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正阳门前的石狮

2024-9-3 19:1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梁欣立|来自: 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摘要: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而后往北;正阳门(箭楼和正阳门城楼)、大清门、千步廊、前金水桥、天安门、端门;进紫禁城午门、后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 ...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而后往北;正阳门(箭楼和正阳门城楼)、大清门、千步廊、前金水桥、天安门、端门;进紫禁城午门、后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再过景山绮望楼、万春亭、寿皇殿、地安门、万宁桥;最后到鼓楼和钟楼止,全长7.8公里。


北京城中轴线以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贯穿南北的一线叫中轴线,是元代建都时形成的,明代建都城时更加确定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方式来建筑皇城建筑。“主座朝南,左右对称”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建筑平面构成的准则,“唯王建国,辨方正位”,面南为尊,是建筑中轴线的设计思想。中轴线的建筑是以对称布局为主,而对称的布局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中轴线效果,中轴线也称子午线。实际情况北京城内的东西两城,地域面积并不一样大,是东小西大。中轴线并不等于中心线,北京城东城墙到中轴线的距离比西城墙到中轴线的距离短二百多米。从正阳门到崇文门的距离要比它到宣武门的距离近二百多米。

中轴线上的古狮有几十对(只),包括石狮、鎏金狮、铜狮,是级别最高的古狮,是北京城中的极品。在封建统治的社会里,这些古狮是历代帝王显示皇权威严的神兽,也是作为点缀门面的饰物。古狮的造型及制造过程,包含着中华民族的高超工艺和艺术精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还有用北京古狮形象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物的做法。

狮子本不是中国本地产物,狮子的故乡在非洲、西亚及南美洲。早在汉代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就向西探访交流,传说狮子最早传入中国是西汉时期,而正式的文字记载则见于《汉书·西域传》,狮子被当作“礼品”入献来到中国的中原地区,也有说佛教传入时,带来了“狮子”一词。狮子是威猛凶残的食肉动物,而凶猛的形象渐渐被人神化,最初将狮子的造型雕刻成石兽放置在墓前镇守,意为墓主阴间守护神灵,祛邪避凶。后来狮子造型的神兽,其神灵变得越来越大,为祛邪避灾,显示权贵,当权统治者在宫廷门前摆放石狮显威,人们纷纷效仿打凿石狮放置在寺庙、桥望柱、村(路)口及自家门口等重要显眼的地方,演变成了避邪的大门前建筑装饰物。

中轴线南端永定门是北京外城的正南门,建造晚于北京内城,明嘉靖年间建的永定门,城门前未设置石狮。

正阳门城楼石狮 首梦摄影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城的正门,正阳门由箭楼、正阳门城楼和瓮城组成。地理位置在北京城中轴线南段上,又为北京城九大城门之首,城门楼建筑坐北朝南面对太阳,所以称正阳门,俗称前门。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十一月,朱棣皇帝命令把元朝时的南城墙(今长安街一线)向南移一华里多,建筑新城墙。到明正统元年(1436年)十月,由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及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等,奉旨率领军夫数十万人,开始建筑京城九座城门楼,历时四年,于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竣工,正阳门是九城门中规制最大的、等级最高的城门,城门楼几经磨难多次大规模翻修、复建、改造。

原来正阳门箭楼前有石砌护岸的护城河,河水自西向东流淌,河上横跨宽大的石桥,石桥称正阳桥。正阳桥两侧望柱刻有石狮,桥南一对石狮和一座高大的五牌楼,向南是前门大街,直通永定门。后来护城河填平成马路,正阳桥拆除了,将一对石狮北移到箭楼城门洞前,现在为京城中轴线最南端的一对,可称京城第一守门石狮。这对石狮为明代雕造,身躯高大,气势威严,石狮高2.2米,加上底部的基座,共高约2.85米。造型属明代早期风格,石狮背直蹲姿,后腿略小收屈,身体和四肢雕刻简洁圆厚,胸前宽锦带颈圈雕连续凸回纹,三只叭嗄兽头各口衔一物,中间是一銮铃,两肩是缨穗。四爪的爪指肌肉丰满突出,前腿内侧多雕一小爪指,不知代表什么?这种石狮前腿侧有小爪指或小圆钱纹的表现形式一直到现在还有应用。狮头平视,头顶额头肌肉隆伏,脑后鬣毛卷整齐排列,双耳朝后,紧锁双眉瞪圆眼,鼻头圆圆嘴阔,口大张前牙平齐獠牙锋利,舌头上翻,如似大声吼叫,显示出守门兽的凶猛、不可一世和除鬼祛邪的神情,使人看后心里震撼。《中国石狮造型艺术》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正阳门箭楼外守门狮,全身呈三角形,稳如泰山地蹲坐在须弥座上,张口瞪目,注视门前,有一种威严的气氛,与天安门石狮比较,胸部宽阔,脑门与两颌都有突出的肉块。

正阳门箭楼后还有两对移来的石狮。正阳门箭楼两侧原接瓮城城墙,内有砖砌斜坡形的马道,供兵卒巡防上下城墙。1915年6月16日,当时的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主持,请来外国工程师设计,对正阳门进行大改造,拆除了连接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的瓮城城墙和东西闸门,使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成为单独的建筑。箭楼箭窗上加装饰弧檐,东西两侧增筑了悬空月台,加了西洋浮雕,并砌磨光对缝石台阶东西各八十二级,为增加点缀之物,将圆明园废墟中的石狮和青龙桥西功德寺前石狮运来,两对石狮放置到台阶下口处。还用石块加高了石狮的石基座,所以现在看到的石狮有四层基座石。这两对石狮从体积看差别不大,从外观看东侧石狮好一些,造型工整,雕刻花纹细,可能是圆明园的一对。两对石狮主要差别:东侧的石狮头部占全身比例大,额头方鼓肌肉雕刻夸张,双耳圆而下垂,头微向下低,大嘴张开,前肢呈圆柱形,雄狮基座上有刻花锦球表示权力象征,雌狮爪下仰面小狮;西侧的石狮整体造型略简洁一些,头部占全身比例略小,前额扁,耳向前叩,椭圆眼,嘴张似吼,前肢呈方柱形,被自然腐蚀的程度比东侧的石狮好一些,说明两对石狮石质有差异。总之,东西这两对石狮是出自不同的工匠之手,它们比城门洞前的大石狮雕造时间要晚若干年。

正阳门城门洞前一对石狮也是明代造,这对石狮原不是正阳门前的石狮,现在摆放的位置是移动过几次后的结果。清代《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记载:“正阳门之内为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阑,左右石狮各一,下马石各一。”另据清朝末年的历史照片,可清楚地看到大清门前左右有石狮,其形状与现置于正阳门城楼前的石狮形状一致。

这里提到的大清门,初称大明门。大明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三门洞的砖石建筑,门内通往千步廊至天安门。“大明门”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称“大清门”,1912年10月9日再改称“中华门”,门前广场中心大道旁放置石狮一对。1954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拆除了中华门,拆中华门时石狮被移到正阳门箭楼与城楼之间,当时正阳门城楼下东有关帝庙,西是观音大士庙,中间南北一条石铺的道路,石狮摆置在石道中心的两旁。20纪60年代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工程要从箭楼与城楼中间通过,就把这两座古庙给拆了,石狮在中央碍事,为省事向北移到现在正阳门城楼门洞前两侧的位置,几百年来石狮的位置被移动过三次,留下现状。

正阳门城楼石狮,为明代造石狮,石狮敦厚,低头蹲坐,狮头与身高占比五分之二,卷云眉椭圆眼分两侧,元宝耳上翻,圆鬣毛卷丰满排列整齐,胸前雕花锦带颈圈兽衔銮铃挂缨穗,前肢肌肉发达,指爪锋利,身躯上刻发达的肌肉,侧背有四条肋骨纹,石狮下部两层基座不是束腰须弥座,而是直立边箱式雕有花纹的基座,基座铺石刻雕花锦盖。正阳门城楼石狮与箭楼石狮整体造型差不多,但局部还是有差异,不同之处如:头姿低视,鬣毛卷排列更整齐,双耳朝外,胸前锦带颈圈上刻藤绕团花纹比箭楼石狮的锦带颈圈要宽,凸回纹要细腻得多,挂两缨穗少了叭嗄兽衔穗造形,改用圆环挂穗造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2 , Processed in 1.0861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