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探秘颐和园中的“曼陀罗”建筑 ——治镜阁(一)

2024-8-27 13:1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秦雷|来自: 颐和园微览

摘要: 在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西北部水域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圆形岛屿。该岛孤悬湖心,碧水环绕,无舟楫可通,故而人们可望难即。夏秋之际,岛上林木蓊郁,野鸟翔集,颇有些原始荒蛮的气象。隆冬季节,有人 ...
在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西北部水域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圆形岛屿。该岛孤悬湖心,碧水环绕,无舟楫可通,故而人们可望难即。夏秋之际,岛上林木蓊郁,野鸟翔集,颇有些原始荒蛮的气象。隆冬季节,有人乘机履冰登岛,只见枝条匝密,落叶松厚,脚下残砖断石散落,渐行至中心处,蓦然举首,只见面前森然壁立着两重高大厚重的夯土墙残迹,显示出这里定然曾有过一座瑰伟的人工兴筑,直令人联想起探险小说中深林里神秘的古城堡废墟……这就是治镜阁遗址。

(一)

一、治镜阁建筑形象的史料研究 :以史料建构形象 

由于仅存残迹,欲呈现治镜阁建筑的本来面貌,须稽考相关文字、图像史料。目前可搜集到的对复原治镜阁建筑历史形象有参考价值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不同的史料可以分别了解治镜阁建筑的不同方面,其详及分析如下。

1.《日下旧闻考》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开始编撰,五十至五十二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是关于清代北京历史、地理、宫殿、苑囿情况记载最 为翔实的一部资料选辑。该书为乾隆皇帝钦命大学士于敏中等人领衔编撰,故称“钦定”,权威性很高。该书第八十四卷专列清漪园一卷,其中有关于治镜阁建筑虽然简约但最为直接和完整的文字记载 :畅观堂西北湖中圆城,为门四,其上为治镜阁。[臣等谨按]圆城四门,南额豳风图画,北曰篷岛烟霞,东曰秀引湖光,西曰清含泉韵。其中复为重城,四门额曰南华秋水,曰北苑春山,曰晖朗东瀛,曰爽凝西岭。阁制凡三层,下曰仰观俯察,中曰得沧州趣,上悬治镜阁额。通过这段记载,可知岛上建筑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圆城”和“治镜阁”,圆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圆城之中又有一重城,也有四门,都分别有四字题额;城之上的三层楼阁名治镜阁,一、二、三层分别悬挂“仰观俯察”“得沧州趣”和“治镜阁”的匾额。可见当时的治镜阁并不是对整座岛上建筑的指称,而是专指城上的三层楼阁。而今天,治镜阁已经成为包括圆城(即下面两重城垣)在内的整个建筑的统称。 

2. 乾隆御制诗

乾隆一生作诗成癖,所到之处常有咏记。乾隆诗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纪实性,直接描述所到之处的景观建筑面貌、来历等史实,其作用有时能够弥补正史记载的不足。尽管乾隆留有关于治镜阁的诗咏八篇,但关于治镜阁的建筑面貌却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关的是“三层迥出奇”“三层楼适可”等诗句,只能说明阁为三层。

3. 《治镜阁陈设清册》 

对清漪园内的大量建筑内陈设,自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按照静宜园、静明园等皇家园林的成例,内务府每年派司员查一次,每五年钦派总管内务府大臣清查一次,造册二份,详记建筑内各位置摆设的陈设物品及其完好情况,分别存清漪园本处和奉宸苑。陈设清册虽然是建筑内摆设物品的登记册,但通过详细描述摆设物品所在的位置,后人可以获得关于该建筑的名称、间数、层级、朝向、功能、各建筑间关系等许多重要信息,是研究该建筑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目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的最完整的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漪园陈设清册中恰好有一份《治镜阁陈设清册》。为节省篇幅,笔者以下只节录对了解治镜阁建筑的面貌、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部分:治镜阁下层明间面南安红彩漆地平一座……地平上面南安紫檀嵌大理石宝座一张……上设紫檀嵌三块玉如意一柄……左边设绿皮鞘剑一口(紫檀架)右边设紫檀长方高几一件……两边安鸾翎宫扇一对……前面安紫檀边腿黑漆心书案一张,上放宣窑清花宝月瓶一件……宝座后安紫檀镶大理石三屏照背一座……北墙上挂黑漆金花边香色漆心黑漆字横披匾一面,前面横楣上挂紫檀边南漆心金字仰观俯察匾一面……明间中间安……两次间窗户台下安……东西间正面中间安青绿诸葛鼓二件(楠木架座),对面窗户台下安……两次间门上挂古铜春绸袷软帘二架,对面门上挂石青绸帘刷二件,北一间中安……楼梯门上挂石青绸帘刷二件中层安红油地平一座……面南安黑漆三屏罗汉床一张上铺……两边安紫檀边腿菠萝漆心高香几一对……背后墙上挂……二檐横楣上挂御笔锦边红绢心壁子匾一面,明间方窗下安……两边门上挂……两次间门上挂……北一间中间安黑彩漆椅式宝座一张……楼口南墙贴御笔字横披一张,楼梯门上挂石青绸帘刷二件上层面南安木贴金踏跺金龙龛一座,内供木贴金神台一座,上供铜胎无量寿佛一尊(随铜莲花座),莲花座上供铜胎无量寿佛一尊(随紫檀背光座)洋珐琅五宝五件……前面安红油供桌一张,里层供木贴金八吉祥,外层供洋瓷五供一份,龛内满铺黄花毯一块……外檐上下门上挂毡竹帘各拾架四角方亭门上挂青布帘刷四件,南面西亭内设……东亭内设……北面东亭内设……西亭内设……随廊宫门上挂青布帘刷八件这份档案能够反映其他档案资料所不能有的大量重要信息: 

(1)印证和充实了《日下旧闻考》的记载,治镜阁建筑为三层,其中一、二层为地平、宝座、掌扇等宫廷陈设,三层为佛像法器等宗教陈设;

(2)主要陈设皆面南而设,因此该建筑以朝南为正向,故《日下旧闻考》中所记的“治镜阁”等各层匾额应悬挂在建筑南面;

(3)楼阁一层有明间、两次间及东西间,说明其治镜阁建筑至少是五个开间;按照描述顺序,楼梯口应设在阁内的最北间;二层比一层开间减少,楼梯口设在北间;三层则开间更为减少。这说明,三层楼阁的体量是呈往上收束减小的。 

(4)城上还有四个方亭,分位于西南、东南、东北、西北四隅(笔者按:应指内城);

(5)有宫门四座,与游廊相接,故有青布帘刷八件(笔者按:应指外城)。

4. 内务府《修缮黄册》 

《修缮黄册》是清朝内务府记载皇家建筑修缮工程项目的内容、用银、用料情况用以最后销算的簿册,是建筑修缮的历史纪录,能够部分反映建筑的历史信息。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黄册载:清漪园治镜阁二柱三楼牌楼四座内,……拆修满换中柱八根,挑换垂柱两根,……花板十三块,摺柱六十根,雀替五块,坠山花十四块,……添安戗木十六根……头停苦灰泥背各一层,调大脊,瓦九样绿色箭边中心黄色琉璃脊瓦料,……垛口十八座,各长二尺五寸,东门楼下檐砸坏飞檐椽六根,……及乾隆四十六年《清漪园治镜阁拆修牌楼四座销算银两总册》中载“治镜阁二柱三楼牌楼四座,内东一座被风刮倒……”由此可知,治镜阁前尚四座二柱三楼牌楼,分位于东、南、西、北四面;治镜阁屋顶的形式虽然不能准确确定,但从有“山花”“大脊”的情况看,必有某种歇山式屋顶 ;琉璃瓦为黄色绿剪边。

5. 清代绘画 

除了通过以上文字史料来构建岛上的形象外,还有几幅清代绘画作品可供更为具体的形貌。 

(1)《都畿水利图》,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绘者爱新觉罗·弘旿,康熙皇帝之孙,是乾隆至嘉庆时期著名的宗室书画家。该幅长卷描绘了乾隆年间北京地区的水系分布和水利设施,画面即从香山、玉泉山、昆明湖开始,其中治镜阁是昆明湖中重点描绘的景观。这是治镜阁建筑的第一次形象现身,描绘了两重城垣和楼阁的基本形貌,但该画卷的描绘重点是京城水利系统的源流,景观建筑描绘多为写意手法。画中外层圆城有一券洞门,上有一座三楹两卷棚顶歇山建筑,城上为一圈游廊;内城上可见两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治镜阁则为圆形攒尖式三层楼阁;建筑屋顶似为黄、绿色琉璃瓦。


(2)《五园图》,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佚名绘,现藏国家图书馆,纸本彩绘,该图细致描绘了清代五园三山(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主要建筑及外三营(火器营、精捷营、健锐营)营房的布局和面貌,建筑旁边皆有文字说明,应是作为舆图绘制和使用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在该图中,治镜阁下两层圆城上都分别建有一圈游廊,各连四座歇山式建筑;中间楼阁为三层;建筑屋顶皆覆黄色琉璃瓦。 

(3)《西郊名胜图》,晚清佚名绘。该图与上图视角、内容与性质相似,但关于治镜阁建筑的部分有所差异,要相对粗糙一些。图中两层城垣似被画为六角形,两层城上皆有游廊,黄色琉璃瓦覆顶。 

(4)《颐和园图》,晚清佚名绘。画中两层城台上皆有游廊;治镜阁三层,阁顶为类似故宫角楼的十字脊歇山式。

(5)《颐和园全图》,晚清佚名绘。该图中的圆城为三重,外两重上皆有廊,各连四座二层门楼;治镜阁三层,屋顶为四方攒尖式,覆黄色琉璃瓦。另外,笔者还看到过故宫等博物院以及民间收藏者手中的几幅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颐和园全景绘画,对岛上建筑的描绘基本大同小异。中国传统绘画具有写意化的特点,反映建筑形象不一定非常忠实,另一方面,这几幅绘画作品大都产生于晚清时代,即建筑已经遭到破坏的时代,不能不考虑到时人的笔墨回忆和再现会有想象性误差,因此在运用这些图像资料时必须审慎。但即使是晚清甚至民国初期的颐和园全景绘画作品,也毕竟去当时未远,必有所实物、图像、文字或口碑资料的依据,其反映的建筑形象也基本相似,因此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样式雷”图纸及“烫样”“样式雷”是著名的清代宫廷中世袭的建筑设计世家,曾为皇家设计了大量的宫殿、园林、陵寝、衙署等建筑,其遗留的丰富的皇家建筑勘察、设计图纸和烫样是了解这些皇家建筑的珍贵资料。 

(1)《清漪园图》,是一份史料价值极高的样式雷图纸,从图上所绘内容分析,应是在颐和园的名称还未出现的 1887 年前后绘制。佐证其他档案记载,1887年1月,建在清漪园耕织图旧址上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建成开学,同时建在大报恩延寿寺基址上的排云殿举行上梁开工仪式,而图中水操学堂建筑已经落成,而大报恩延寿寺部分基址未动,因此可断为1887年前后无疑。图中的治镜阁绘为地盘图样,可见是对此时该建筑的遗址勘测,清楚地反映了该建筑的平面形式:治镜阁一层平面为十字套方形,四面各显5间,并前出廊与抱厦;外城台下东、南、西、北四面各设一座码头,城上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三开间的宫门建筑,以一圈游廊相接;内重圆城上也建有一圈游廊,分别连接起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隅的四座三开间方形建筑,在游廊外的东、南、西、北面则建有四座牌楼。该图是颐和园刚开始兴建时做的清漪园治镜阁遗址的勘测图,是反映治镜阁建筑布局的珍贵历史资料,但该图也有粗疏之处,如关于两层圆城上游廊的间数,就有不对称、不细致的缺点。 

(2)《拟恢复治镜阁图样》,现藏国家图书馆。该图是光绪时期准备复建治镜阁的重新设计图样,像对许多其他园内建筑的改建一样,这次设计将原来的三层楼阁改为两层,屋顶的形式较为复杂,为类似故宫角楼的十字脊歇山式;外城墙东、南、西、北四面有四门,相应城上位置有四座宫门,为单檐歇山屋顶,覆黄色琉璃瓦绿剪边,每两座宫门之间以15间游廊相连;内城墙上四门设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面,与外城四门呈45度角相对;内城上的四座方亭为四角攒尖庑殿式屋顶,牌楼为四柱三楼式;值得注意的是,内城上没有游廊。 

(3)《光绪时期治镜阁烫样》,现存故宫博物院,为光绪时期重新设计的治镜阁样式模型,制作细致。该烫样大量继承了原来的建筑设计,为后人了解治镜阁建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治镜阁一层四面各面显五开间,四周出廊,平面呈十字套方形;二层与一层一样,但四面又各出抱厦;三层为四角攒尖方亭形制;上层城台上牌楼、方亭已遗失,但字签尚存,四座亭子的正下方为内城的四座城门;值得注意的是内城上没有游廊,但也不排除是连同字签一起遗失,因为外城上游廊的字签是贴在屋顶上的;外城上南、北、西、东四面各有三开间重檐歇山式城楼一座,各以15间游廊相连,游廊向内开16门;下层城台上均衡种树八棵;从字签内容上看,这时的两重圆形城垣已经被称为“团城”,说明至少在光绪时期,“团城”的名称就已出现;嘉庆陈设册中提及的“宫门”此时被设计和称为“城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49 , Processed in 1.0862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