,但间接影响甚巨。有鉴于此,拟将行刑场迁移至永定门外。”此条消息说出先农坛的刑场有两处,先是天桥的二道坛门,后来又挪到永定门外去了。可是地图上标注“刑场”两个字的,却是在拆除了先农坛北墙以后的内墙东北角,也就是现在药物研究所的东墙外面,这是可见而又确凿的证据,至于报上的文字描述可能有些宽泛,因为“二道门”是现存先农坛北门的俗称,假如加上“以东”两个字自然就包括了内墙的东北角,这就与地图上标有“刑场”两个字的地方相吻合了。又据《北平日报》人力车夫暴动捣毁电车案称:“贾春山等四名均已供认煽惑人力车夫万余名,分别指挥,捣毁电车不讳,均判处死刑,于昨日上午八时,由警备司令部将四犯绑上敞棚汽车三辆,监刑官贺麟顺率队另乘汽车一辆,将四犯压出宣武门,至八时十五分抵先农坛南夹道刑场。”这样一来就又多出一个“先农坛南夹道刑场”了,结果围绕着先农坛就出现了天桥二道门、先农坛夹道、永定门外三个刑场了。


  天坛和先农坛都有两重坛墙,老百姓把第二重坛墙上的门都叫二道门,只不过先农坛北面的正门被拆除了以后,二道门处于几近天桥闹市区的突出位置上,实际已经变成了先农坛北面的正门,而其它的二道门还都处于头道墙的里面,所以一说二道门就特指先农坛内墙北面的这道门。报上说“本市刑场向在天桥二道坛门执行”,既然是天桥的二道坛门,那就只有现如今挂着“北京育才学校”的这个大门了,因为先农坛的北墙和头道大门早些时候就已经被拆除了,后来二道门前的这片地方改成了城南公园,它的正北面就是北京新市区,再往东一点就是天桥市场,后来天桥市场日渐繁荣,再在这里枪毙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于是又往东挪了挪改在了先农坛二道门坛墙的东北角,然后又从这里挪到了先农坛的南夹道,或者“二道门”和“南夹道”两个刑场同时存在也未可知。可《北平晚报》上说是挪到永定门外了,看上去好像有三个地方做过刑场,但实际上可能就是两处,而且都是在坛墙的拐角,因为坛墙角地处比较宽敞也便于警戒。俗称的二道门正对着的是城南游艺园,这是拆了先农坛北墙所取得的成果,不拆就不会有城南游艺园,不拆也就有不了泰安里和华康里,不拆哪里来的新世界和四面钟,不拆怎么会建成北京新市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拆了旧的建新的永远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清代的刑场是在菜市口,怎么又改到先农坛去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刑场的选址也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从冷兵器时代过度到了热兵器时代,因技术条件所限刑场也得换地方。清代把刑场设在菜市口,是因为当时那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便于警示众人引以为戒,不论是哪种行刑方法,看热闹的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看的人越多就越能达到藉以示儆的目的。古代最普通的方式是用刀砍头,所以观众可以围成圈看行刑过程,改成枪以后再围成圈就不合适了,因为子弹具有穿透力,一枪打出去唯恐伤及旁人,所以就要找个墙作为屏障,而先农坛根儿正好符合了这两点要求,一个是临近天桥市场看热闹的人多,二是有墙作为屏障可以挡住飞行的子弹,所以也就留下了先农坛墙上的弹痕。


  过去北京的刑场可是不少,明代在西四牌楼,清代在菜市口,民国移至天桥,在移至天桥之前还有一个刑场在老墙根却鲜为人知,这些刑场在历史上见证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成为了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小时候跟随家长去永定门常常会路过先农坛根儿,也就是现在药物研究所的东墙外面,大人指着墙上的小窟窿说,瞧见没有…这就是从前枪毙人留下的枪眼儿…兵器的由冷变热是形成刑场变动的前提,从菜市口到天桥是用刀还是用枪的分界线,由闹市转移到偏僻所在是时间上的节点。那时候受节振国和李向阳双枪的影响,男孩子都对子弹和盒子炮感兴趣,没事儿就站在电影院外面看墙上贴着的海报,对郭振清腰上插着的那二把盒子总是看不够,所以才对先农坛墙上的枪眼记忆深刻,为了证明自己没记错,今天又去找了找,很可惜药物研究所外面的坛墙都已经变成新的了,枪眼也就荡然无存了。


  可是忽然又想起来了,在捣毁电车案的报道里不是说先农坛南夹道还有一个刑场吗?于是赶紧翻回头来直奔南夹道。所谓先农坛夹道从前确实是一条很窄的小路,进入民国以后在坛墙和城墙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棚户带,棚户区的房子与坛墙之间只留了一条很窄的小胡同儿,比如大翔凤胡同原名叫大墙缝胡同,大墙缝说的就是两墙之间的夹道。正所谓柳暗花明,果不其然有了新发现,在先农坛南夹道旧址的拐角处,发现了不少带有圆形凹槽的老城砖,这些半圆孔已经被风雨侵蚀的失去了棱角,但依然可以看出疑似子弹敲击过留下的痕迹。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是砖上的沙眼吧,怕有误判于是仔细勘察了一圈,围绕着先农坛的外墙依然还遗留着不少老砖,在这些老墙面上都没有发现带坑儿的地方,唯独在南夹道拐角的地方集中着这么一片,这说明墙上的这些圆坑儿有其特殊含义。如果真是砖里自带的沙眼的话,应该是在整圈坛墙的四周都有分布,可是只集中在了这一个拐角的地方,即便砌的是坛墙不是修建紫禁城,在那个朝代允许砖里有这么多这么大的沙眼吗?砖上可还都盖着工匠的印章呢,如此粗制滥造工匠就不怕受到惩罚吗?而且这些圆坑儿都是规则的外口大里边小,底部呈现出一个圆滑的小窝窝儿,如果是沙眼一定会有松散的不规则裂痕,而这些孔洞上都没有。


  对于古代的制砖工艺不甚了解,所以只能求助于网上,网上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古代的城砖里不允许有沙眼和气孔,所以坛墙上的这些小孔是沙眼的想法就可以排除了。过去有一句话叫作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说明这些内小外扩的凹槽是由某种钝器冲击造成的,而不是由里向外分裂出来的结果。


  幸好在砖上还留有窑工的印记,能够告诉我们这些砖不是新做的,因此也可以作为旁证来确认砖孔形成的年代,别处都没有只在这一个地方上有,这就意味着特殊情况是偶然中的必然,统一规律代表着具有同等性质和一样的含义,所以这些小坑儿不是沙眼,而是子弹敲击过的弹着点。墙上这些弹孔的数量也合乎情理,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先农坛根儿无非是一个执行枪决的地方,被行刑的人数一次也不会太多,不可能像战争枪林弹雨造成的弹痕那样密布,所以墙上的弹孔也不是很多,仔细辨认才能找到。


  那么这些砖体表面上的圆坑儿,一个是特殊情况,两个是纯属偶然,三个是蒙上的,四个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那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呢,上边这些都是集中在这面墙上的,这就能说明问题了吧?当然应该承认事实,先农坛的坛墙上也确实有钉子眼,但是钉子与子弹在高低上是有区别的,广告牌不可能贴着地面悬挂,枪子射击人也不可能往天上打,所以凡是钉子眼全在坛墙的上半部分,凡是与人身体高度相等的就都可以认为是枪眼。


  下面这三张照片上的圆点是现在坛墙上还能够看到的钉子,不排除从前是用来悬挂标语、横幅、路牌、广告等等用的,但它们都是处于墙檐下面的位置上,离着地面很远不符合人体的高度,钉子周边崩裂的痕迹也很清晰,明显与其它圆孔有着细节上的区别,不像前面那些已经被风雨打磨得像个漏斗了,说明这几颗钉子的年代稍许靠后,还没有经受过太多岁月的磨砺。仔细看两个钉子帽的细节也有些不同,左手的是个捎带鼓肚的平头儿钉帽儿,右边的上面仿佛还带着一个铁路的路徽,如果真是个路徽的话,好像还与永定门火车站有点关系,当初墙上挂着的应该是一块火车站的指路牌。


  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钉子眼四周有明显的裂缝,而那些圆润的小窝窝儿就没有裂缝,这两种情况是冲击速度造成的结果,子弹不仅冲击速度快而且还有旋转,速度加上旋转冲击出来的孔洞就会相对圆润,而用锤子往砖上凿钉子因为速度慢力量小砖被钉子挤压分裂就会出现缝隙,这是枪眼与钉子眼的显著区别。那时候我们老管这儿叫仙龙潭,后来才知道应该叫先农坛,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药物研究所这个墙拐角的地方还有个豁口,豁口外面的墙上依然可以看见斑斑点点的小圆坑。进入坛墙豁口里面被围成了一块三角地,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住着三两户人家,其中就有我的两位同学,放学的时候总在一起写作业,两个人的模样到现在还能记得,女同学白净漂亮男同学强壮憨厚,一晃也成为尘封的记忆了。


  在上面这棵大树所处的位置上,五十年代的坛墙拐角还有一个豁口,那时候这段残缺的坛墙依然是老城砖,照样可以看到当初刑场造成的坑坑点点,但现在已经是今非昔比焕然一新了。如果能把历史分成若干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先农坛本来是皇帝祭祀神农的地方,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变成了刑场,这也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就应该承认历史事实。


  调查研究也只是一个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有好几个,就先农坛墙上的孔洞而言,早先的那些是枪眼,后来的也许是安放宣传栏的钉子眼,或者是悬挂广告牌子的螺栓孔,毕竟已经过去七八十年了。现在看着像的不一定就是,最后也不好下一个确切的结论,无非是指着窝头说黄金塔,想起一段往事来闲聊天儿而已。但是无风不起浪,也不是见景生情,因为曾经亲眼见过的人那时都还在,老人家的讲述不会无中生有,听从他们的指点是不会错的也是可信的,当初留在坛墙上的那些孔洞里肯定有枪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3:00 , Processed in 1.09905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